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博士继《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之后,近日又推出《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该书除"绪论"外,共分七章,洋洋百万言,详尽地叙述了有  相似文献   

2.
明代宦官崇佛风气十分浓厚 ,其中以京城宦官最具代表性。他们广泛参与兴建寺院 ,供养僧人、违例度僧以及各种佛事活动中 ,并且组织养老义会 ,许多宦官死后也葬在寺院内。对宦官与寺院兴修的关系和宦官与寺院宗教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并分析了引发宦官群体崇佛的种种特殊原因 ,指出明代宦官的大规模的崇佛建寺 ,使佛教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 ,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日盛,寺院藏书逐渐兴起。本文从佛教传播、佛经翻译对寺院藏书的影响,寺院藏书的特点,寺院藏书的管理与应用这几个角度对汉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做出论述,以期对今后的寺院藏书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4.
明代宦官崇佛风气十分浓厚,其中以京城宦官最具代表性。他们广泛参与共建寺院,供养僧人,违例度僧以及各种佛事活动中,并且组织养老义会,许多宦官死后也葬在寺院内.对宦官与寺院共修的关系和宦官与寺院宗教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引发宦官群体崇佛的种种特殊原因,指出明代宦官的大规模的崇佛建寺,使佛教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兖州市兴隆寺塔地宫出土的宋嘉祐八年"安葬舍利"碑文中提及了龙兴寺、精妙寺和重光寺三个寺名以及三十余个院名。这些寺、院之间是什么关系,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然而,这涉及到该寺塔的修建究竟是一种基本上局限于宋代龙兴寺一所寺院及其分院的单独行为,还是一种较为广泛地动员和求得了当时兖州佛教界支持的教界集体行为以及部分施主支持的社会行为。经辨析考证,除了少数"院"为宋代兖州龙兴寺的下属"分院"外,绝大部分"院"应该是独立的佛教寺院,它们与龙兴寺之间并无隶属关系。规模宏大雄伟之宋代兖州龙兴寺塔,正是在宋代兖州各佛教寺院僧众以及诸多社会信众的助缘之下修建成功。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寺院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寺院组织管理者主要有上座、寺主和维那统领。僧官作为朝廷设立的官职,负责总领全国的寺院管理和佛教事务。寺院每年年初都要对财产进行审计,前后任交接更是如此。寺院的慈善事业属于寺院开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赈灾济贫和医病。正因如此,佛教寺院经济才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欣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6):99-103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佛教渗透于缅甸文化的各个领域,寺院文化就是这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寺院教育、寺院文学、寺院建筑、寺院礼俗等方面对缅甸寺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性质意义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长安作为唐代都城,佛教寺院星罗棋布,与佛教有关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佛教寺院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朝廷在这里举行佛事活动,百姓僧众在这里举行节日庆典;同时佛教寺院也成为百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僧人的俗讲,还是庙会中的戏场,都对百姓有吸引力,此外风景优雅的寺院还是文人游乐、集会的场所。因此与佛教寺院有关的种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长安的城市生活,见证了长安文明,成为不可忽视的唐代佛教文化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北魏宦官主持参与的佛教寺院建设和造像工程主要有三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其他工程;立僧尼寺。他们修建寺庙并不完全出于宗教目的,更主要是政治目的;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决定其在寺庙修建中的特殊地位,致使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美。宦官们在建筑、规划和雕刻等方面的特长,为其扮演将作大匠角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小说中,佛教寺院经常出现于各个情节中,但不同小说中的佛教寺院具有不同的功能。宗教功能是寺院本身所具有的,上至皇家祈祝迎佛骨,下至平民百姓的祈求佑护,都是与佛教经义等直接相关。而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却是社会发展所给予,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使佛教寺院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包括慈善救助、医疗、殡葬、教育、娱乐、商品交换,这些功能在在唐代小说中都有具体的体现,而也正是这些功能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代寺院旅店业兴盛,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唐代佛教鼎盛而寺院经济的繁荣相关,也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寺院旅游休闲、山林修学之风等因素相关。唐代寺院旅店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寺院经济的上升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佛教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宗教团体,更有僧团、寺院、慈善基金会等实体性组织以支撑其弘法事业的展开。现在被日益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与寺院经济的发展之间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寺院经济的基础给予佛教走向人间给予物质支持,而佛教的改革、人间佛教的理念又极大地影响改变着现代寺院经济的形式与内容。在以最终提高福利为目的而非仅仅强调经济发展的商业社会中,寺院经济的存在有助于缓解各种矛盾,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第77页,出现了一幅河南洛阳白马寺的插图(如下图),图下释文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建。”笔者认为,依据现在的史料,释文中“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已不合时宜,换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或“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李馥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34-36,51
漫谈普乐寺的缘起李馥外八庙之一的普乐寺,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开始动工修建的,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竣工。它是乾隆在避暑山庄外,继普宁寺、安远庙之后又建的第三处佛教寺院。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它的修建,完全是按照乾隆的主导思想和设...  相似文献   

16.
伏牛山云岩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云岩寺现有的两块明碑的基础上,指出云岩寺的确是伏牛山上一座五脏俱全的规范寺院,云岩寺碑是明代寺院为了争夺寺产所做的一种图存的努力,碑中所记的僧人与他人争夺庙产的过程与来龙去脉,以及官府的断案等最后结果,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伏牛山佛教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进入研究政教关系的一面。现在学术界对伏牛山的佛教还没有研究,本文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史实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合水县平定川流域分布着北朝至宋金、明代开凿的石窟10多处.这一地域是陇东通往陕北、漠北地区的通道,佛教从北朝以来一直兴盛.宋金时期宋、西夏、金等争夺这一地区,战争频仍.佛教大兴,除了发现一些佛教寺院外,还有开凿的石窟,它们与陕北地区宋代的一些石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于研究这一地域佛教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兴盛以及这一地域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是对其中三处宋金时期石窟调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明代归有光以文章卓然名家,享誉后世。在其坎坷的一生中,与佛教亦有一些因缘,主要表现在:虽然他对佛教没有信仰,但喜读佛典,且坚信因果报应,甚至晚年颇羡慕出家的方外生活;游览寺院,抄写古碑,甚至在旅行途中也坚持不懈;他应约撰写寺记,或作序、题跋,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在归氏身上,体现了宋明以来中国儒家士大夫与一般佛教信仰者的典型区别,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明朝时期,石家庄地区大规模兴造寺院,士大夫应邀撰写碑记介绍寺院兴造的基本情况。士大夫也在碑记中表达了对佛教的基本认识。他们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佛教发挥着辅助的教化作用。他们也对佛教本身的问题提出了批评,比如认为佛教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具有荒诞的成分;毫无节制地兴建寺院虚耗本来就不富裕的广大乡民财力,无益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浅析唐武宗毁佛的经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唐朝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唐武宗毁佛的经济原因,通过一些史料说明了修建佛寺如何劳民伤财,及其寺院经济过分膨胀怎样影响唐政府财税收入,还阐述了对铜制货币的需求和捣毁佛像的联系。从国家经济和财政需求角度说明唐武宗毁佛的原因,得出佛教只是皇权的附庸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