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INTRODUCTION选文简介:《迷失在阿拉斯加北坡》(Loston the North Slope of Alaska)选自美国作家琼·克雷格黑德·乔治(Jean Craighead George)的小说《狼群中的朱莉》(Julie of the Wolves)。爱斯基摩女孩米娅克斯(Miyax)自幼丧母,随父亲在猎兽营地长大。十三岁时,父亲去白令海峡打猎再也没回来。  相似文献   

2.
基于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小说文本来探讨德勒兹的"生成——动物"概念。文章认为卡特小说在童话与哥特式恐怖两端中间寻找一个不断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天地。结合故事文本,卡特通过颠覆理性的二元逻辑,利用故事叙事的时间特点,为"生成——动物"提供了场域,而"生成——动物"在对《小红帽》的戏仿中,在狼与人之间不断配置,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学作家中,贾平凹惯于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内容和形式,然而从他早期的改革小说到1993年出版的《废都》,再到今天的《怀念狼》,他始终关注于人类存在的境遇,体现着深层次的人关怀精神,而这种人关怀又是建筑在对各种现实生活秩序以及人的种种欲望本质进行讽喻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头小鹿正在吃草,一只狼突然跳过来对他说:"可怜的小鹿,你就要成为我的美餐了。")(小鹿对狼说:"请先把我头上的角咬断再吃我的肉,免得我的角把你的胃刺穿了。")  相似文献   

5.
6.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Julie Laible's "loving epistemology" ha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research-based activities. Laible's view of the Other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ose striving to be both feminist in approach and respectful toward research subjects.  相似文献   

7.
杨瑾 《黄山学院学报》2013,15(1):127-129
《阿凡达》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和对电影技术的革新,使它成为全球的文化热点.但《阿凡达》并非完美无瑕,尤其是和《与狼共舞》在异域文明的想象、人物设置、运用的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相似,这使鸿篇巨制的《阿凡达》略显陈旧.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尾不同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总之,尽管有炫目的3D效果,但在叙事上的薄弱和主题表达上的草率,使《阿凡达》注定无法成为史诗巨著,而只能是引领电影技术革新的科幻大片.《阿凡达》的成功和失败,也给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怀念狼》这部小说继续展示了贾平凹的新追求 ,浑厚、从容的叙说背后是深切的忧虑。贾平凹或直接铺陈 ,或凭藉隐喻、象征 ,刻意展示人类的危机 ,同时又通过以“西游”模式叙述的一路灭狼的故事暗示人类的危机无法拯救。此外 ,作家在小说中尝试的整体象征方式和贾平凹式的“装神弄鬼”亦深可玩味。  相似文献   

9.
10.
《朱丽小姐》中的女性身份与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小姐》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创作中期的一部重要剧作,反映了两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该剧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虚伪的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迫害,以及强大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酷统治。主人公朱丽的最终死亡不仅是对生的解脱,也是对不公的社会制度的最大抗议。  相似文献   

11.
孙世萌 《海外英语》2011,(12):284-285
Wolf Totem is a famous novel describing wolves as a main part. The article goes deeper into the novel,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gols and wolves.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猎人与狼》描写了猎人“与狼共舞”的生动故事。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阐释和引申 :其一 ,依据生活逻辑 ,并从哲学演进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对人和狼的新发现 ,揭示了作品主题产生的必然性 ;其二 ,从人性生成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性新观念 ,揭示了作品形象生成的可信性 ;其三 ;从审美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动因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审美创作的新感性 ,揭示了作品审美创作取向的深刻性。由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与狼共舞”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大学问 ,大主题 ,大文章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价值迷乱的时代,丛林原则大行其道;在文学荒芜的时代,《狼图腾》获得了成功。然而,这部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不是有效的经验,而是严重的问题:它的价值观是有害的,它的文学价值是可疑的。本文从道德、认知和美学层面解剖了包含在这部作品中的病象和问题,以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考察和批判令人担忧的“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生存问题的终极思考使《怀念狼》超越了故事层面而具有深刻的内涵。这篇小说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生存意识,即相生相克、天人合一和“替天行道”。与此相应的三种生存方式都没有改变狼灭亡的命运,《怀念狼》在叙述神秘离奇的故事中完成了对生存悖论的形象揭示。  相似文献   

15.
《狼图腾》是姜戎结合自身体验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小说,描写了内蒙古游牧民族与草原狼相处的独特经历,并以此传达了姜戎的生态伦理观念。读姜戎,我们看到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的道德因素在放大,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不能主宰一切,万物必将回归荒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怀念狼》是贾平凹一部成功的探索性作品,极为娴熟自由地构设了一种艺术抽象的诗化之境其文学形象符号化,实现了艺术地把握生活的象征性跨越;正是在从怀念“狼”到追问人类生存本体的过程中,其形象符号的象征结构凸现出了深刻的艺术抽象内涵;作品采用精致的文本模式,从活的张力结构中透出凝重稳健的刚烈悲壮之气。  相似文献   

17.
茯苓抗诱变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方法对中药茯苓进行抗诱变细胞学实验研究.评价了茯苓对诱变剂苯并[a]芘(B[a]P)诱发小鼠遗传损伤的拮抗作用.实验表明,茯苓的抗诱变效应是明显的(P<0.01).对SCE的抑止率为37.4%,MN的抑止率为46.7%.本文还对其拮抗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茯苓多糖的防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茯苓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产地茯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的比较研究,得到了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茯苓中药材的有效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艺是近年来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笔下众多狼的形象蕴藏着作者思想中的某些价值倾向与选择,即否认人对自然和其他物种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凸显现今人类精神家园的匮乏与苍白,并对生命本体意义进行形而上的探究;暴露人类社会文明的缺陷和不足,其目的是为了弘扬真正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文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