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唯一的工具,就是他所使用的语言。不仅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要依靠语言来表现,就是其它如背景、细节的描写,无不与语言有关。所以高尔基说: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清代文艺批评家袁枚曾经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见: “余尝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  相似文献   

2.
许多同学喜欢写记叙文,但由于方法不当,记人叙事平铺直叙,淡而无味,苍白无力。笔者根据多年来辅导高考作文的经验总结出使记叙文生动形象的"四字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描"述 清代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领字立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要让"字立纸上"就要学会变"叙"述为"描"述。就是用如画的语言来描述人和事,而不是用平面无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炼字,追求得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炼字的一面旗帜。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推敲”,都是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都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
炼字与炼句     
历史上传诵下来的好诗文无不与炼字有着密切的关系。炼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古有“一字之师”、“一字之神”、“一字千金”的故事,足以说明语言精确性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炼字 ,即指遣词造句 ,运用字词的功夫。有的人不注意锤炼字词 ,诗文写作出来虽也能表情达意 ,但却摆脱不了平淡俚俗。自从韩愈帮贾岛从“推”和“敲”两字中斟酌定一个“敲”字后 ,至今都把修改文章叫作“推敲” ,可见要想写好诗文 ,就得仔细推敲文字 ,这就是炼字。一、炼字炼意 相互照应如何炼字呢 ,毛泽东说 :“写文章要讲逻辑性。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 ,整篇说话的结构 ,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 ,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 ,不要互相冲突。”注意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就文章的字词锤炼而言 ,是很重要的。例如唐人王湾《次北固山下》“海…  相似文献   

6.
古人作诗,素有“炼字”一说。往往为了一字一词的取舍,而“意匠惨淡苦经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都是熟为人知的典型。真可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7.
一字牵神韵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苟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他们认为炼字与炼意、炼句一样重要.都是“锤炼文章”的重要环节,是使文章具有精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炼字之苦。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而推敲琢磨,几次更改而最终着一“绿”字,名传千古。凡大家都十分注重炼字,阅读欣赏作品时,要深入地去品味,只有在比较中方能品出真味来。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着一“见”字则托出淡泊闲逸的情致,达到融我于物,物我两忘的境界,用诗评家王国维的观点看是“无  相似文献   

9.
谈炼字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选词,诚如唐卢廷让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所谓“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常被后人称道的句子,有杜甫的“身轻一身过,枪急万人呼”(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由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炼字的位置并不固定,并不完全如前人所说要练七言诗的第五字,五言诗的第三字。炼字之处也往往是诗眼所在,这是诗人精心打造的地方,也是诗篇里描景状物,表意传神最关键的字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体…  相似文献   

10.
对诗文中的词语反复推敲、修改,以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古人谓之曰“炼字”。“炼字”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语言效用的最大化,它不以追求华丽的词藻为目的,高明的语言运用者,往往能在写作时找出那个既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又深刻表达客观事物的词语,也就是做到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力求做到数字乃至一字传神。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敏锐的语言大师,他往往能在一字之中绘就一幅图景,点活一个人物,剪影一个时代。读他的作品,我经常在激赏之余,久久回味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先生的内心世界,品味汉语的蕴藉之美。现就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动词的妙用…  相似文献   

11.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炼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读  相似文献   

12.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为一字或几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相似文献   

13.
鉴赏一首诗歌 ,就必须品味一首诗的语言文字 ,尤其要注意一字传神的地方 ,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必须要涉及的考点。因此掌握诗人炼字的基本规律 ,以及不同词性的词在诗中的不同作用 ,对我们鉴赏一首诗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上经过千锤百炼 ,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贾岛为琢磨“推敲”二字不觉冲撞时为京兆尹的韩愈 ;王安石为“绿”字煞费苦心 ,易稿十多次。虽然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中所追求的诗歌语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古人写作诗词,讲究炼字。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闹”、“绿”便是炼字的佳话。那么,在鉴赏古诗词中的炼字时,该怎样人手作具体的分析,阐述其妙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诗人杜甫有著名的两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  相似文献   

16.
炼字     
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讲授诗歌要注重赏析字句。诗歌讲究“炼字” ,古有“吟成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之说。人们常提及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好 ,好在形象、生动 :把春风吹拂、草绿花开、一派生机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绿”字中含蕴着诗人对春天来到的欣喜之情。如用“来”“到”“吹”等词 ,只是叙述 ,仅仅是把春天到来这一现象客观地叙述出来 ,不能收到以情动人 ,以形象感染人的效果 ,也难以勾起人们的想象与联想。作者用“绿”字是经过了反复推敲、锤炼的 ,这就是“炼字”。“炼句”即锤炼句子 ,古有“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之说 ,…  相似文献   

18.
诗歌往往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以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一个成功的诗人,往往也是在炼字炼句上狠下功夫的语言大师。比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代诗圣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诗人卢延让,“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的袁枚等。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诗中的“绿”字,作为炼字的典范,历来被后人称道。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之妙时,往往通过想象加以体会。有位教师虽与其他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但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0.
在唐诗中,为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效果,诗人们十分注重对字、句的锤炼,所以就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慨。由此可见,一首诗的形成是经历了重重推敲与考量的结果。在诗中讲究炼字,是使全诗意境上升的一种重要方法。王国维认为意境是诗词之本,“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