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的《使至塞上》因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著名。当王维像一团因风吹而向前滚动着的蓬草,或者像一只飞人塞外空阔的天空中的归雁.乘坐着一辆不起眼的车子驶入广袤的边塞的时候,他一定被眼前的种种景象震惊了。  相似文献   

2.
王维《使至塞上》争议颇大的三句注释,其释义应为:“属国”应指保留国号和本固风俗习惯而归属于汉朝的那些边疆少数民族国家,“居延”代指偏远的边塞地区,暗示任重而道远之意;“孤烟直”是指内蒙古接近河套一带,从秋初到春末,烟在由高温到低温的空气中直上如缕的状态;“长河”释为“黄河”,非“黑河”。  相似文献   

3.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孤烟”并非“烽烟”,亦非炊烟,而是大漠中自然之“烟”——龙卷风;居延、萧关与燕然等古地名,若是实指,不符王维犒军的行程,所以这些古地名是唐人对边塞的泛称而非实指。  相似文献   

4.
王维《使至塞上》写边塞之景“极锤炼,亦极自然”,学生学习时更注重对写景的体悟,比起边塞诗的学习方法,更接近山水田园诗的学习,因而学生对其是否确实属于边塞诗抱有疑惑。为了解决这一疑惑,帮助学生认清边塞诗的特点,文章选取王昌龄的经典边塞诗《出塞》进行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使至塞上》亦是名副其实的边塞诗。  相似文献   

5.
6.
7.
滚滚的烟尘、浩渺的烟波、迷蒙的烟雨、缭绕的烟雾、缕缕的烟丝……常常牵动人们无穷无尽的思绪。古诗词中,“烟”的意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唐人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注解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 “征蓬”注解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笔者认为这两处注解欠妥。 据《史记》中《霍去病列传》记载,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率十万匈奴投降了汉朝。汉武帝把投降的人分散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边境上,仍各以其民俗习惯生活,为汉朝廷的属国。《汉书·百官志》记载:  相似文献   

9.
《使至塞上》是唐代边塞诗中颇见功力的佳篇。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人称颂,但注者的解释历来有同有异,亦难自圆其说。笔者现就此综合前人研究作些新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华艺出版社 2 0 0 1年 8月推出一部“文革”题材的长篇小说《大漠孤烟》 ,甚受社会关注 ,不少读者向作者提出了许多问题要求回答。作者某日接待了一位来访者 ,根据录音整理出了这篇访谈录 ,现发表出来以飨读者。文中□代表来访者 ,■代表小说作者。□翻开《大漠孤烟》 ,赫然在目的是季羡林先生的《序》。季先生似乎从未给小说作过序。您如何竟有如此之幸 ?■这固然是个人之幸 ,拙著之幸 ,但不仅如此。季先生是学界泰斗 ,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他关注学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他虽然没给长篇小说写过序 ,但他本人不仅是大学问家 ,也是外国文学翻…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诗人以山水诗的路数写的边塞诗。从摄影美学的角度采解读这首诗,足见王维将中国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3.
王维在凉州创作了六首诗,《双黄鹊歌送别》、《凉州郊外游望》、《使至塞上》、《出塞作》、《凉州赛神》和《灵云池送从弟》。其中《双黄鹊歌送别》与《出塞作》两首诗,人们对它们的解说,颇多异词。对此,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C组题     
①我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中“____,____”这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但是,从来也没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  相似文献   

15.
16.
初语三册第25课《诗五首》中《使至塞上》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张宁 《衡水学院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8.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诗作《使至塞上》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但对于诗中涉及的地名,各家说法不一.文章经过考证认为:“塞上”和“边”应指居延海附近;“大漠”指的是巴丹吉林沙漠;“长河”乃现在的黑河;“萧关”并非唐代的萧关县,而是代指边境;“燕然”也并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敌国境内.关于此诗的写作的时间也并非是各家所说的开元二十五年,而是开元二十六年春或此后的某一年春.  相似文献   

20.
王诚 《甘肃教育》2011,(4):50-50
由于唐诗《使至塞上》在各种教材书籍当中的注释不够统一明确,给教育教学工作及读者阅读理解带来了一些困惑不解,而注释不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对原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理解有误差,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仍不能够使人满意,本文就此诗在有歧义的关键点作以解释,试图求得较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