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黔北地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转战地,留下了丰富的红军传说,包括红军领袖人物的光荣事迹、战斗故事、群众工作等方面。黔北红军故事具有浓厚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口头文学性和思想倾向性等特点,对于弘扬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湖传说"内容丰富多彩,是反映现实的活化石,是研究杭州地区人民生活及其思想观念的重要地方文献,是当代社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静 《文化遗产》2014,(5):104-110
木兰传说在古典文学、近现代影视、艺术等领域内的发展极为繁荣,形成三次创作的高峰,此外,木兰传说在湖北黄陂、河南虞城、安徽亳州、河北完县等地实现了地方化。其中黄陂的木兰传说自成体系,并与道教有着紧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道教典籍、口头传统三个方面。木兰及其信仰成为木兰山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书保存了较为古老的木兰传说,并成为其流传和演变的重要媒介,同时道教深刻影响了木兰传说,使其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并演绎出独具特色的文本,而道教徒也成为保存和传播木兰传说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4.
花山传说是关于花山岩画的传说,它产生和流传于广西左江流域壮族群众生活、繁衍的山崖、河流、台地及人四位一体的共同体之中。从古至今的繁衍生息中,壮族群众讲述、传承及更新的花山传说不仅延续了壮族先民有意建构的“灵晕性”规训与禁忌内涵,还构成了他们对壮族共同历史的持续性想象,并具有现代国家和现代生活的意志特征。花山传说与花山岩画的共生存世,形塑着当代壮族人民对本民族和地方集体无意识的普世伦理道德认同、多民族融合观认同及天地人信仰认同,同时也催生他们对共同体意识的多重发现、联结及当代确认。  相似文献   

5.
蒋明智 《文化遗产》2008,(2):140-146
悦城龙母传说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神龙崇拜和孝道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龙母信仰,主要包括了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容。自汉至清,由于龙母一直获得封建帝国的敕封,龙母信仰获得正统地位,促进了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龙母信仰已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如今的龙母传说和龙母祖庙已成为华南地区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20世纪前期的"传说"概念是中西学术交流的背景下诞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传说"概念进行了诠释研究,促进了现代"传说"概念的成熟。"传说"概念逐渐从神话和古史领域中分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而最终进入民俗与民间文学的领域,是其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藏史籍中的木雅王占卜传说的内容进行了考察,通过与敦煌变文及相关汉文典籍中同类情节的比较,并结合对该故事所隐含的文化观念的分析,可以确认其源于汉族故事。而这一故事在西藏的流传显然得益于唐代以来以敦煌为代表的河西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8.
李扬  张建军 《文化遗产》2016,(3):120-127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都市传说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民俗学者尚未建立起本土的都市传说类型索引体系。西方学者围绕着真实性、主题、类型、结构等诸多方面对都市传说的分类系统展开了讨论。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类型索引》的面世,成为了西方都市传说分类和索引研究的里程碑式著述。同时,它对于中国都市传说的分类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规范的建立或维持更多是借助民众的神灵意识和信仰观念。论文以当代侗族村寨里人们不断讲述的发生在身边的转世传说为切入点,探究大量转世传说产生背后的心理原因,论述侗族人普遍具有转世灵魂观和积阴德习俗,从而揭示侗寨为何会产生公益设施和公益活动繁多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0.
龙潭山,最早称尼什哈山,它位于吉林市东郊,属长白山余脉。《吉林外记》上记载:山高五百步,周十里,四面陡壁,西北有车道盘旋而上。昔日龙潭山中古树掩映,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又濒临松花江滨,是自然风光景色极佳的游览胜地。在满语中“尼什哈”是小鱼  相似文献   

11.
羌族神话按内容可分为自然神话与文化神话,是羌族人民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反映。羌族神话传说中涉及的内容构建和传播了本民族的历史、风俗,对于羌族的族群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25):18-19
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轮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秘色瓷”。 人们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诗赋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 传说中的秘色瓷和那个神秘的配方真的存在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规范传说”是笔者调查地的民俗精英们自己喊出的口号,他们感应着非遗大潮,希望对“接姑姑迎娘娘”的原有传说进行全方位的整治,以提升神明的道德形象.他们具有非常自信的文艺理论,总是倾向于往地方外主流文化的正面价值上靠拢;他们充满了道德责任感和地方使命感,经常理直气壮地打压与之不协的异说.本文以“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中关于二姑姑庙的传说为个案,具体解析当地民俗精英改编传说的种种作为,并通过历史性考察,发现这一理念和实践并非始于非遗思潮,它比非遗时代更内在、更持久,但在非遗时代表现得最醒豁.  相似文献   

14.
25岁那一年,有生第一次出国。我们一行5人谨记着局长“不要露怯,要给小费”的教诲,去往美国。  相似文献   

15.
<正>传说中的刘绍棠刘绍棠,一个好响亮的名字。还在我刚刚步入小学校门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名字。那时,刘绍棠已经倒了霉。从老师口中听说的,是两个褒贬不明的矛盾词组:"神童作家"、"反党大右派"。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然辨不清那么大的孰是孰非,但刘绍棠13岁就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6.
伏羲氏的妈妈叫“华胥”,那一天她在雷泽湖滨溜达着玩,忽然看见一个大脚印。华胥受了诱惑,就踩上大脚印,一下子怀了孕,生下伏羲。(这折射出远古时代的女子没有固定丈夫的事实,也就是说,没有固定丈夫,说不出孩子的爹是哪一个,所以就敷衍出天神的大脚印当爹。)  相似文献   

17.
陶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103-107
以杭州图书馆对"西湖传说"实施保护管理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职能延伸的现实需要,也是事业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用资源,可以成为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知识、话语与权力操纵的对象,城市空间从来都是文化展演的重要舞台。在历代帝王官宦、民间传说的不断演绎下,城市空间不断衍生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权力关系与特定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上古的神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无数传说故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然而遗憾的是,以产我们只能从小说中去想象,而不能亲身与神魔酣战,创雄图霸业,锦天科技创作研发的大型多人MMORPG在线游戏《传说online》则弥补了以上的遗憾。  相似文献   

20.
朱钢 《文化遗产》2008,(1):113-119
安期生并非著名的仙人,但因为与白云山、罗浮山等名山的密切关联,使其传说在岭南地区有着特殊的影响。本文借助大量文献资料和部分口头传说,全面梳理了安期生其人其事的来龙去脉,并对他由北方地区传入岭南的过程进行了重点解读。同时,还辨析了安期生与郑安期的区别。安期生传说是研究岭南文化与北方文化关联的典型个案。笔者以为,上古仙人也好,齐国方士也好,安期生的大量传说都发生在北方;目前岭南流传的安期生传说,最有可能的是本地术士与北方仙人形象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