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作者结合多年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介绍了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一些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2.
彭银兰 《成才之路》2011,(36):34-34
在语文考试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道题:“语文是一。”回答对语文的品味题的答案是: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这些美的体验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命名”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考试的常见内容。命名是否准确、简明、得体而富有文采,是初中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反映,下面列举几类命名题并作答题指导。  相似文献   

4.
语文考试历史悠长。不管是科举时代还是现在,也不管人们怎样痛加挞伐,语文考试始终不能取消。有语文教学,就有考试;有选拔,更得有考试。但怎样正确对待语文考试,却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猜题押题,或“题海战术”,或闭门造车,或任意歪曲,或鄙夷不屑,等等。总之,深入研究者少,语文考试的弊端改起来难,这便是实情。说弊端难改,并非命题者不愿改。在悠长的历史中,无论谁命题,无论命题者怎样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但对试题众口称善的情形,似乎少之又少。除了“考试”本来就不惹人喜欢,大概对“语文能力”的认识歧见过多,是更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都离不开阅读题,阅读题解答很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同学们的语文考试成绩。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掌握好阅读题的解答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将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相结合的重要考试,学校和社会对考试命题的要求很高。2000年辽宁省中考语文命题以纲为纲,紧扣教材,注意能力的考核,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坚持选拔服从导向,在高分段上适当增加区分度,没有反应强烈的难题。注意做到不出故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题,不出偏题、怪题、超纲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考试改革向来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分析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PISA的阅读素养架构为蓝本,分析2002~2009这八年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以此为突破口考察国内语文阅读考试存在的问题,探查语文阅读考试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12,(12):17-17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仍将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原则,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设题将以能力立意为主,侧重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秉承传统、求新求变将是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主要特色。一、语言表达运用题板块语言表达运用题设题将坚持3个方向:考点微调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代诗人十分注重对字词的推敲锤炼,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型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笔者主要探讨一下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诗歌的炼字题型,学生该如何抓住炼字题的特点,掌握答题规律,有效地答题,提高卷面分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什么是炼字,让学生对炼字题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对炼字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明确高中语文考试中炼字题常见类型;第四部分分析炼字题主要炼的是动词和形容词;最后一部分归纳总结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明白炼字题有基本固定的答题模式,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方向,在平时训练中理清思路,提高答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音题,由于总是出现在第一题的位置上,所以常被称为"天下第一题"。该题的答题情况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整个语文考试的心情,更有可能波及随后其他学科考试的心态。然而,许多教师在  相似文献   

11.
何更生 《学语文》2003,(2):25-27
一、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 (一)调整了题型比率,增加了新题型与往年春招语文试卷相比,今年语文试题的最大特色是对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客观题由去年的60分变45分,主观题由去年的90分变为105分,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淡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倾向。与前几年春招试卷还有一个不同点是,今年语文试卷增加了三种新题型:1、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其中关键的字词和句式必须译出:第16题。2、古诗词鉴赏:第17题。3、默写名段名篇:第18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新课程阅渎总目标,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考试中加大阅读理解题的分量和难度,就是一个重要手段,因为,阅读理解题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靠这一部分增加试题的区分度,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在选拔性的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题,真正课本上纯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之又少,所选文段甚至没有一篇是课本原文。初一的学生,刚升入中学,一下子很难适应增长了篇幅、加大了阅读难度的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测验和考试时,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评卷期间,评阅了一份份考生的语文试卷.发现考生答卷有一个通病:写错别字。学生的语文考试答卷错别字现象严重,甚至一些比较理想的答卷,也仍然无法消灭错别字。譬如,考卷中的名篇名句默写题,该题考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篇目的《庄子·逍遥游》、李白的《蜀道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措》中的句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教学评估体系中,考试依旧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评估手段。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出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教学方向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考试中关于"基础题"的命题原则与技巧,在其他教育工作者探索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坑人考试     
梦莹 《小学生》2006,(1):4-5
考试中,紧张的气氛弥散到每一天、每一门课、每一道题、每一个小数点……我们考试分三天考三门,属于缓慢性质的。第一天语文,第二天数学,第三天英语。语文,一向是我的弱项。所以,考的时候,自然心跳急速!这次的语文考试,我犯了一个错误。在语文考试收卷前的15分钟,我竟然还有一篇文章分析没做!我只好将不保险的题目全跳过,然后狂赶,赶了10分钟才做好。太恐怖了!要是内容再多点,我不就完蛋了。  相似文献   

16.
许彦达 《师道》2011,(1):18-19
课改已经十年了,但是我们的语文练习“涛声依旧”。我们的考试出的还是那些题,近反义词、改病句、改病段、变换句式、分析式填空、判断正误等等还是在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不少老师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不得不去做那些根本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多少帮助的题目。这些练习题严重异化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发现,对于高考语文测试因子结构的探索目前鲜有人涉及。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高考语文测验的试题结构,考查高考语文试题的因子结构是否与理论预期的结构一致。结果发现,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的模型为:A、B两省语文试卷试题均出现题型因子,包括二级计分题因子和多级计分题因子;模型整体拟合度明显优于依据考试大纲建构的模型。基于此,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考试命题技术,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测验完善语文核心素养的测量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语文考试中,选择题是排他性很强的题目。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在对中选错,或在错中选对,因此题干多采用明确的肯定式或否定式表述。比如:“(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恰当的一项是”等等。然而笔者在查阅近几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时却发现:句子衔接类选择题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题干多采用“最恰当的一项是”这种特殊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一谈到学生考试成绩时,就会说语文成绩不高,关键在于阅读题不易把握;学生也认为最难做的、在考试中失分最多的是阅读题。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就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工夫,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康建筠 《现代语文》2007,(10):127-128
阅读了《贵阳市2006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课改区)》第五大题,引发了我许多思考,解剖分析这道试题,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都会带来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