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师问”教学,即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自己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到底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呢?他们敢不敢提出来呢?笔者曾在我校低、中、高年段中各选40名学生做调查,结果发现:在课堂上除了教师提的问题以外,低年级有53.2%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中年级有65.l%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高年级有74.6%的学生有属己性问题。可见,属己性的问题意识是学生个体认识世界、关爱世界的起点,正是这种问题意识才真正内在地、实质性地把学生个体与外在世界连接在一起。作为教…  相似文献   

2.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09,(26):190-190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的历史在课堂上活起来,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问题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对问题模块的精心创设,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由于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来源于课堂交流,教师的教案只能是一种教学思路,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王美玲 《考试周刊》2011,(86):51-51
同事聚到一起经常谈起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不会思考,不肯发言的情况深感困惑.大伤脑筋.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是呀,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上学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可是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怕动脑筋.不去思考.不会思考.答起问题来信口开河的情况。因而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天堂。我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朱爱军 《教育艺术》2005,(11):28-28
据报道,不久前有人对北京市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中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66.8%,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仅占5.59%。那么大学生课堂质疑能力如何呢?笔者对本系4个专业的近400名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30%,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0%,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不足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7名数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50.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参与度一般,而只有4.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参与很高.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已成为大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讲过:“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可见,一个人善于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应该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先来看几组调查:调查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不能及时提出问题?在1998年10月对3737名10~18岁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时,显示了这样的结果: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并当场举手提问题的学生,在小学为13.8%,在初中降至5.7%,到高中只有2.9%。以上这个结果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  相似文献   

9.
追求有效的课堂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但观察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和交流.学生常常是在没有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条件下,被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学生的情感和内在的思维没有真正地被激活,师生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导致课堂交流形式化和表面化.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在沐浴新课程改革春风的今天,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呢?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的孩子们有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新要求。一、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当今的孩子,希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尊重,在调查中,有31.2%的学生希望课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独立学习,有56.4%的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比如某教师教《一件运动衫》,教师让孩子读了题目后,说说想知道什么,孩子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提了六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课文会定什么事?…  相似文献   

11.
巧妙设计课堂导人,恰当的问题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把握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怎样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导人是关键.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牛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那么,新课程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i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思想的源泉、是思想的推动力。也是我们心灵的财富。更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  相似文献   

14.
王福利 《数学教学》2014,(12):12-14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打断老师原定的教学节奏.有的老师是把问题留到课后跟学生解释.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能跟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收获.下面就笔者的一节向量复习课作为案例,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差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初步判断是因学生的主动性较差。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联盛中学高二3班、4班、13班三个班的学生,经统计分析得知,95%的学生课前不预习,80%的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85%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想过对课本知识提出问题。结果充分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出发,在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的,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课堂情绪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教学所产生一种态度体验。调动课堂情绪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据统计,学生在轻松愉快、乐学的情绪下学习,要比正常情况下接受力提高30%-40%,记忆力提高1.5—2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效地调控学生的课堂情绪,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采取不同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因此数学课堂优质高效的关键在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着力引导,引领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师讲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课堂如一潭死水。因此,掌握课堂提问学生的艺术是十分必要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答题兴趣。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仅仅巧妙的设计问题还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或画简图,听录音等手段,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也可以通过语言提示或生动,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答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问题意识是对现实的质疑精神,是对权威的挑战,是思维创新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缺失。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数据显示: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只有13.8%,初中生只占5.7%,高中生仅占2.9%。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