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北京的一位使馆官员在回顾洛杉矶事件时说: “我一向很注意美国的新闻界。美国新闻界过于商业化了。和  相似文献   

2.
1990年至1994年,我奉派美国洛杉矾熊猫电视台工作,对外身份副总裁.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对电视节目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和针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四年的酸甜苦辣,使我对洛杉矾华语电视的发展概况、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有了真切的体会.对于90年代初期洛杉矶地区华语电视,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春秋战国”华语台风雨飘摇;背靠祖国.熊猫台一枝独秀。一、“‘春秋战国”华语台风雨飘摇作为电视大国的美国.从未给予中文电视应有的位置,但90年代的美国西海岸南加州首府洛杉矾却出现了一个少有的华人电视火爆局面.除了老牌的世华…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逼进千家万户客厅的一角,成为忙碌的现代人的佐餐调料、消夜佳品或免费技术培训站、信息传导者及幼儿幻想症的制造人。抵御黑色时间的阅读文化纷纷退败,躲进大学教授的书桌、学生的教室和秘书会议前夕的资料文本里。视听文化占据了广大的时空,象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惊奇地向人们抛出世界上最新最奇的消息。巨大的辐射功能把电视变为众望所归的尤物:政府法令的颁布、世界各地消息的传导、商品推销、文化传播、知识布施、教育培训、征婚及寻人。统摄这一切,日电视文化。学名虽定,而隐藏在概念背后的界说却十分羞涩。电视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在权威辞书尚未做出权威界定之前,我们不妨笼统称之为经由电视发育而成的综合文化。与它领受的盛大赞誉相比,冷冷的嘲骂和善意的、抱有望其修正目的的埋怨,实在不必太深刻地贮存在脑屏编码中。不过,中国有“闻过则喜”的良训,不妨化验几页骂的文本。一种发自劳苦大众:“全是广告”,“破电视剧又臭又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制造球迷骚乱的是流氓,将骚乱复制和传播的电视传媒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球迷骚乱     
球迷骚乱 3月24日, 在2002年足球甲A联赛第三轮比赛陕西国力队负于青岛啤酒队。比赛结束后,  相似文献   

6.
32年前粉碎“四人帮”的行动,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1976年之前,两人并不熟悉。那么,华国锋和叶剑英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0,(1):14-14
2009年12月27日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重要节日阿舒拉节。这天.伊朗首都德黑兰爆发了今年6月份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冲突中15人丧生,300多人被捕。死者包括在总统选举中失利的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5,(42):12-13
两位法国籍突尼斯裔少年的意外死亡,点燃了法国40年来势头最猛烈的一场大火:截至11月8日,巴黎骚乱持续了13天之久,波及到法国300个城镇。11月7日,一位61岁的法国退休老人在冲突中受伤死亡。在这场骚乱中,至少有五家华商仓库被焚毁,但尚无华人伤亡消息。  相似文献   

9.
电视和文化     
现在,在电视理论的研究方面,通常都是就电视在大众传播和宣传工具系统中、在党的整个意识形态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就电视艺术的特征和它在艺术文化中的地位进行分析,但是,有关电视在社会的一般文化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则迄今尚未开始。可以期待,电视作为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各个方面无不产生影响的强大的工具,必然会在文化学者的研究中占居自己应有的位置。不过,这种情况尚未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能是时机尚未成熟吧?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文化,究竟有哪些特性与特征?如何认识与运用它们,以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呢?这里,试从六个方面予以概括与论述。1.传播范围最广、受众人数最多的电视文化电视是当代所有传媒中效应最广泛、最普及的载体,它的视野无界,受众人数最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且俗中有雅,深入浅出;不论文盲文豪,不分年龄性别,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元首,在电视荧屏面前,人人平等,个个均为观众;不分上班下班,无论私人卧室或者公共场合,电视文化都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据外电与新华社20世纪90年代初的分别报道,美国70…  相似文献   

11.
拷问电视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科技发达的结果,是电视繁衍出一大堆频道。曾有人对黄金时段的30多个电视频道的播出内容粗略作了一回统计,11个频道播的是清朝故事——长辫子男人和大脚片女人正勇敢恋爱或打斗;7个频道是出品快乐的流水线,画面上纸醉金迷,嘉宾一律幸福地直咧嘴;5个频道讲的是海内外大款辉煌无比的夜生活;只有一个频道演播的是现实生活题材,可剧中下岗职工的女儿还不慎学坏了。观众对此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问一句:电视文化难道应该是这副样子吗?  相似文献   

12.
这里首先要给电视下一个定义:它的存在形式是大众传播媒介,但它的性质却是一种文化载体。失去了文化性,电视节目也就失去了观赏价值。笔者这么说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电视的功能作用与别种艺术的关系及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电视的产生是电子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又是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上一篇有关电视文化的论文中,把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电视文化”作了这样一种解说,即电视文化是指“电视介入社会生活后,在电视社会成员中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并非下定义)这个解说的关键点,也即隐含的前提在于,把电视的出现和存在,与当代人类内外行为规则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以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电视就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定发展阶段上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改变人类自身的一种驱动力。正如把资本主义的形成归结到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逐渐形成另一种政治,另一种教育、另一种文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就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味,具有了真正丰  相似文献   

14.
尽管电视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要年轻得多,但是,它所具有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传播方式的形象性,使它一经问世,很快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之一。电视媒介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化特征,随着电视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电视化”的概念也就越来越为电视工作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于洋 《记者摇篮》2005,(2):53-53
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化进程,它使得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梦想成为可能。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极大地延伸,古时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成为现实。其益处自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使得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空前疏远,电视暴力文化垃圾等诸多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作用物。把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现象研究,可以提出一个新概念,即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定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一方面,它是分析文化变迁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又制约电视传播行为,把这种制约转移到广大受众,塑造受众的文化人格。电视传播是特殊的文化现象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起到家庭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驯化的效果远比家庭、学校更为卓著。在各类栏目和节目中,电视文化跨越时空障碍,克服区域和文化传习的限制,使文化辐射力抵达每个人。当人们在不…  相似文献   

17.
在今日人类生活中,电视已成为了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能够最直接同观众见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走千家,串万户,登堂入室,吸引老少妇孺,几乎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寸屏幕在潜移默化中把持天下风俗人心。电视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电视文化理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虽不过30年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据1987年度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统计,我国电视机拥有量在7000万台以上,电视观众已达六亿人口,这是世界各国都无可比拟的,这也使电视成为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电视不仅在传播、接受各种文化信息上最具有普遍性,而且囊括世界,视通万里,汇天下之精华,集声、光、色、影于一身,具有最大的直观性和包容性,有较之其它文化形态更加深刻的渗透力和扩散力,加之电磁波以30万公里/秒的传播速度,使电视对人们心理文化的影响也更加快速,更加简便易行。它是一种全身披挂着现代化装备的文化载体,是一种最广泛、最形象、最生动的世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当电视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后,电视文化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当代人认可。但事实上,这个看似深人人心的时髦概念,即便在大多数电视理论研究者的心中,也依然  相似文献   

19.
新电视观与电视文化陈尔泰许多人以为,电视是娱乐工具;电视是传播工具;电视是沟通媒介;电视是喉舌;电视是宣传工具;电视是教育工具……这些电视观各有所依。前人之述,暂且搁下不论,这里提出一种新电视观。所谓新电视观,就是对电视是什么、电视客观实际形态什么样...  相似文献   

20.
柴志明 《现代传播》2004,(4):107-108
一电视文化与文化一样 ,是一个多元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它 ,具有不同的含义。从电视媒介的表达手段或作品的成熟程度看 ,所谓电视文化指的是电视媒介作品的文化品位。电视是大众媒介中一个年轻的成员 ,在学步阶段借鉴其他媒介的表现手段无可厚非 ,例如电视剧就是在借鉴电影、话剧和文学的表达手段的基础上逐步成熟起来的。《渴望》的播出虽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但是冷静之余我们不能不承认受众的强烈反响其实是一种文化饥渴和对文艺作品热切需求的本能反应。《渴望》除了用电视剧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之外 ,艺术上确实还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