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象的问题在中西绘画美学中举足轻重。在中国绘画美学中,审美形象始于"象";在西方绘画美学中,审美形象始于"形"。中西绘画美学相异的范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艺术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禅宗,兴于唐而盛于宋,主要提出"不立文字,即心即佛"的修行主张,注重"心即真如"的本体论,启发了宋代文人对书法创作革新的欲望,注重书法的意境之美,开创了宋代书法的"尚意"书风.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5.
老子美学思想是及其丰富的。其中,重身、贵身思想是其美学的旨归。老子对玄之又玄的"道"的界定,意在消解宗教神性对人的束缚,旨在人的自由与和谐;老子对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关注是其美学的重要特征,老子把"人"提升到和"道"、"天"、"地"平齐的地位。因此,从生命之维去考察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恰当和有效的,老子美学实质上就是生命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是以关乎现实生活的"实用理性"开始的,老子美学思想尤其突出地表达了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个体人的"自由"和群体的"和谐",即以不违逆个体生命"情性"为美。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4,(4):95-96
中国字尽管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却由最奇特的笔划构成。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自己对于各种美质的欣赏九如线条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  相似文献   

7.
对朱熹的研究,应注意对其内在的生存感受和精神修为的发掘。朱熹的道学之思,自其整个人生流出;朱熹的诗性言述,亦发自其生命与心灵。两就内在精神而言,是相融无碍的。朱熹作为哲人与作为诗人的双重身份,在根本上也是彼此交映、融契的。  相似文献   

8.
紫芝 《中华文化论坛》2007,2(4):116-119
宗教与审美有内在的精神关联,早期天师道在授箓、奉道持戒等方面体现出独待的道教审美文化思想和现象。天师道相信这种仪式化的授箓仪轨,可以穿透空间的效力号令百神,时间和空间连为一体,体现了时空一体的东方审美意识。持戒是奉道的基础,也是"修真成仙"的基础。在宗教性活动中体玄、得道与审美体验相通。修道与信仰崇拜的过程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作为人类的“第二肌肤”,民族服饰深深地烙印着该民族的“符号因子”。马克思说:‘‘人类创造的历史并不是在选定的条件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既定的,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创造。”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布依族服饰是布依文化的直观表现。  相似文献   

10.
"暴力美学"电影的盛行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物质财富越来越充沛,我们迎来大众消费时代。伴随而来的是思想领域出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符合文化消费需要,又富有后现代主义反叛精神的"暴力美学"电影,才能作为一种典型的媚俗艺术在短短的20年间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1.
杨琳 《寻根》2010,(1):96-101
<正>重庆市江津区的四面山上有一座道观,叫朝源观。朝源观祖师殿的东山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横批:荡荡自清有关介绍中说,该联撰写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无人能够解读,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2.
13.
罗贤佑 《寻根》2007,(3):21-27
在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路东,有一处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白云观。该道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最初名为天长观。据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创建此观,后来天长观几经焚圮,几度重建,可谓历尽沧桑。  相似文献   

14.
张文霞 《寻根》2010,(5):72-75
<正>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这项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共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嵩山中岳庙便是其中之一。追溯中岳庙的前身,应是周代建立的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当时便设有祠官,以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19.
陈创 《寻根》2005,(2):116-117
闽南及台湾民居,每常在门额上镶嵌“丁号”(丁即男丁,传宗接代者),以示其宗姓根源。“颍川衍派”、“颍川世胄”、“颍水传芳”即是其一。凡门额上镌有这一“丁号”的,必是陈姓人家无疑。但有的错将“颍”字写成“颖”,而且以讹传讹,那是不识颍川来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