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换房如换妻     
“我最近在玩一种换妻的游戏。”一个美国朋友对我说。“什么?”我吓了一跳。他大笑起来:“我在换房子啦,只是把它比喻成换妻。”“换房子怎能跟换妻比呢?”我问。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冰冷又虚伪的世界”小宇生活了19年,他自称“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可网络上,他的朋友们却说他幽默和乐于助人,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翻唱的日本动漫歌曲,在那些动漫里,主人公总是美貌智慧而勇敢,经过重重波折和磨难总能打败邪恶的对手。现实里,他却轻而易举地败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被算计的读书人 章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世所共知,本文只就先生的日常生活略为介绍:先生是一个赋性恢弘而有远略的人。他论政,论学,固然头头是道,但对于一些细微末节,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又毫不经意.他晚年离居上海,后因事到苏州。有人劝他就在苏州住家,并且介绍他买一所房子。那所房子在侍其巷,只有前面一幢是楼房,院子里栽了几棵树。他走去一看,就很满意说:“还有楼。”  相似文献   

4.
叶的事业     
前年我读了反 映文学编辑生活的中篇小说《绿叶》以后,心情一直很难平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主人公李文亮,总是把他和作者王正湘重叠起来,总是看到一副眼镜——一副不知套了多少个圈圈的一千八百度的眼镜,总是在脑海里映出他那躬着腰、低着头,在用鼻子“闻”书稿的情景。王正湘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现已五十四岁,入党已三十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在湖南文艺界很少有不知道这个“正湘夫子”的。有人说:“别看  相似文献   

5.
他很少有笑容,语式语调果断、简洁,几乎是电报式的,没有多余的色彩;他走路总像在追赶着时间,而且不愿走回头路;他认准了一个理,八条黄牛拉不动,就是当年考大学填志愿也是这样,因为热爱北大,他把九个格子都填上“北京大学”,而不给自己留一点点余地;他体弱多病,可是当他的双脚迈进了办公室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无情地转动着,转得连妻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广播里和报纸上刊载,在叙述主人公感激、喜悦的心情时,就是“他(她)逢人就说……”果真是“逢人就说”吗?依我看来是完全不会的。在此,我试析两倒:去年十一月份有家电台播出这样一篇通讯,说某老汉家不慎起火,烧毁全部家当,这老汉也被烧伤。在老汉伤愈出院回到家中,看到被大火焚毁的家园又在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重新建好时,写道:他“看到家里的情案,流下了热泪。他和老伴逢人就说:‘我们一辈子忘不了党的恩情,一辈子忘不了人民的恩情。”’这双老夫老妻真会“逢人就说”吗?不会的。或许,在他刚出院回到家时,他激动地对老伴说;或许,当领导和群众未看望他们的时候,他们激动地说;或  相似文献   

7.
在县委办公室从事爬“格子”的工作,决定着我的周末很难有休息.好在妻子理解,女儿不怪.但最难熬的还是自己!每到周未,看到其他同事或在家里享天伦之乐,或结伴出门“潇洒走一回”,真恨不得立即写辞职申请或请调报告,换个部门或岗位轻松轻松.然而,想归想,日子却总没完没了地在格子里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8.
将自己埋在小说的虚构世界里,一晃20载,有人说他“就像一个蚌壳”,不留给自己一点缝隙,他坦言一直在拒绝外面的世界。而这个“外面”的世界却一直将他拉扯进来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县站的广播稿中,常常见到一般化的语言。称赞一个人的工作精神时,总是说:“吃饭无味,睡觉不香,一心扑在工作上;写到人物思想时总是:有人说他傻,他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写到对人物评价时总是:大伙一个个翘起大拇指,说他是我们的带头人。这些语言,可说是陈词滥调,似乎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没有生机,听众也早就听腻了。  相似文献   

10.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安华当英雄,有人说他是个“十足的骗子”。无论何种评价,他在马来西亚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数十年的政坛生涯,从副总理到反对派领袖,又数次入狱,今年67岁的他依旧“初衷未改”  相似文献   

12.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3.
从小我好像就没喜欢过他。他小的时候很瘦小,被放在一个垫着破棉絮的烂箩筐里,四周静下来的时候会哼哼咩咩地哭,就有人过来用脚踢一下所谓的摇篮,他便又左摆右晃地吃自己的拳头。满脸皱纹的祖母好像很喜欢他,总是摸着他稀疏的头发叫“俺的小猫儿。”于是他有了名字,大家都叫他猫儿。这些我都是听小姨说的,小姨说完这些后,  相似文献   

14.
幽黑的眼中落满星光,冷峻的双颊不显锋芒,腼腆中透着些许羞涩,胸怀里却有万干气象。有人说他是走遍高山海岛的“背包客”,他更希望自己是走进蓝色军营的新闻行者。他说:“只有新闻才能唤醒我内心的愉悦。”他就是海军装备部新闻干事陆文强。  相似文献   

15.
2月16日,黎川县社苹乡党委副书记邓世昌调动工作“搬家”。上午,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后,请乡办公室的同志来到他住的房间,移交公共财产。单人床、办公桌、书橱等大件物品一一当面清点完毕。之后,他指着放在茶几上的手电筒说:“这电筒是乡里发的,留给新来的同志用吧。”又从桌上拿起装茶叶的杯子说:“这里还存有半杯茶叶。”打开书橱,里面装满了各类书籍和报刊,他说:“这些书刊和  相似文献   

16.
爬格子,说“爬”、不说“走”或“跑”,可见其艰难不轻松。有位邻居见我常发表文章,不无羡慕地说:“你业余双休时间给报刊爬爬格子,既扬名又有稿酬,倒也不错。”岂知,这“格子”是那么好爬的吗?!乡间务农的母亲见我常常深夜伏案写作,桌子上堆着如山小丘的方格稿件,心疼地说:“这么多格子,哪天能爬完?你这么下去,早晚得累倒在这方框格子里……”母亲因爱而生愁。“爬格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则是辛苦用大脑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冬天,我采写的《嵩县树仁村有60%以上的农户用上节柴灶》一稿,先后被县广播站、洛阳人民广播电台和省电台采用。不少人夸我有出息,并说:“咱村上电台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但也有人说:“他一定认识编辑,不然那小子连初中……”遇到有人询问,我总是郑重其事地说:“真的,我不认识编辑!”前几年由于家里穷,我初中未毕业就被迫离校务农。后来经人介绍到外地一家煤矿干活。去年8月,我在矿上听到了一则家乡新闻,广播的那个村和俺村同属一乡。千里之外听到乡音,使我激动得久久难以平静,别人能写出家乡的新鲜事在电台广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碰上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聊天中,他声称自己“最害怕记者”。 他是某县一个局长,因工作出色,常有记者光顾。有的对他的描写过了头。比如,单位修住宅楼,有人建议给领导设计大套,他坚持与职工一个标准,将大套计划一笔勾掉。一家报纸记者的稿子见报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在职工大会上,他拍着胸脯说,我不要大套,也不上楼,我的房子让给最困难的同志。”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晓海因组织“换妻”活动,包括他在内的22名被告人被南京秦淮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起诉。在这22人中,女的8人,男的14人,年龄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两年时间内这些人共聚众淫乱35次,其中马晓海组织或参加“换妻”活动18次,在他家就有14次,这22人中真正是夫妻的只有两对。  相似文献   

20.
在常熟市的基层通讯员中,一提起年已半百的碧溪乡通讯员费增涛同志来,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夸他是勤奋笔耕的“老黄牛”。老费是个兼职通讯员,他的主要任务是办好乡里的广播节目,每两天换一期广播稿,每期三千字左右,又要办好街头黑板报,有时还要为乡里写些材料。工作如此繁忙,他是怎样做好乡里的报道工作的呢?他的诀窍是“三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