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菲利娅是波洛涅斯之女,雷欧提斯之妹。她是哈姆莱特的意中人,自己也爱着王子。波洛涅斯父子怀疑哈姆莱特对她用心不良,雷欧提斯曾试图警告妹妹与哈姆莱特分手,暗示这段姻缘险象环生。而在另一方面,波格涅斯则满心想利用奥菲利娅窥探王子秘密,转而禀报国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所为,也使她心乱。高压严命,进退维谷,郁心百结,奥菲利娅终至神经错乱,自溺身死。王后葛楚德有言为证:“在小溪之旁,斜坐着一株杨柳,它那毵毵的枝叶倒映在明镜一样的水流之  相似文献   

2.
柏林上演莎翁名剧全本《哈姆莱特》柏林“绍布纳”戏院首次上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全本),全本的《哈姆莱特》就连莎士比亚生前也从未演出过。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一刻,观众可以欣赏到真正全本的《哈姆莱特》。演员们没有即兴的台词,但他们精采的对白,使演出比迄今在德国舞台上上演的《哈姆莱特》更接近莎士比亚的原著。由米夏埃尔·格鲁贝尔导演的这出戏剧,由于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显得更加美妙绝伦。著名演员布鲁诺·甘茨饰哈姆莱特,尤塔·兰珀饰奥菲利娅。  相似文献   

3.
在白族农村,小伙子对上对象后,都要遵循传统的习俗,由媒人领着,带上水礼,到意中人家中提亲,接受意中人家里长辈们的考核、挑选.  相似文献   

4.
为爱练习     
<正>那些维持两性关系的指南都鼓励人们只要遇见特别的日子,就该精确地、大声地把"我爱你"说出来,也不管对方会不会尴尬。我和妻子都不是那种喜欢用"我爱你"来表达感情的人。我相信表达爱意并不一定需要那三个字,也无需频繁示爱。同样是爱的语言,完全可以用别的话来形容,比如"没有了我你怎办?""只有你最懂我"。我和妻子就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我:"我死了你会后悔的。"她:"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有关哈姆莱特的文章,比历史上任何其他虚构人物的文章都多,几乎可以和论述伊丽莎白一世和拿破仑等实有其人的文章相提并论。近百年来,平均每十二天就有一篇有关哈姆莱特的书文在世界某地问世。然而,莎士比亚的剧本《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我们得以知道这位忧郁的丹麦人的唯一来源。这个剧本已被译成世界上大多数文字,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是一位年轻的丹麦.王子。他回国后,遇见父王的亡灵,得知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暗杀了他的父亲,同他的母亲结了婚,做了丹麦国王。哈姆莱特义愤填膺,要报杀父之仇,同时他又目睹社会上许多黑暗现象,认为必须改变那个充满罪恶、不平、谎言和虚伪的世界。然而这并不是他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因此他犹豫、抑郁、痛苦,终于假装发疯,伺机报仇。他的爱人奥菲利娅是总管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莱特把躲藏在帷幕后窃听的波洛涅斯误当作国王克劳狄斯杀死。奥菲利娅大为震惊,悲痛欲绝,失去理智,堕河溺死。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为报父、妹之仇,在决斗时用毒剑刺伤哈姆莱特,后者夺剑把雷欧提斯和国王一起刺伤,与敌人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7.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莱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To be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  相似文献   

8.
进城     
阿保 《滇中文化》2002,(1):54-64
九十里的夜晚并不像别的乡村那样静谧,因九妹的情缘所导致的热闹场面尽在夜晚得以发生。它一直吸引着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九妹碑周围以自己的方式跳乐、对歌,丢荷包以定情,而九妹一直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产生意中人以后,便双双到九妹碑下山盟海誓,然后携手去见双方的父母,所以这一带的青年一直对爱情忠贞不渝。近年来,由于外地人发现了这一“新大陆”,情形就不大一样了。外地人知  相似文献   

9.
所有的红绸都随你舞动,所有的鼓点都因你铿锵,你把人生的喜悦与悲伤全部含在唇齿之间,通过一只纤细的唢呐,向天空倾诉,朝大地释放。  相似文献   

10.
苏音 《世界文化》2002,(6):9-10
你是否曾藏有一个价格标签,这样你的配偶就无法了解你究竟花了多少钱?或者将你的购物单藏起来不让你的孩子们看到?或者将自己曾为别的异性所吸引的隐情秘而不宣?世界上的每位婚姻顾问都会告诉你:诚实是夫妻关系中最牢固的基础。近年来美国的离婚率始终在42%左右徘徊,我们开始好奇,美国的婚姻状况究竟如何?于是,我们跨越大海来探询美国的已婚夫妇,他们在内心里都保留了什么秘密,以及他们向对方都坦陈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玉笛 《世界文化》2005,(8):45-45
居住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交界处的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族,世代相传着一种相亲习俗,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每年秋分时节到来之际,一群群未婚青年男子满怀激情地涌向柏柏尔族居住的村落,想在这里举办的一年一次的未婚少女的集市上挑选意中人。在集市上有来自本村和附近山村的柏柏尔族少女,还有被认为是摩洛哥王国里最漂亮的爱特哈吉杜族少女。这种相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婚姻交易会。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时值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剧对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莎剧与《哈姆莱特》不仅被搬上剧场舞台,随着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其以多种形式在全世界不断得到传播、改编并产生新的巨大影响。正是中国对西方经典话剧"中国化"的尝试,才开创了中国现代以来的一个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3.
讲故事能手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高原的空气有种你可以感触到的清冷和新鲜,以至于时时有种幻觉向你袭来: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深水中沿着海底前行,甚至你弄不清自己是否在移动。迎面而来的凛冽寒气好似深海的水流,你的汽车恰象某种动作迟缓的电鱼,也许是一动不动地栖息在海底,用两只熠熠发光的车灯做眼睛盯着前面的一切,让潜水的生物从面前经过。星星那么大是因为它们不是真的星星,而是在水面上闪烁的倒影……”伊萨克·迪内森以其饱含情感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神秘的、亦真亦幻而又充满人情的非洲。现代文学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部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自传作品能…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亚、非、拉地区许多前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在这些地方,各国人民努力推动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争取实现工业化。战后几十年间,这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由此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强大力量。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中,作为探索实现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经济学曾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23日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日,世界各地早已在筹划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与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光辉相比,同样伟大的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似乎略显暗淡,虽然他们两人其实是在同一天去世的,所谓"但求同日死"。但是,如果说塞万提斯较之莎士比亚还略逊风骚的话,堂·吉诃德较之哈姆莱特,以及莎士比亚笔下的任何一个形象都毫不逊色,其意义和影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6.
享受孤独     
享受孤独王亚宇离婚是生活中人们所不愿遇到的事情,但如果一旦不得不接受这种无可奈何的现实,那么应该如何冷静地思考和对待,并且在不幸中重新塑造自我,学会“蒲洒”?离婚以后,好友时常问我:你现在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每天的八小时以外我便是独处,无人来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17.
郭莹 《世界文化》2005,(5):31-32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夜空中的繁星曾引发人们多少美丽的遐想。当遥远夜空的一颗星斗向人间洒下一缕银光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那银光所展现的是星斗几万年前的光景。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的确让人对宏大的宇宙充满了想象。然而除了让宇宙的奇观吸引你的眼球之外,你是否还听到了宇宙那动听的歌声呢?不错,宇宙就是这样奇妙而又充满生机,激荡着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从事慈善事业当然都是自愿的,没人会强迫你。但在美国,这一公益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传统,以至那些声名显赫、家财万贯的富人如果不捐出一些钱从事慈善事业或捐出的款额没有达到一定比例是要受到人们批评的。不久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因为向慈善事业捐款的比例只占其财富的很小一部分而遭到人们的指责,尽管盖茨所捐赠数额已上千万美元了,但比起他近200亿的总资产,这仍然是少得可怜。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慈善家贝林的总资产不过五亿,最近却向华盛顿的史密斯博物馆捐赠了8000万美元,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包括《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19.
狼毒花     
一苇 《大理文化》2021,(3):20-28
1 河水幽澈无波,蓝莹莹地汪在谷中.阳光炽烈,集束砸向山间. 你将头顶上的狼毒花冠掷向水面.明黄的花冠似嵌入蓝玻璃,在落入水面的瞬间,河水成了风中的幕布,细碎的波纹向水面圈圈漾开. 你无声地笑.笑容尚未舒展,头顶的阳光却收了回去,满天的乌云翻滚,河水暴涨如墨池.一头壮硕的青鱼跃出水面,头顶着狼毒花冠.青鱼向你张开巨口,...  相似文献   

20.
去年初冬,一个以《河水必将携你而去》为名的小说首发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举办,其作者是来自秘鲁的胡安·莫里约。 23年前,莫里约离开他在秘鲁的大学教师职位,同时放弃了在秘鲁逐渐鹊起的作家声望,携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从那时起,中国便多了一位西班牙语专家。他勤恳工作,先后在中国数所大学任教;现今,莫里约供职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看上去,《河水必将携你而去》的情节内容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其整体构思和杀青成书却是在北京完成的。 《河水必将携你而去》描写的是位于安第斯山的乌乔斯村的故事。穷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