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重点详略分明地再现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真实地展现人物性格。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 ,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 ,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认真地朗读课文 ,通过再现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体会长妈妈真实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二 )问题情境 这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一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吗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  相似文献   

2.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历来就被人们广为传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更是将其作为开篇之作。作为叙事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并  相似文献   

3.
张勇 《学语文》2003,(1):26-26
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笔者在教读时,感觉到课本对此文的注释有两个失当之处: 1.虽注但不确切。课本对《尔雅》的注释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作品。这条注释忽略了《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相似文献   

4.
师:提起鲁迅先生,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学习过他的一篇散《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那位讲述美女蛇传说的故事高手——长妈妈,是对鲁迅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曾在好几篇章中提到她,有一篇章《阿长与<山海经>》即专门回忆作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章,而对一个普通的保姆却花了不少的笔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章——《阿长与<山海经>》。(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长期以来,困扰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就是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到很“棘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仍似懂非懂。例如初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师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从自身的角度认识,设计了两个自认为较完美的问题,即“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去思考。结果是学生虽然能用条式说出答案来,但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仍处于平面的、浅层次的。人物形象仍“立”不起来,更谈不上个性化特色了,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事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有一位同学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三种?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的课改实验,新的教学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就教学现状看,仍有不少教师突破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提出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模式,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读了张洁女士的《语文教学中人文氛围的营造》(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第9期),觉得文中“愿语文课堂‘人文’的氤氲之气日益浓郁”的呼吁,“于我心有戚戚焉”。现仅举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与诸位同位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文的人文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肖国芝 《河北教育》2005,(14):30-32
一、检查预习 1.你能认出下面几个字吗?颈 掳 灸 骇 脐(不会的,查字典解决。)引导学生区别“灸”与“炙”,组词“脍炙人口”“炙手可热”。从造字法的角度区别字型、识记字音、理解字义。  相似文献   

10.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少年生活的一篇记实散文 ,选编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因此 ,教这篇课文 ,我本着这个要求去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比较长 ,它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 ,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此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边读边归纳出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同学们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件事 :(1)无名无姓的女工 ;(2 )日常的粗俗 ;(3)烦琐的规矩 ;(4)讲“长毛”的故事 ;(5 )谋害隐鼠 ;(6 )主动给“我”买来《山海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刻画人物的方法。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可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教师》2008,(1):58-5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保姆相处的一些平凡琐事,这些事件表现长妈妈对幼年鲁迅深深的爱,从而也表达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阿长与〈山海经〉》记的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长妈妈的怀念,是对长妈妈无限的敬意与感激。从所叙的事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阿长对童年鲁迅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无论是繁琐的礼仪,抑或是讲长毛的故事,还是买《山海经》。只是因为知识的缺陷,有时我们读来阿长是那样的粗俗,是那样的可笑,是那样的愚昧,但这样的阿长才是真实的,她以她的方式关心一个孩子,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是那样的真诚。教学本课,重点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阿长的"真",体悟蕴含其中的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4.
自从做了中学语教师以来,我最愿意讲的课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散。每次讲鲁迅的作品,都会令我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一种教、听与作品之间的生气勃勃的精神交流,而往往也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有可能超越这个职业本身所决定的、也极难避免的琐碎和“匠气”,体会到它所蕴涵的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一个年青就守寡的保姆,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她所照看的小哥儿,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在多篇的文章里提及她,怀念她,并在心底为她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就是鲁迅笔下的阿长,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善良和热情,透射出令人敬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选入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原刊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后收入《朝花夕拾》。当时鲁迅先生在激烈的斗争中到厦门任教。深感社会之黑暗,人生之险恶,不由忆起人间的真善美,既自慰自疗,又自励自强。本文用真挚的感情,叙  相似文献   

18.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买《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又风趣地表现了“我”与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经典文本,其教学内容到底该怎样选择一直不甚明晰,有分析人物形象型、学习写作方法型、品析语言型等等.但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从散文的体式、鲁迅散文的特点和这篇文本的特质等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