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教学对象和教材等的变化,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这是使语文教学永葆青春并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教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还应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文化、智慧。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偏重于“道”的分析,而缺乏对“智”的挖掘;在设计练习时,往往只停留于知识的再现,而缺乏对智慧的开拓。其实,文不仅载“道”,也载“智”,祖先留下的巨大的智慧宝库,需要我们去开发。要培养学生的智慧,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智慧因素。怎样挖掘课文的智慧因素呢?  相似文献   

3.
李安仁 《考试》2009,(2):54-55
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过分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弊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的人文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综合素养、道德情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课文设计教学过程,着重加强对语文“人文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小学语文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就该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其美。教师要在语文材中挖掘以下几种美的要素:首先是生动丰富的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其次是变化循章、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美。再次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还有画面与情感有机合而成的意境美。更有丰富多彩、寓意无穷的题材美。还有主题美、思想美、情趣美、情感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整体,抓住要点,以美育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语文教师应把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用以构建学生的美好人格。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篇散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伦道德,表现了父子深情。这里,既有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又有儿子对父亲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不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升灵魂、锻铸人格为已任。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一、渗透思想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现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永恒的社会价值,彰显作者或主人公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现代文化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涌动着新鲜的生命之泉。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扩大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意义及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叶志强 《现代语文》2011,(10):42-42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文课堂把蕴藏在课本中的种种美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侯艳 《教学与管理》2007,(2):106-107
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虽然内容是固定的,但因为涵义丰富,各人的理解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处理教材时,就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一般来说,最佳的教学角度实际上指的是最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因为选择适宜师生对话的角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据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语文教材确定角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富于美感的,通过课文的美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体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与体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前人作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这个角度,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阅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意义重大,尤其是听障生,他们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听障生有效阅读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必备条件。文章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从四个方面探究提高特殊教育中聋生的有效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实践能力。策略即:阅读方式巧运用,走进文本悟情感;因材施教巧指导,调动潜能树信心;现代技术时辅助,营造情境促理解;阅读方法巧传授,反复训练提效率。  相似文献   

13.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方面,确有许多优越性。然而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生活情景设计不足、方法的形成缺乏梯度、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新课程理念,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遵循而有所变,信奉而不为是”,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深度开发挖掘,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取舍、  相似文献   

14.
朱春平 《江苏教育》2000,(11):28-29
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若脱离了带有鲜明科学性、系统性的语文教材,无目的、无头绪地搞作业形式的改进,那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以基本教材(课本)为依托,挖掘其资源,进行拓宽和加深,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教材后有实践的材料,让学生乐于去动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和情知教学论都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创设跨越时空的情境氛围,激发情感。课文中有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再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由此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倔…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中的“趣味语文”——妙答“一”字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湖北蕲县入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在他未登进士第时.一日。离家进京赶考,行色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摆渡艄公已经摇橹离岸。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必须依赖于教科书这一本体来实现。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教材进行的,以选文为主要形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作能从语言上、思想上、能力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启迪。语文教材的选文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在教学中发现的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公认的权威性,所选文章既有代表性也有针对性。若是能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实现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人教版的语文老教材,侧重基础知识。新课标的出现,使得学生有机会感受到语文的人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沉潜下来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还要联系文本内容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想开去,更要细致推想关键词语背后的深刻意蕴。但是,深度解读绝不是挖掘个别词语的微言大义,绝不是把教师个人对文本某些词语一相情愿的曲解误读强加给学生。近日,笔者与青年教师研课,发现一些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总有断章取义、牵强勾连之象.课堂上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举出两例加以剖析,希望老师们解读文本时.有深度而不过度。  相似文献   

20.
学生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结点。语文教学应在学生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准备坚实的精神底蕴。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学生文化建设的优秀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文化建设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