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 《语文天地》2011,(9):60-61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老师对病句分析很详细,但是学生对病句这一题的得分率不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现将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个方面,与老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试题的考查类型,题干的表述形式,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对病句的区间和病点不甚注意,为了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类,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现将语病试题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出来,给老师和学生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4.
《中学文科》2006,(10):26-31
例1(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相似文献   

5.
句子是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最重要的一级,也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单位,因而高考考纲中有两个考点与句子这一语言单位有关,其中包含的一个内容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属于高考语文能力测试的D级。自1992年起,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越来越受命题者重视,已成为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赵晓 《语文天地》2011,(3):63-64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试题的考查类型,题干的表述形式,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对病句的区间和病点不甚注意,为了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类,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现将语病试题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出来,给老师和学生一点  相似文献   

7.
病句修改     
吕健 《少年读者》2008,(1):13-17
夯实基础 6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相似文献   

8.
人们平常说话写章不免要出现某些语病。造成这些语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用词汇的失误、语法结构的不合规则、逻辑思维的混乱以及滥用方言词、言词、关联词等,都会造成语病。要正确地修改病句,一般应遵循“读——划——改——对”的步骤,按照“多就少动,保持原意”、“抓住主干,逐层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考纲列出了五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一 辨析语病与修改病句历来是语文教学和考核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一般都有专门章节讲解常见语病和病句修改。但一直以来在辨析语句时抽象、孤立地看待语言,脱离文本,对语句做静态分析,在我们的语言研究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各种辨析语病和病句修改的文章、著作中所举的例句都是静止状态,独立在上下文语境和现实语境之外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章对病句的类型及各类病句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和例解,并提出了修改的原则,即“多就少改”揣摩恢复句子原意,高考中修改病句大多采用主观型试题,作答时容易带上主观色彩,修改时节外生枝,无端增删词语,随意调换语序等现象必须引起得视。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爱英 《新疆教育》2012,(18):108-108
一个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就像一个病人一样,在医治之前必须找出生病的原因。修改病句也是这样,首先要分析出是什么类型的病句,然后针对症状开出药方,句子修改完,要出声朗读一遍,检查是否正确修改了。  相似文献   

15.
16.
刘媛 《中学文科》2005,(9):56-56
修改病句,是高考的老题型。然而,考生由于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因而,做题时语感迟钝,不能准确判断出有无语病,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语病类型,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相似文献   

17.
病句修改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常见内容。病句修改的前提是准确辨析语病类型。初中阶段考查的语病类型主要有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8.
刘小华 《广东教育》2011,(10):12-13
【真题呈现】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1年广东卷)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上海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中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相似文献   

19.
语病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问题。不仅许多在校生“谈病色变”,就是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感到头疼。有些词甚至到了“将错就错”的地步。如“凯旋归来”,本来“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从语法的角度它属于语义重复。 高考《考试说明》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层级定为D级,说明它是在识记(A)、理解(B)和分析综合(C)基础上的能力应用。那么语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判断一个句子有无语病是否有规律可循呢。事实证明它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了解了它的病因,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语病问题是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