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宗教属信仰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各种宗教都是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宗教的特点决定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们应在政策上和认识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使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文学不再象在非商品社会里那样纯,那样高雅,那样神圣了,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一种俗气,一种商业气息;而一部分文学作品,则纯粹属于商品。这种情形的发展,是商品交换进入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所造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这种情形的出现和发展,逼得文学生产者不得不面对现实,作一番并不情愿却又不能不如此的调整,以免于落伍甚至于被淘汰。  相似文献   

3.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在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哈尼族有一系列的宗教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中的一部分后来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体育项目。磨秋运动即属于此类情况,它与其原始宗教相互促进和发展,关系较为密切,其悠久的神秘的起源及其发展、独特的运动方式、鲜明的区域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仍然在其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传承与发展磨秋运动,使其朝着充满生机、活泼、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是对宗教道德适应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整。宗教道德价值本身具有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我们对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问题认真观察、深谋远虑。在社会主义社会 ,对宗教道德进行调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落实到实际道德建设中 ,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使之适应于全球化时代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需要。当前在实践上的主要要求是 :做好社会调适的具体引导工作 ;正确认识和评估社会主义现实宗教道德问题 ;加强对宗教道德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额尔敦 《职大学报》2005,3(3):118-120
没有真正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宗教。我国现有宗教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都经历了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才得以生存和保持下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当代宗教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按照社会需要,自觉吐故纳新,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宗教都面临更新问题。当代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在于对自己传统积淀的不断扬弃,不断更新。当代宗教自身的改革与进步,是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五 元江哈尼族糯比支宗教信仰 及其活动产生与流传至今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有起源的,宗教无起源论是经不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的,是经不起理论推敲的,亦是属于唯心史观的。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宗教是在人类物质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生物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人是从猿转化而来的,在人  相似文献   

8.
在战国理性思维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墨家的迷信意识属于一股逆流。他们不讲慈悲济世的宗教虔诚,却大力宣扬天帝鬼神全知万能森严可畏,人们必须祭祀奉献以祈福免祸。这样纯从功利主义的选择立论,反映了古代宗教实为世俗王公统治工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大系统对宗教的必然要求与宗教子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宗教冲突与调适问题,是构建宗教和谐的重要话题。以云南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为个案,对当地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和调适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以及现实利益的冲突,是引发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同的类型和表现。这种冲突和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调适而得以解决,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发展的"相遇—冲突—调适—共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与体育的关系源远流长,原始宗教活动孕育着早期体育的萌芽形式,某种程度上对体育的沿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体育的发展不仅会产生新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结,而且体育本身成为人们信仰的主体,但二者存在质的区别。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知识出发,分析宗教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在宗教中的作用;分析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分析体育信仰中的特殊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体育、理解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体育信仰的概念。指出: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体育信仰对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意义。为体育的和平、和谐、和爱、和美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银幕上的经典女性形象有很多,但是如果引入"社会主义的信仰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当电影艺术家在涉及"非现世的世界"的时候,怎样处理这个可被表述为"封建迷信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将会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也会选择不同的态度。本文选取《白毛女》《祝福》和《李双双》三个创作于新中国17年时期的影片,借助这些影片对喜儿、祥林嫂和李双双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证实以下判断:存在于不同艺术家个体和时代之间的关于信仰表达问题的差异,经过历史的流变,到1958年以后,那种被称之为封建迷信的"信仰",将会被另一种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或说是共产主义信仰完全代替。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乌托邦,也是关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真实经验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双重显现。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中,人们往往把宗教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首先,二者的涵义范畴不同,属于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其次,二者的存在形式、活动方式不同,理论规范程度不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再次,国家对待二者的政策态度不同。正确的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宁英歌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普宁英歌生存环境恶化、分布面积减少、表演规模萎缩、传承人参与意愿降低以及公众关注度下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普宁英歌传承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对武术产生直接影响的宗教多为民间宗教,禁教(民间宗教)不禁拳的环境下,民间教门大都借传习武术来掩蔽其宣传教义,并借此发展组织和蓄养武装力量。民间宗教对清代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武术的传播;教化了武德的内容;加剧武术与神仙、玄虚思想融合。  相似文献   

17.
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在黎族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黎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娱乐;黎族传统体育产生久远,经过再加工和艺术创作,仍活跃于民间和有组织的各种赛事、庆祝活动之中,对黎族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受到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黎族传统体育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它具有超现实性、非逻辑性和超功利性,所指向的是意义深远的超凡之物。法律的偏私性使其注定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法律信仰只是法律人的自塑。  相似文献   

19.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与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信仰对于道德具有论证、导向、提升和动力等意义;道德信仰凸现出道德的实践本性,提供了道德践履的心理—精神条件,对于道德的存在和发展以及道德主体的人格塑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整合各种信仰形式的基础上建构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