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2.
3.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4.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5.
孙戎 《新闻世界》2006,(10):53-5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不朽丰碑。当时对中国普通百姓和西方世界来说,这件大事无疑是一个急需破解之谜。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通讯员身份,勇敢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道。由此,他成为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被誉连30年代我国新闻战线上一颗红星。[编按]  相似文献   

6.
马儒 《湖北档案》2012,(1):35-3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的中央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军队忙于战斗,寻找去向,红军中的文艺宣传鼓动工作也都停止了。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文艺宣传工作逐渐恢复。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有了正确路线、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红军中的文艺宣传工作活跃起来,成为长征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潘昭 《四川档案》2006,(5):5-11
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皎平渡会理县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从此,中央红军完全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皎平渡口也因此名扬天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第一组 四渡赤水 西进云南 1935 年 1 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了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会后,红一方面军移师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北渡长江.蒋介石深恐中央红军渡江后与在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急忙调动了40余万大军,在川、滇、黔边境布防,封锁长江,并于 ...  相似文献   

9.
第二组 突破围堵 巧渡金沙 4 月 25 日,中央军委向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军团发布了《关于消灭沾益、曲靖、白水之敌的指示》,26日,红三军团进驻白水镇,其中一部对沾益县进行包围;红一军团、五军团各一部对曲靖城进行包围监视,主力准备在沾益、曲靖、老马场地区回击滇军安恩溥旅.原在乌江的红九军团也于4月25日进入富源、沾益...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记》(又名《二万五千里》):由总政治部宣传部作为党内参考资料,于1942年11月在延安刊印发行。该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厚2.5厘米,长17厘米,宽12厘米。共计258页44篇文章;下册厚3.5厘米,宽、长同上册,共计412页70篇文章,另有4个附表。  相似文献   

11.
一、北上抗日宣言在永安发表,提前三个月揭开长征序幕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涛;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等人联名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  相似文献   

12.
红军在理县薛城老街城门上錾刻的标语:为中国独立自由奋斗到底,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更好地开发理县红色旅游资源,理县编委会历时近1年编写了《行游理县》(2006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在理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记载,最初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一共有5位。除李德外,还有朝鲜人武亭和毕士悌、越南人洪水以及法国人勃沙特。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武亭,朝鲜人,中共党员,是红一方面军炮兵团的创建者,他率领炮兵团参加长征。长征结束后,于1936年入保安(志丹)红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几万万工农劳苦群众数十年来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及中国地主豪绅、军阀、资产阶级重重的剥削与压迫使工农生活陷于痛苦不堪的境地。工人农民唯一的出路只有革命,所以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普遍全国的工农群众风起云涌的积极参加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要争得土地生活改善及一切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16.
刘良 《湖北档案》2006,(9):41-46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相似文献   

17.
长征,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动每个人的两条铁腿,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丽跋涉.多少座崇山峻岭,多少道激流险滩,多少个风雨如磐的日夜……对红军战士是一场生与死的挑战.由于身体和生理等原因,女战士们要战胜这些艰难险阻.得付出更多的辛劳和血汗.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年曾有8000多名妇女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征,顺利到达延安的只有1000多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湖南省政协主办的《文史博览》从2006年7月起开辟专栏,以大量老红军战士的口述与回忆类文章,引领读者更深入地认识长征、感悟长征。这个专栏每期都有两到三篇文章,各有不同侧重。1、通过对长征重大事件、典型集体的介绍,使读者心中建立起对长征的整体认知。如《长征先遣队的桂东誓师》、《干部的摇篮: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三军失踪之谜》等文。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南昌起义(亦称南昌暴动)90周年纪念日。由于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一个决定,8月1日这一天,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也因此,新中国成立后,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回顾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诞生过程与最初的庆祝活动,能感受到党对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红军指战员及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及苏区上下联系实际、因陋  相似文献   

20.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六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两次写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写长征的全过程,不直接采访红军,特别是红军中枢的领导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江作为国民党区报纸的记者,1935年还没有采访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