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凤 《今日教育》2007,(7S):33-33
“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作的诗化诠释。它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一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
"轴心时代"的中国和希腊在人性观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中国把人以及人性视为整体,认为人的灵与肉是和谐统一的,人能够自我控制,从而导致中国的泛道德主义和等级主义的产生.希腊则认为人本身具有两极对立性,人自身具有灵与肉、理性与感性、善与恶的两面,二者经常冲突,因此,人性有其局限性、脆弱性、需要他律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班主任和班级教育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在<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一书中曾作过初步的概括:①研究没有突出大写的"人",主体性、发展性的思想不显著、不鲜明.  相似文献   

4.
张贤亮同志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发表在1980年第四期《朔方》杂志上,被评为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电影《牧马人》就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对于《灵与肉》中的许灵均这一人物和其他有关问题,文艺界曾经有过一场争论,现简介如下: 汤本同志在《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评小说<灵与肉>的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朔方》1981年4期)一文中提出:许灵均是一个“在社会隋性中被蚀化的苟且偷安,善于满足的糊涂虫”,是“在迫害中含冤忍辱不以为苦,在不幸中麻木僵化不求进取”的“一个浑浑噩噩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生命情调,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很难下确切定义的一个词,但可以简单地说,所谓"生命",即一切有灵与肉、血与脉的物质实体;何谓"情调",即生命所启示或揭示的被某一群体或民族认同并受个体情感所限制的对物我在某种环境下的内心体验。生命在于"真",而情调在于"美"。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人的意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的田汉是一个充满感伤情怀和浪漫情调的戏剧诗人。这一时期,他的戏剧辉映着"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光芒,显示着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人生的反思,在灵与肉的冲突中,折射着剧作家对真艺术真感情的追求,充满着浓郁诗情具有独特艺术审美个性,本文从唯美主义特征、诗化的风格、"灵"与"肉"的冲突等方面论述田汉1920年代戏剧艺术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尹璐 《现代语文》2006,(7):87-89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所著的一部以思想智慧光芒而引人入胜的小说。文本中展示了作家作为生命存在体的诸多困惑与苦恼。他以小说进行探索,探索人的存在状况,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即从人类存在所面临的肉与灵的矛盾挣扎,媚俗及偶然性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入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人对本身现世存在的生存困境的思索。一、灵与肉的存在对灵与肉的存在这一千古之谜,人们一直都在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询。几乎所有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论述中,都论及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是由于人具有理性。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关于理性之由来,普罗…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的产品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心中应该矗立着一个个人,一个个大写的人,尤其是班主任。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同学们认同我、喜欢我,班级工作也取得好的成绩。反思这个实施过程,我觉得首先有一个确立这个理念的过程,然后是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下的英国人人皆朝着财富与名利的世界猛进。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温情。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自己同胞的爱,劳伦斯指出了工业文明的对人的全面异化。为了让英国的人们有所改变,学会生活,劳伦斯提出了一条反异化的途径,即通过"灵"与"肉"的和谐使人回归自我,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纽带。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12,(Z2):51-55
【我的主张】培养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教育与人息息相关:教育指向人、为了人、提升人。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育所面对的,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的生命、情感与智慧的具体的人。儿童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其内在的生命与人格、情感与智慧的生长,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与尺度上,我们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在承传学校历史命脉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并试图以"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实现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超越。所谓情智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从而培养出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情智教育不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并不是让人去出席教育的场合,它必须是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当中,与教育情境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教育才有发展的意义。而这一切能够发生的前提便是"我是自己灵与肉的主人"。自由和谐的心灵才是每个人真正的主宰。外在的钳制都不能真正主宰一个人,左右一个人的行动,创造出行动的精确与完美。自由,余裕,纯净,恬静,才是进入完美创造境界的最佳心境,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制造"正布克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里只有一个单词,不管在什么位置,永远都是大写,那就是字母单词"I"(我)。为什么呢?第一,字母"I"(小写i)诞生时是象形文字,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所以必须大写。  相似文献   

13.
世无大国     
依我看来,迄今为止,这世上还并无一个大国出现。这里所言之"大",不唯指领土的广阔;不唯指人口的众多;也不唯指经济和军事力量多么的了得,还指一个国家的品格怎样。正如一个人,虽具有种种强的优势,却从不以强称霸,更不以强欺弱,才配视为是一个"大写的人"。反之,体貌大耳,德性低也,劣也。一个"大写的人",那也是难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的。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自己错了,是从不拒言:"我道歉"的。  相似文献   

14.
实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把语文素质教育比作一个体魄健全的人,那么培育人格即其躯干,训练能力即其四肢,追求活力即其灵魂,启迪悟性即其脉络。   首先,育人为体。语文教学与人格培育,表里相依,密不可分。如将二者割裂,势必重演古代庸医治箭伤的笑话:只将露在肉外的箭杆剪掉,便扬长而去;至于留在肉内的箭镞,则交给内科医生去治 !  笔者解悟“人”字有一歌诀:“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我主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须从灵与肉的协调、情与理…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是个普遍性运用的哲学概念,但不包括"自身善",与后人的用法有重大区别。需要是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价值"是外在性事物对于人这种主体的需要而言的用处,是一种属人的益处,不包括主体的一部分如灵、肉对主体这种关系里的用益现象。他把价值分为"真正"的与个别的、自然型与人创型。其价值思想的翻译性呈象,有的重要地方没有大体准确地反映其真相。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的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7.
"和"从其渊源看,实际上上是多样的和谐,在儒家多显现为人际与社会的和谐,在道家多预示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佛家则偏重于人自身灵与肉的和谐。永州阳明山从其"阳和"的本名来看,具备了"阳和"的性格,在当代社会它与台湾阳明山机缘巧合,可以从文化创意角度培育成为一座"和美"之山。  相似文献   

18.
"和"从其渊源看,实际上是多样的和谐,在儒家多显现为人际与社会的和谐,在道家多预示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佛家则偏重于人自身灵与肉的和谐。永州阳明山从其"阳和"的本名来看,具备了"阳和"的性格,在当代社会它与台湾阳明山机缘巧合,可以从文化创意角度培育成为一座"和美"之山。  相似文献   

19.
任齐娟 《科学教育》2005,11(2):59-60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的产品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心中应该矗立着一个个人,一个个大写的人。作为一个班主任,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在班级的德育工作实施着“以学生为本”这个理念,因此,同学们认同我、喜欢我,班级工作也取得好的成绩,尤其是思想工作,能做下去,也有成效。反思这个实施过程,我觉得首先有一个确立理念的过程,其次是实施的过程。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正>一个教育工作者。他的心中应该装着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就是儿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认为,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儿童。眼里有"人",心系儿童,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才是值得学生怀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