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列于一书的“辨伪文字辑略”,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本文对“辑略”中清代学者的有关论述,逐一予以匡正,从而得出《列子》并非伪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列子》散文多面观章沧授先秦诸子中确有列子其人,生于庄子之前,相传为郑国人,名御寇。《庄子》一书多次提及,只是“庄周把实际存在的人物寓言化”①;《吕氏春秋·不二篇》以“列子贵虚”独标一家之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举《列子》八篇,已亡佚,今见《列子...  相似文献   

3.
马振亚先生《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一文,通过考证《列子》一书中的“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来阐明《列子》的伪书性质。对前两个词语在《列子》书中的用法和意义的阐释多有未当,以后一个词作为论证《列子》的伪书性质亦不妥。文章参考先秦两汉文献的用例和小学专书对《列子》中“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4.
和瑛在任职乌鲁木齐都统期间完成《三州辑略》,该书为哈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三地通志,也是一部研究新疆边疆史和三州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现存《三州辑略》不同版本(抄本、刻本)内容的差异,尤其是针对《三州辑略》中“艺文门”的不同版本的比较,考证这些不同版本准确、可靠的成书和刊刻时间。疏通各种文献的失实记载,以还原乌鲁木齐都统所辖三州地区的真实史实。  相似文献   

5.
处在魏晋玄学的潮流中,《列子》与《列子注》均采取了“以无为本”的立场,但二在“有生于无”还是“有”“自生独化”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于是《列子注》借鉴了佛教般若学关于“空”的思想,将具有浓厚生成论色彩的“无”范畴改造成较为纯粹的本体范畴“虚”。这一改造,既是对玄学内部贵无论与独化论的总结,也预示了学界的思想重心从玄学向佛学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七略》既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学著作,又是第一部图书分类学专著,共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数术略、方技略七部分。《七略》首创图书分类的“六分法”,反映了西汉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开启了中国传统图书的“四分法”。将“诗赋”单列一类,充分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将文学与哲学、经学、史学分开,推动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始作俑者”“令人发指”“染指”三词,皆属贬义词,然在媒体中却常常存在误“贬”为“褒”的情况,现略辑误用句例,并辨正词义,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初期,道家郑人列御冠所著,共八卷.到汉时,原书已失传.现流行的本子是晋人张湛搜集有关的资料,辑注而成.  相似文献   

9.
读湖北诗人任金亭的诗集媛我所爱》,我发现其中既有对过去时光的“苦涩的记忆”(第一辑),也有着神采飞扬的“青春的旋律”(第二辑),更有着对世界灿然似水的“爱我所爱”(第三辑),还有一种诗情诗意的“美的流动”(第四辑)。而在这样一系列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七略四库:七略,包括西汉末年皇家的全部藏书,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据《汉书,艺文志》载:“成帝时,诏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向条其篇目,撮其诣意,录而奏之。”后来刘向死了,由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整理校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刘向校书叙录,有四个争议问题:一是关于刘向校书的步骤;二是与刘向同时校书的是“杜参”还是“富参”;三是《列子叙录》的真伪;四是《列子叙录》所称“书录”问题。通过对历史献的考证辨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刘向校书过程分为七个步骤较为科学合理;二是“杜参”与“富参”应为一人;三是《列子叙录》虽有后人伪窜的成分,但并非全是伪作;四是《列子叙录》中所称“书录”,应是后人的伪窜附会。  相似文献   

12.
《列子》一书,从南宋开始即有人怀疑是伪书。近现代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魏晋时代人所伪造,其中多数人认为是张湛所伪造。本文从四个方面推断《列子》不是张湛伪造:一、张误注《列子》;二、张不懂《列子》中的某些词义与典故;三张纠正《列子》中的用字(错字或通假字);四、张对《列子》原文有质疑与批判。(《列子》既非张湛伪造,则《列子》可能不是伪书,作者另有专文论述。原文有两万多字,篇幅太长。本刊刊登时压缩了大量例证”(共压缩62例)。  相似文献   

13.
有人为追求新意,提出《列子·天瑞》中的“子列子”中的“列”和“子墨子”中的“墨”都是字,“嫁”是“媵”。通过文献和传统文化的考证,证明此说谬误。“列”当为姓氏,“嫁”有往义。  相似文献   

14.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中,对《列子》一书提出二十条质疑以确证其伪书。然而这二十条都经不起历史文献和事实的检验。文章仅就其中“儒生之名”和“颜渊之寿”两条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15.
《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三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21,(5):58-63
“力命之辨”即人力和天命的关系问题,是横贯东西方数千年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历代先贤探讨的焦点。《管锥编·列子张湛注》中的“力命篇”给予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先秦时期的庄子以“时命”居之,列子承接墨子以“力命”对举,不过墨子倡导的是“非命”认为“命者非仁者之言”,列子则主张“知命”即了解天命。西方的马基雅维利提出要取悦甚至征服命运,尼采说要“爱命运”,与中国“力命观”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结合钱钟书在本篇中的训诂理论对东西方的“力命之辨”问题进行探析,可以得出他本人的力命观——“心死神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史上,《列子》是一部令后世众说纷纭的“奇书”。据《庄子》记载,列子名御寇,“御”字也偶尔作“圄”、“圉”,其在世应早于庄子,大约处于春秋战国之际。但《逍遥游》中把他写成御风而行、能作“逍遥游”的神仙。这种神化,反而使他的真实身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荀子·非十二子》列诸子十二家,但没有提到列子,司马迁《史记》中也无他的踪迹。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校阅经史诸子,根据上古典籍中的零散记载,将与列子有关的8篇文字编纂成《列子书录》,自此始《列子》风行后世。由于它的大旨在贵虚贵无,顺性体道,属道家一流,后世社会崇…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庄子·应帝王》中壶子对季咸的四次示相深深震撼了列子,使得他从得道之文而未尽道之实因而以道与世相亢,走向了个体人格的饱满状态。这一个体人格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消解个我知解,以浑沌与秩序、文与实的平衡统一,超越世间性意识在人、事、物之间造成的分别,在超越凡俗的同时又融入凡俗的日常生活世界,真正克服了“与世相亢”,这是其人格的“外化”,即在世间彻底融化了与世俗相对待的自我;另一方面,回归性命之本真,尽管外在世界纷繁复杂,但始终保持天真不散,雕琢的工夫是保持其天真的质朴,这是其人格的“内不化”。“外化而内不化”的个体人格能够“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当然,列子的人格与壶子的人格具有显著的不同,后者象征了政治性的明王,它关联着天下人的各得其得,而列子则是个体人格的自得与饱满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月出版的周本淳先生的《诗词蒙语》(下文简称《蒙语》),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学者讲坛系列”第二辑。此辑中尚有章太炎《国学略说》、贺麟《文化与人生》、顾颉刚《我与古史辩》、朱光潜《谈文学》、朱自清《读书指导》,等等。此集的特点是故人多———当时健在的仅此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