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小茵 《中国德育》2007,2(1):1-1
中医把药材分为“热”“寒”“温”三种,听一位老医生说,人对应着可以分为“好人”“坏人”“性中人”。他还说,性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谁身上没有毒性。所以,正常的人一定会藏着些“小毒”、犯些小病,那些终年不得病的人一旦发病往往就是顽疾,很难救治。人的身体如此,人心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3.
以琴 《广西教育》2013,(44):67-67
现在的孩子真忙啊!忙着上五花八门的培优班,忙着参加“奥数”“奥英”考试,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快乐。每当周末,我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时总会心生无限感慨: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呢?无意间翻阅吴蓓老师所写的《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我一下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的政策与相关制度,最终都要通过学校和教师来落实。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开展了“教育公平就在我们身边”主题活动,以此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把教育公平还给每一个孩子是这次活动的基本原则,“人人参与、学校家庭社区总动员”成了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其实,“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方针政策方面的宏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5,(6):F0002-F0002,3
一年一度的“六一”节又到了,如何让孩子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节,是大人过节还是孩子过节?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边静 《甘肃教育》2011,(12):50-50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太重;三是每个班级都有大量学困生。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讲,每一个稍微懂点儿童教育学的人都清楚,我们不应该由于孩子一次、两次的考试失败,就影响到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就影响到给孩子的爱,而是应该坚持不受影响地继续信任孩子、关注孩子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8.
龚士丰 《现代语文》2005,(10):113-113
现在要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十有八九的学生会告诉你怕写作文.如果再翻翻学生的作文簿,就会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子说成人话,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没有天真烂漫的童趣,没有妙趣横生的自由想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存在"为考试作文"的思想,过高要求学生的习作,以成人的角度和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为了满足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要么东搬西抄,找套话假话哄骗教师,要么是死咬笔杆子,无话可写.那么如何打破上述被动局面,提高儿童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一种说法,“减负”以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这话又对又不对。孩子是应该玩的,现在不少孩子玩的时间的确太少了。  相似文献   

10.
观察力的缺失使我对我们的孩子心生出一种怜悯。因为我想.我们大多数成年人其实已经丧失了观察的心思.我们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我们没有看到花是怎样开的.甚至家里养的花我们也没有精力去观察它是什么时候开的,恐怕只有养花的老人们才注意到这点。  相似文献   

11.
一个23岁的中国女孩,竟然用2年半的时间,一口气拿下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3个硕士学位,她的导师、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内波教授称‘她让我改变了对中国学生的看漂’。毕业时刚26岁的她,此时怀揣的梦想是:要让中国的孩子和德国孩子—样,接受优质的教育!她放弃继续读博的机会,回国创办北京上濒教育中心,专门从事少年素质教育和个人综合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赖蓉 《今日教育》2010,(1):16-16
刚到放学的时间,彤彤的妈妈就急匆匆地跑来了,“彤彤快,我们要迟到了!”老师问:“做什么要迟到了呀?”“彤彤今天要学钢琴,还有十分钟了,老师再见!”而彤彤却一脸的不快,嘟着嘴说:“妈妈,我不想去,天天练琴烦死啦!”  相似文献   

13.
刘溜 《教师博览》2005,(5):13-14
养育孩子已被看作是一种家庭投资。但教育成本的激增。却未必是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于教育,老师之于学生,我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温暖的心灵照亮。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总有一些人把语文课上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非常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太注意知识的灌输,而没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书香”。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书香伴我成长。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许多语文老师自己也不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埋头在教参、考卷、考题上,这真的让人心痛。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文字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珠圆玉润,这的确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时下,走进任何一所中小学校园,你都会被校园里浓浓的"名人气息"所"感染",被重重的"名人情结"所震撼.花坛里、草坪上"名人雕像"时隐时现,让人目不暇接;墙壁上"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名人画像"更是各领风骚,互不相让;就是学生们各类作业本的页眉和页脚处"名人"们也争夺得不亦悦乎,或者介绍"名人生平",或者摘录"名人警句"……从古代的孔子、屈原,到新时代的雷锋、张海迪;从国内的鲁迅、巴金,到国外的列宁、高尔基,校园里处处挤满了"名人"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杨莉 《课外阅读》2010,(11):175-175
课间活动时,看见有一个孩子在操场滚铁环,好些同学跟着一起跑,边跑边笑,好不快乐。看着,看着,好像看到跟他们一般大时的自己跟着滚铁环的哥哥一起笑着蹦跑,也是同样的快乐。熟悉又亲切的感觉中上课的铃声响了,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孩子们已坐得端端正正。开始上课了,我边讲边走向过道,不觉,毛衣好像被什么东西勾住。  相似文献   

17.
马志国 《幼儿教育》2013,(11):11-11
在这个家里,孩子的心田,爸爸妈妈的心田,才能长出根深叶茂的亲情。爸爸妈妈才更像爸爸妈妈,孩子才更像爸爸妈妈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拔苗助长"是中国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至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当下的中国教育,拔苗助长的案例屡见不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您的孩子比您更成功"等教育口号,告诉我们不少人正在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的教育若要顺应时代潮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堂作为完成预期目标的场所,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相似文献   

20.
高明 《教学随笔》2009,(9):33-33
玩是人的一种天性,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对此乐而不倦,在玩中可以得到快乐,可以得到激情,可以得到友谊,同时玩也可能造成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家庭失和、学业荒废等),但是不可否认,人是从玩中长大、从玩中认识这个世界、从玩中开始学习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一些科学知识、生活技能、历史文化等融人到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