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萌 《北京档案》2021,(5):29-30
档案馆接收档案前的检查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业务工作,这项检查的实施过程及检查重点尚无统一规范要求.本文分析了档案馆接收前检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它对接收工作效果和档案馆后续的管理及利用工作的影响,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接收前检查工作的合理流程和检查重点,以期为切实提高档案馆接收前检查工作的成效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课题组对全国23个省级档案馆和11个副省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移交接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第二轮问卷调查,与两年前的调查相比,已经接收电子文件、常规性接收的档案馆比例均大幅提高,规范制定工作有所改进,长期保存方法有所发展。然而,进馆文件种类有限、质量把关不严、管理机制不顺、基础性长期保存措施仍不普及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建姣 《浙江档案》2000,(12):27-27
档案接收是档案馆的一项基本任务.《档案法》第十一条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五章对档案移交和接收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历来重视档案接收工作,制定接收计划,建立科学的进馆序列,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下发接收文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接收,档案馆全宗和案卷逐增加,馆藏不断丰富,档案馆作为全社会永久档案保管基地和档案史料利用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专业档案管理,增加档案库存种类和数量,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曹县档案馆与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沟通协调,从2019年10月中旬开始,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陆续分批次对全县地籍档案进行集中接收进馆,现已将纸质档案、电子目录、纸质档案扫描件等接收完毕。本文就地籍档案接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及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启发和思考,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化建设助推湖北档案事业实现新跨越 吴绪成、刘晓春、丁梅君在《中国档案》2012年第8期撰文,一是报道了湖北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明清、民国、革命历史、建国后档案目录数据库,拥有案卷级目录数据539621条,文件级目录数据1761353条,专题目录数据177432条.至2011年底,省档案馆连续3年接收全省县以上国家档案馆规范报送的电子档案目录共7057407条,全省数字档案目录资源总量已达到33344373条,全文资源总量达到47064400画幅,为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国家档案馆档案目录信息资源与全文信息共享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二是介绍了湖北省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1.建成了省档案馆电子档案查询系统(全省有60个市州县档案馆安装了省档案局开发的电子档案查阅利用系统).2.建成了湖北省档案信息网站集群.3.省电子政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省电子政务办公室投资9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市、县、乡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已经开始.在机构改革中,部分单位、部门将被撤销或合并.按照<档案法>、<档案馆工作通则>和省档案局的有关规定,作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市、县档案馆,要负责接收在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的档案进馆.为了及时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确保这部分档案的质量,笔者认为要做好接收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全面了解我国档案移交接收的现状,可以为健全档案移交接收制度体系和完善相关规定要求提供现实依据。2021年4月,课题组对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移交接收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移交接收的范围、时间、流程、责任主体、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等方面了解现状。调查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移交接收工作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困难,建议在制度构建与完善过程中明确档案移交接收范围划定新思路,建立移交时间的一致性规定和灵活机动机制,明确相关业务主体的权责关系,加强移交接收工作执法检查,强化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相似文献   

8.
接收是档案馆丰富馆藏的主要形式,也是一项重要职能。接收进馆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工作中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检索和利用等多个环节。就拿仪征市来说,在前几年接收档案过程中,接收的文书档案整体水平不错,但接收进馆档案要涉及到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每次接收档案达万卷以上,涉及单位面广、档案的数量大,  相似文献   

9.
于华 《北京档案》2015,(11):26-27
本文对区县档案馆接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晰职责,引用项目管理方法;加大档案业务指导力度,加强档案质量前端控制;明确标准及对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按需培训,有效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进馆档案质量及档案馆接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实施情况《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展电子文件的接收与利用工作。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北京城建档案馆”)以XML格式制定电子数据接收规范,以此作为建设单位向北京城建档案馆移交数据的标准。电子著录数据接收系统(以下简称“著录系统”)参照《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 B/T 29194-2012)、《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 57-201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2016)制作。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兰台世界》2007,(4S):16-17
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是档案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档案馆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本就县级档案馆如何做好档案的接收与征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从接收移交看基层档案工作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最前沿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如果没有丰厚、高质量的档案资源就无法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就不能很好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北京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涉及到200多个单位,各市属单位的档案是我市档案资源不断得以补充的源泉.但从目前的接收工作情况看,有些单位忽略了档案的基础工作,移交的档案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减弱,长此以往必将给馆藏资源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近日,笔者对近几年向北京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80家单位进行了工作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兰台内外》2014,(6):4-4
正2014年,按照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的工作部署,吉林省档案局(馆)以省直机关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试点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档案馆(室)增量档案电子化,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央、云南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云南省档案馆以抓好涉改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为契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确保档案顺利移交接收进馆,省档案馆接收整理处一方面主动上门及时沟通,对未归档的各类档案整理进行"零距离"的接收工作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积极接收涉改单位档案,并严把进馆质量关,对移交进馆的档案认真进行检查,逐卷、逐件、逐条清点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接收进馆的纸质档案和电子目录符合规范,确保进馆  相似文献   

15.
潘轶 《档案管理》2007,(6):71-71
1 破产企业档案的现状 郑州市档案馆自1995年开始开展了对破产企业档案的接收工作.从这些年接收和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的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本市各单位已建成或正在新建0A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这些电子文件应早日明确其移交进馆与接收的范围,以防止其流失。对此,“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进馆研究”课题组围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所面临的问题,建立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制度、电子档案的接收范围、种类和数据格式以及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方法和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山西档案》2004,(2):56-57
接收相关单位、部门的到期档案,是档案馆的日常工作。作为档案馆的接收人员,应当全面了解被接收单位的工作状况,进而明确接收哪些材料及怎样接收。  相似文献   

18.
莲都区档案馆为省二级综合性档案馆,目前馆藏127个全宗、8万多卷档案资料,纸张是最主要的存储介质.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纸质档案的影像及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前期准备、数字化加工和审核验收等三大环节的工作,保证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2003年联合下发的《福建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暂行)》明确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应适时将形成时间巳满5年的.属永久保管的电子档案移交至同级国家档案馆.进行集中保管。”按照文件要求.福建省档案馆应当在2008年开始接收省直各机关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20.
区县动态     
《北京档案》2012,(7):63
东城区档案局强化监督指导规范社保档案东城区档案局针对社保档案整理方法不统一、内容繁杂和专业性强等特点,统一制度标准,为社保一线业务人员讲解档案全宗归属、类别划分、归档时间等实际操作问题,提高档案指导的实效性。(庞文杰)平谷区档案馆电子目录中心建设见成效日前,平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电子目录和预接收档案电子目录达到一百六十多万条,珍贵档案、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达到五十多万页,实现了馆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率百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