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谦敬语是表示谦逊或敬称对方的用语,它包括谦敬副词和表谦敬称谓的名词或形容词等。《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达“自卑”的用语即表谦语,表示“尊人”的用语即是表敬语。我们合称为谦敬语。谦敬语是我们古代汉语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话时。常常要用谦敬语来辅助表达语意。语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的思维工具,体现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思维定势,谦敬语作为谦己敬人的礼貌用语,既体现了汉民族谦恭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汉民族独有的等级思维、时空思维、圆形思维等定势.思维定势的三个特点——稳定性、示范性、广众性对文本《镜花缘》谦敬语的使用和选择有一定影响,对己用谦语、对他人用敬语成为长期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镜花缘》一书中的谦敬语进行搜索整理考察,发现人们的言语行为中主要出现的谦敬修辞有比喻、借代、用典、仿拟、夸张五种修辞格,使用谦敬修辞可以贴切地表意,使语言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谦敬语的基本特征即:稳定继承性、缓慢发展性、典雅性、对应性、复杂性、严密的等级性及人称代词的谦敬功能发展不平衡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谦敬语的主要面貌。  相似文献   

6.
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  相似文献   

7.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元代法律典籍《元典章》、《通制条格》中有许多公文是用直译体写成的。直译体与传统公文所用的书面语不同。直译体的词汇是汉语的,语法是汉语和蒙古语杂糅的。阅读直译体公文必须要了解独特的公文用语及其常见组合,了解汉语、蒙古语语法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尊谦称、谦敬副词、委婉三个方面论述古汉语谦敬用法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10.
"所"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复杂。关于"所"的词性界定以及对"所"字结构的分析,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而且学术界对其一直存在分歧。以研究中古汉语语言的重要史料《南齐书》为例,对《南齐书》中"所·动"结构的语法功能、动词结构构成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所"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文教资料》2009,(18):218-220
鸦片战争前,清代对外公文有书信、盟誓、上谕、敕谕、咨、条约等,以下行文为主.从其行文方向和公文用语可以看出,清朝前中期与某些国家存在着"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其实行的是一种"中外统一"的中华世界秩序体制,在对外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鸦片战争使清朝社会发生巨大动荡,公文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公文文种发生演变,对外公文有了正式的文种,开始使用电报,公文用语也趋于平等,其对外关系变成了"国"与"国"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积贮疏》中“请卖爵子”的“请”字,在课本中没有注释。一些同志把它注为“表敬副词,难以译出”。我认为这种解法不当,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与读者商榷。“请”作表敬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一方谦敬的请教或请求,如“颜渊曰:‘请问其目’……”(《论语·颜渊》)句中的“请”,是表示请教的表敬副词;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话语模式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的文化特征。委婉修辞常用的表现方式有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谦敬词语包括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合乎古代礼仪的规范,是礼仪文化的反映。避讳是言语有所禁忌的表现,呈现了古人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雅化、人情化的审美倾向。迂回语的使用是古人言语智慧的反映,曲折婉转正是其合目的性的策略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讲文明、重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在文言文的“谦敬”词语中也有所体现。因此,抓好中学文言文“谦敬”词语的教学,对于进行“语言美”教育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敬谦语既包括含有敬谦基义或陪义的基本固定的语汇(语素、词、短语、小句),也包括语用中的敬谦形式和手段(或俗约性的,或临时性的)。基于这样的定义,与亲属称谓有关的敬谦语包括亲属敬谦称、拟亲属敬谦称和泛亲属敬谦手段三类,前二类是语汇层面的敬谦称,后一类是语用中表达敬谦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由我国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进行了校点。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南齐书》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南齐书》校点上的遗留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苴漏补缺。  相似文献   

17.
单、复数在有"数"范畴的语言中是一种语法范畴。在无"数"的语言中至多是一种语义范畴。然而,复数单用或单数复用可能会收到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复数单用具有谦敬功能;单数复用具有贬抑功能。而这些语用功能中,最常见的是复数单用的谦敬功能。从此角度可以解释诸如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向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语法化、能指与所指非对应式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现象、阜宁话中的"侬家"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等很多语言现象,也可以预测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坤道有守柔居弱、谦敬恭顺、厚德载物、静重待发、泽利万物之德,而《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充分体现了乾道“刚健中正”的品质,在内德上更是包涵了坤道的精神,具体体现为“谦敬守分”的守身之道,精纯无垢、至诚至仁的心理特质,以及不偏内外,“苍生皆我所怀”的仁者胸怀。他在处事待人接物的细节中亦体现出“救困扶危,报国安民”的大道。赵子龙于乱世之中,凭着一柄银枪,战伐不息,并以“谦恭敬顺”守身,以“载养万物”之德尽心竭力地维护蜀汉集团的壮大发展,乾道与坤道相济,尽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9.
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由我国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进行了校点。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南齐书》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重在对《南齐书》校点上的遗留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罅漏补缺。  相似文献   

20.
成书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南齐书》是记录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萧齐王朝历史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然而《南齐书》在校点上还存在着诸如误校、漏校或校失偏颇等一些问题,本文兹举数例,以期罅漏补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