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给学生五分钟”的方法,让他们在这五分钟之内,开展做游戏、开演唱会、情境表演、音乐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玩玩、听听、做做、看看、想想的活动中,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加强记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敏 《江西教育》2023,(15):82-8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抓住概念让学生有效聆听,抓住重点让学生选择聆听,抓住情感让学生深入聆听。音乐聆听不仅能让学生“探测到”音乐学科的深度,还能让学生“触摸”到音乐学科的广度。音乐聆听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不说话、不东张西望。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活动中去,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在“倾听”前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揭开课题,首先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可用电化教学、图片,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并欣赏他的作品《音乐瞬间》。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能大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提高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音乐活动中使学生们感受音乐“瞬间”的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5.
徐媛 《儿童音乐》2013,(9):62-6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是最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科,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低年级的音乐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经常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尝试到创造的快乐。下面是我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说过“当你在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必须与之接触的东西,是学生的心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比较注重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入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活动,设计音乐教学内容、方法。但对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语言,却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处于少年期的初中学生被国内外一些心理学专家称为“否定期”、“困难期”、“危机期”,具有其独有的心理发展特征,音乐教师更应该注意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更好地通过音乐教育达到音乐审美、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教师在教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时,先花了十来分钟时间讲解本首歌曲所涉及的乐理知识,又用了二十分钟时间提出一个个“语文式”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最后只剩下很少时间去学唱歌曲了。这样一节课,初看起来似乎内容丰富,知识全面,形式多样,讲解透彻,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授课基本功。可想深一点,就会觉得这堂课似乎成了知识讲解课。这样的音乐课,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更别说从中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乐趣。音乐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音乐本身的性质与价值。我们的音乐课堂应…  相似文献   

8.
所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这一以“活动单为学案,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与《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殊途同归。本文试以《草原赞歌》一课为例,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三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一实施活动一检测反馈”着手,对如何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器乐音色”。整堂课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教材中涉及的大量的中西乐器及相关乐曲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乐器,听到这些乐器的音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乐器的分类,了解器乐音色的形成与乐器的形状、大小、制作材料、演奏方式等因素有关;感受并知道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是音乐作品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利用CAKEWALK软件让学生尝试为旋律选配音色,把对知识的理解、音乐的感悟运用到创编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智能,开发智力,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演奏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深化。他们还可以感受到音乐知识、音乐形象、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开场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听”。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静听”,没有教师的解释,没有任何干扰,只有美妙的音乐声。学生很放松,没任何约束地倾听,自由自在地展开想像的翅膀,思其所思,想其所想,从音乐声中“感悟”出内容与道理。有一个学生在其听后感中写道:感受音乐,就是同作者神游其境,静听音乐的感觉真好。“谈”。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活动中,谈自己对欣赏曲目的印象及对音乐的理解与评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实现的”。音乐以音响为载体给人以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多感官感知音乐,从而丰富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朱艳 《教育艺术》2006,(8):33-33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这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这五个方面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开展必要的课外音乐活动既能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又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加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现就如何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并行之有效,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音乐入门的引导 要经常开展音乐普及讲座。在音乐课外活动中笔者曾聘请了一位从事音乐教育多年的老教师为学生讲解“音乐──表演的艺术”这一专题,大致内容是指当作曲家把乐思写成乐谱,而反映在纸上的音符并不能表达出作曲家的创意,只有表演者真正理解了乐谱的内涵,并进行情感体验,乐谱…  相似文献   

16.
一、实施音乐新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目标提出,  相似文献   

17.
赵云峰 《河北教育》2005,(10):26-27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技术方法、资源方式、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201l版)中明确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英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不够,因此,他们在聆听音乐时,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往往会“做小动作”“讲话”“走神”。针对这些现象,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借用通感,丰富体验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课堂音乐活动这一内容教学中,进行了学生音乐实践的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化难为易,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