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时间7月6日,在纽约紧邻中央公园的EXXES HOUSE大酒店,迈克·摩尔就《华氏911》第一次接受数十家国际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新闻周刊》是惟一到场的华文媒体。下午5点半,头戴棒球帽,一件黑色茄克衫,状如街头任何一个平凡美国人的迈克·摩尔走进不大的会议厅。一个半小时的招待会极具迈克·摩尔影片风格:幽默和毫不掩饰的政治态度,以及尖锐的进攻性政治言论。“‘华氏911’就是自由被焚烧的温度”问:你为什么使用了《华氏911》这个题目?有一本书叫《华氏451》。其作者瑞·布赖德白瑞 (Ray Bradbury)说你至少应该给他和他的小说以承…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17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荣获第90届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突发新闻照片”奖的作品.《迭拉斯晨报》摄影记者迈克尔·安斯沃思拍摄的这幅作品因为“描述了(飓风中的)混昆乱和痛苦”而获奖。《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和《比洛克西太阳先驱报》分享了普利策奖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两者均因在“卡特里娜”飓风中的出色报道获奖。2005年9月1日,新奥尔良州洛杉矶市居民在公寓的楼顶上等待救援,他们正发出紧急呼救声。照片由斯米里·N·普尔拍摄多家媒体因报告去年肆虐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特里娜”飓风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小斯图尔特·泰勒的特稿,评论美国政府又一次运用“联邦间谍法”来惩处向外国新闻界透露所谓秘密消息和图片的莫里森事件。这事件发生以后,在美国社会上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里森事件莫里森事件是怎么回事?在泰勒的特稿发表前不久,一位美国海军文官情报分析员、兼职记者名叫塞缪尔·洛林·莫里森,他曾向伦敦著名的军事杂志《战舰》出售了三张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关于苏  相似文献   

4.
自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曝光美军虐囚照片以来,虐囚黑幕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纽约客》杂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迅速跟进,世界各国媒体作出强烈反应,从而使之成为全球焦点。迫于舆论压力,美国总统布什及国务卿鲍威尔都公开道歉,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遭遇尴尬。媒体深入刨挖虐囚黑幕:阿布格里布监狱虐囚严重、美国自“二战”以来的虐囚传统、虐囚是系统性行为、拉姆斯菲尔德批准虐囚,等一一曝光。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04年11月3日上午11时,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克里致电共和党竞争对手布什,承认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落败。这样,乔治·沃克·布什就当选连任美国第55届总统。可是,就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获得成功前的6个月,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驻伊美军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在此之后,西方各主要的新闻媒体针对“虐囚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一时间,布什政府遭受到组阁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世界舆论在强烈谴责“虐囚事件”的同时,更是把抨击的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及其对伊政策上。而布什政府的民众支持率,也…  相似文献   

6.
域外书情     
美秋季图书市场围绕“9·11”打转 美国秋季出版市场成为“9.11”出续集的天下,从“9·11”一周年纪念相关的书籍到读者翘首期待的杜娜塔特小说《秘密的历史》,名目繁多。法国作家梅松的新书《“9·11”大谎言》也出版了英文版。 去年“9·11”之后,美国至少出版了一百本与这件恐怖攻击事件有关的书,然而这一悲剧仍不断衍生出不计其数可探讨的题目,如谈情报工作一败涂地的《The Cell》、谈都市计划的由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麦克华勒斯所著的《纽约新计》(The New Deal for NewYork)。由于媒体和出版界在9月前将重点放在“9·11”,因此有的书推迟到下  相似文献   

7.
1887年,美国著名报人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创办了《纽约先驱报》的巴黎版——《巴黎先驱报》。整整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份当初不起眼的“乡村小报”早巳今非昔比。它已改名为《国际先驱论坛报》,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跨国报系。目前它在巴黎、伦敦、苏黎士、香港、新加坡、海牙、马赛和迈阿密(面向拉美)开办八个专版,罗马版也将很快问世。这家现在由《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惠特尼公司共同所有的报纸,一向依赖母报提供文章和素材,而今也向世界各地派驻了10名记者。它不仅报道全美国的消息,而且报道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吸引了164个国家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9·11”袭击事件震撼了全世界。“9·11”事件的制造者,激起了天怒人怨,天理人情都不可容忍! 到目前为止,种种迹象表明:沙特王国富豪本·拉丹是罪魁祸首,但他至今仍在逃。作为媒体,如果你  相似文献   

9.
韩阳  张卫平 《出版参考》2007,(8S):16-16
在美国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迈克尔·康奈利的代表作《血型拼图》近日在新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论为“保证让你血压飙升”的书是迈克尔·康奈利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7):72-72
诺拉·琼斯:"公主"的冒险3月7日北京工人体育馆,3月9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与2004年惠特尼·休斯顿、玛利亚·凯丽、后街男孩等一系列过气大腕的演唱会不同,这次诺拉·琼斯的中国行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同步--正当红的一线歌手举办的亚洲巡演。这个被乐坛称为"爵士公主"的女孩今  相似文献   

11.
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  冯莉 《新闻知识》2003,(4):8-10
2002年9月,“9·11恐怖事件”一周年祭日期间,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体育版纷纷推出了相关的重点报道: 9月11日《今日美国报》体育版头条标题是《体育的延续可以缓解悲痛》,“9·11”专版有《对体育比赛中“战斗性”词汇不必敏感》和《安保措施增加开支》的评论。 同日,《华盛顿邮报》体育版发表评论题为《体育:躲避忧郁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2.
今年 9月 ,值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 5 0周年校庆之际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 (SanFranciscoStateUniversity)广播电视和电子传播艺术系教授赫伯特·泽特尔先生到校访问 ,并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开设了三次关于影视制作和实用媒体美学方面的讲座。赫伯特·泽特尔教授是美国影视艺术界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图像·声音·运动》、《电视制作手册》、《摄像基础》、《泽特尔影像机房 2 1只读数据光盘》。其中《图像·声音·运动》一书被认为是美国影视专业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教科书、“影视工作者的圣经”等…  相似文献   

13.
虽然迈克尔·杰克逊号称是流行乐之王,不过老鹰乐队却将他废黜了。根据美国唱片工业联合会的统计,老鹰乐队1976年发行的《精选专辑(1971-1975)》以2700万张的销售成绩成为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一新闻调查机构对美国媒体在2001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发表或播出的2496篇报道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报道都是有关9·11恐怖事件以及阿富汗战争的。调查结果表明,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最初的及时报道是建立在可靠的新闻来源和“纯粹的事实”基础上的。但之后媒体报道的标准就开始下降。 调查者选取的报道来自四家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克利夫兰实话报》和《弗雷斯诺蜜蜂报》,两家杂志——《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以及各种全国性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政府严管“9·11”事件等敏感事态的新闻报道两则关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中对新闻报道控制的消息让人深思。其一:白宫向媒体下“禁播令”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白宫发言人当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已经要求美国各电视台慎播本·拉登的电视讲话。因为拉登可能通过电视讲话这一形式传达他的命令与指示。白宫发言人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恐怖分子借助本·拉登的电视讲话接受到恐怖指令。因为“拉登的电视讲话就算不是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也是在宣扬他的恐怖论调”。其二:白宫严管“美国之音”9月1…  相似文献   

16.
名气的代价     
当美国各地的国民在遭大批解雇时,迈克尔·道格拉斯却因在商业电视上说了十个字而收益350万美元——字值35万美元——我们却连他的脸都没看到。迈克尔的收入来自为“英菲尔添”小汽车做广告,历时半小时,他是在积·尼高逊为昂贵汽车做现场直播获利1150万美元后唯一获得这种工  相似文献   

17.
李瑛 《新闻爱好者》2004,(10):30-31
2004年7月22日,美国有关美军虐囚事件最新的陆军调查报告出台,这个较为详细的报告告诉人们,自“9·11”事件以来至今年6月,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虐囚事件达到了94起,共有39人在美军监狱中丧生。虽然这个报告强调说:虐囚事件只是美军内部个别人的过失,而不是美军制度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中国美术馆门前,《刘霆昭海上万里行影展》的大幅广告牌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这个消息。磨铸铁肩刘霆昭是文字记者,他能成为北京日报第一个举办个人影展的记者却并非偶然。早在学生时代,他就酷爱摄影。“四·五”运动中,刘霆昭冒着极大风险拍摄和保存了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的照片。直到天安门事件平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31日,美国《名利场》杂志揭开了一件30年的历史谜团:当初提供《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重要线索的关键线人——“深喉”终于现身,他就是当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现年高龄91岁的马克·费尔特。“水门事件”对政治界与新闻界影响深远,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腐败行为不啻为当头棒喝,而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