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受明清以来俗语研究学风的影响,把一般性俗语溯源研究与南通方言俗语辑录结合起来,对5595条俗语词进行了立体性的疏证考释。其篇幅和疏证特点堪与《通俗编》媲关。其文献学意义和俗语词研究史料价值、南通方言研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不仅仅是"寻找俗语俗字的出处或最早用例",其编纂目的有三:一是探求词的得名之由,揭示词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记录方言俗语,并作深入考证;三是为查检之目的而将俗语辞书作为工具书来编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俗语“瓜子”一词,广征博引、字斟句酌地考证了有代表性的现行大型辞典和古代典籍辗转抄引中的种种讹误,并从民族史、病理学、民俗学和古代诗歌创作方面,深入全面地探析了“瓜子”一词,正本清源,恢复了该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如“丁八”、“放水”、“水客”、“垫发”、“卖串儿”、“三不知”、“死声活气”、“激犯”。《汉语大词典》在释这些词时,多就某一例为据,或未紧扣词素究源索解,或就句释词未能照应上下文意,或忽视了方言俗语的特殊意义,存在许多未确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宝卷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民间文艺的讲唱底本,源于唐朝佛教俗讲。湘西保靖县宝卷是中国民间文献中尚未充分发掘、整理的一宗文化遗产,方言俗语词丰富。以"目前在保靖方言中流行于口语中的词"为标准,对保靖宝卷所录方言中的19组俗语词进行语音、词义解析。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之多字俗语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是一种具有民俗性,多样性与相对定型化和特定表现手法的语言单位,是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东北方言当中,俗语的存在和使用,不仅丰富了东北方言,而且使东北方言更具表现力,本文从俗语的语法、修辞、构成材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丰富、时间跨度第二长的清代地方文书档案。此档案真实记录了从康熙九年(1670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242年间巴县、重庆府、川东道等地区文字的真实情况,其中俗语词颇多,但尚未受到学界重视。选取档案中出现的“瓦房”“堂屋”“偏厦”“抱告”“毛蓝布”“毛房”等俗语词进行考释,解读与研究巴县档案,印证《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  相似文献   

9.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上古以来人们口头俗语流传的痕迹.本文通过对河南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表明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全面认识词汇及词汇发展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上座""生杖""氏""万一""萧率""与"等六条疑难词语。这些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揭阳地区(包括揭东县、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等四个县级市)实地方言调查以及在调查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历史文献文化资料.对揭阳闽语区的地名异读现象进行探讨,从文白异读、方言词训读、更字留音、雅字俗称读等四个方面揭示地名异读中蕴涵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今汉语都有多种方言,同一种语音演变的现象,在不同方言中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出土楚文献中侵部字与蒸部字常有交涉的情形,出土的多个古文字材料显示,熊字的古代读音经历了由侵部入蒸部的转变,它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楚方言里的方言音变。  相似文献   

14.
与一般汉语方言相比,广东四邑方言声母既有诸多显性的不同,又有一些隐性的差异。古心母字读边擦音?,这需要联系历史时期的岭南汉语与百越语接触来考虑;其余的则可以从四邑方言自身体系内部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5.
阳原方言口语中鲜活运用的"虹"(音[tià])、"圪确"二词,在唐辽时期《一切经音义》中已有收录,其音义可追溯到中古乃至上古汉语时期。从现代汉语方言词上溯,将活的方言与死的书证纵向结合,沟通古今,可以描写出词语历史演变轨迹。"虹"的古义包涵了太多古代神话或象征意义,而"确"的演变则突显了现实事物具象到抽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口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4则方言口语词,补充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失收的词条和义项,并为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陕西商州的丧葬方言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农村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再现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踪迹。商州农村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丧葬习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联系商州自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背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分析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商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我国社会正逐步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显现,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碰撞,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广大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冲击着农村职业学校已有的德育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客赣方言中存在着一些同族词,它们有的本字未明。在此,根据文献和语音演变规律考析了客赣方言六点几对同族词的源流关系。主要有"杷"、"孟"和"吻"类词。  相似文献   

20.
卫辉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就卫辉一些方言词语、参照文献,略作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