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恒的美丽     
有一个信仰,于无声处谛听天籁;有一份虔诚。在平凡中演绎神圣;有一种大爱,于危难时奋不顾身。这。便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谱写的美丽传奇。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幸福地生活在和谐的语文里.在精致的语文活动中感受语文的本真和美丽。”这可以理解为我几十年孜孜以求的和谐教育观念。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王盛之  陈青 《中国德育》2013,(22):71-7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理念。“美丽”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完美。我们理解的“美丽学校”是集校园环境之美、教育观念之美、和谐关系之美于一体的动态概念。为此,我校提出了“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建设美丽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种因素共同努力。我校以质量建设、素质提升为核心,优化学校教育品质,通过打造校园“美丽”系列,努力实现美丽学校。  相似文献   

4.
性格决定命运论的哲学心理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决定命运所表达的是认知、价值、信仰的交错观念,而交互作用论只表达了认知观念,破解这个难题的要害在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中必须把认知、价值、信仰分离,才会使自己避免受到决定论的伤害,成为决定论的奴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社会问题丛生,造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加剧,人对自己以前的信仰产生怀疑,产生信仰危机。通过重构社会信仰,化解信仰危机,构建和谐的主观世界有助于解决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山清水秀,代表了社会生活的物质富足,突出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和谐之美。可以说,美丽中国的内在价值便是为了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观念。因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一整套超自然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左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而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主张、主义极度地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行为准则及人生指南。信仰人人皆有,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是美丽的,她的美丽在于均衡与和谐。自然和生活中许多均衡和谐的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发挥作用。台湾作家李乐薇先生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意境优美,寓意深刻,通过写景  相似文献   

9.
当今青年、学生的信仰如何? 北京市一份调查显示,被试的605人中。仅有2.1%的家长要求子女有信仰。同题调查604名学生“有坚定的信仰”被排在倒数第二。信仰在人们头脑中淡化了,信仰教育被人们遗忘了。信仰指引行动。它通过培养内心信念,使人形成思想境界,指导着人按一定的善恶观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说,信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魂,成事之基。具有坚定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作为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的存在只不过短短一秒不到,个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的短暂!正如日本民族喜爱樱花是因为其在短暂一生中尽绽时的美丽辉煌,我也认为人的一生不是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精彩。而疯狂则是助我们改变世界实现精彩人生的催化剂。在我看来,没有疯狂就无法改变世界,而这一切都要以实践为基石。缺乏实践的疯狂者是疯子,拥有买践的疯狂者乃天才。因而,人的一生应该加一点疯狂,多一份实践。疯狂,乃指人处于激昂的精神状态或是拥有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往往意味着敢想敢做。疯狂的苹果改变了世界。世界上两只与众不同的苹果当属掉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和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它们让当事者拥有瞬间的灵感,从而跟随它,完  相似文献   

11.
彝族民间信仰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信仰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利用、永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彝区现代化发展中处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意识是根植于教师内在的一种教师习惯意识,它是不以外在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职业信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这种道德意识日渐缺失,作者的研究在于厘清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使教师职业信仰得以本然回归。  相似文献   

13.
《夷坚志》《三言》中关于古代江右信仰故事为数不少,而信仰人群多为官吏和读书人。这些信仰的盛行是基于人们心理和精神的需要,便逐渐形成一种风习。其中值得称道的是:三教合一,信仰多元,解宿怨、释前嫌等故事的传播,有益于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和谐的构建;而革除传统顽习,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变同行是冤家为同行为知交契友故事的流传,有利于良好社会新风的形成;至于原本带有消极因素的命皆前定、鬼神观念、冤报业报等内容的故事,作者却拿来作为震慑人心的佐证资料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净化思想、发掘善心亦不无裨益,但须明辨是非、把握分寸和批判地接受。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恕、包容。宽容是一种善良和美丽,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教学中呼唤这样的宽容,因为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  相似文献   

17.
李鑫 《教师》2010,(18):10-11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知识全面、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和谐发展的大学生。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和谐集体观念,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鑫 《教师》2010,(15)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知识全面、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和谐发展的大学生.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和谐集体观念,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问题、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现,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