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2.
刘兰芝、杜十娘无疑是作者倾注全力塑造的艺术形象,无论以占代还是现代的审美标准,她们都是女子中的佼佼者:刘兰芝美丽、能干、勤劳,“精妙世无双”、“三日断五匹”、“鸡鸣上机织,夜夜不得息”:杜十娘是当时六院名姬,其美貌和才艺更不在话下。而且两人都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对爱情忠贞不二之人。这么年轻美丽的生命瞬间消失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出于对美的珍惜,每个善良的读者可能都希望刘兰芝和杜十娘能活下来,其实她们远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意识的考证,对刘兰芝被遣原因的“无礼节说”和“门第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剖析诗的语境,发掘诗中隐含暗示的旨意,结合当时的世俗婚姻心理和思想伦理观念,得出刘兰芝被遣源于无嗣的结论。以加深对刘兰芝的全面认识理解,更突出她完美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兰芝有没有“后人”?刘兰芝是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她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忠于爱情,既有教养,又性格倔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媳妇,竟无端招致婆婆焦母的“不厚”。在焦母看来,“此妇无礼节,举止自专由”。焦母对刘兰芝的“怀忿”不但由来已久,而且到了一天也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的“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句,并非说刘兰芝用左手持着剪刀、尺子。此处的“左手”“右手”是互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即便是被婆婆赶出家门,也要走得体面,走得光彩照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联系上文看,就不难看出,诗歌中的描写确实有点前后矛盾。试想,一个家庭主妇,一个“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劳动妇女,一个“昼夜勤作息,伶…  相似文献   

8.
被休的刘兰芝会“走俏”吗湖北鄂州师范钱雄伟在众多研究者眼里,《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的真实性问题:被休的刘兰芝会成为县令、太守等官宦的公子极力追求的对象而“走俏”...  相似文献   

9.
对刘兰芝、焦仲卿悲剧原因,众说不一,出现了“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不同观点。笔者不揣冒昧,换一个视角,试图对此作一探讨,权以抛砖引玉。 《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有: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小姑。根据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类:第一类人物是刘兰芝、焦母、刘兄;第二类人物是焦仲卿、刘母、小姑。这两类人物一刚一柔,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第三部分刘兰芝19归娘家,其母惊诧地追问:“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此时的刘兰芝,必定是有苦难言的。“兰芝惭阿母”的“惭”就是当时兰芝神情的表现。那么“惭”作何解呢?据悉新版教材的注释与旧版本的相同,为“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人教版中师教材和高教版中专教材均为此说。后查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该句的注,为“惭阿母,  相似文献   

11.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悲剧故事,文中多次写到“泪”,流泪者有焦仲卿、焦母、刘兰芝三人。焦仲卿的性格特征是软弱,所以这块“磐石”动辄两泪汪汪,自在情理之中。焦母面对“独苗”以死抗争,又不愿放弃封建礼教的权柄,不禁老泪纵横,也属自然。唯有刘兰芝三次潸然泪落,似于其抗争形象相悖。固然,刘兰芝面对焦母无端生非、强逼遣归,认识上是透彻的:深知原因无他,不外“君家妇难为”而己。于是毅然决然表达了“及时相遣归”“勿复重纷纭”的决心。尽管这是封建女子极不光彩的事,但也昂然以对,从容而归。面对阿兄逼嫁,她也深知其“性行暴如雷”,同样仰头作答,概然  相似文献   

13.
对《孔雀东南飞》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和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自尽是由于殉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殉情说”存在诸多硬伤 ,并不能自圆其说。故事开始 ,刘兰芝先自述婚前所受教育 ,然后说“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下面围绕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这几句一般的教材分析都理解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深厚爱情的体现 ,其实是误解。前两句是说焦仲卿远在府衙做事 ,恪守官府纪律。后两句点出焦仲卿很少回家的事实 ,诉说自己长期独守空房 ,难得与丈夫一聚。刘兰芝不是在表白…  相似文献   

14.
读《孔雀东南飞》,世人都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的壮举,但我并不认为焦仲卿值得歌颂,相反,其实他才是杀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哥”。当焦仲卿说出这一句推御责任的话时,刘兰芝已看透了他懦夫的本性。虽然焦仲卿对兰芝许诺“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清醒的兰芝也知道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兄长逼婚时,刘兰芝所说的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并不是气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许,刘兰芝预备短痛之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一切都被焦仲卿破坏了,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句“贺卿得高迁”,将兰芝…  相似文献   

15.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汉代礼俗文化对焦刘爱情悲剧起着推动作用。联姻之风是县令、太守家提亲的外因。同姓不婚的礼俗限制了提亲人身份继续走高的可能性。“女有家”的礼俗使刘兰芝不能在娘家终老一生。汉代的婚礼、丧礼决定了刘兰芝不能葬在太守家。冥婚风气促使焦刘爱情悲剧以“团圆”告终。  相似文献   

17.
读名、解读学人物,我们常常“入乎其内”。刘兰芝、花木兰、窦娥、葛朗台、玛蒂尔德夫人、哈姆雷特等课本内外无数学人物的命运常常让我们心动,他们的容貌举止在我们的心中是鲜活的。这是“心凝神遇”,是学鉴赏中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读罢《孔雀东南飞》,掩卷长叹:聪明、美丽、忠贞、勤劳的刘兰芝是不该被遗回娘家的,那焦母凭什么非逼儿子休掉她不可呢?笔者认为是“封建门阀制度”拆散了这对美丽的鸳鸯。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诗中刘兰芝的“遣归”问题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合乎作品实际的正确说法。但长期以来,各种文学史和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中,一直对这一问题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导。各类撰述一般都孤立地抓住个别诗句,认为刘兰芝不是“被遣”而是“自请遣归”。当然这样的分析,理论上是有足够的“高度”,刘兰芝性格中“革命”和“解放”的程度也够彻底了。  相似文献   

20.
李成斌 《中学文科》2009,(13):11-11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诗中刘兰芝的“遣归”问题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合乎作品实际的正确说法。但长期以来,各种文学史和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中,一直对这一问题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导。各类撰述一般都孤立地抓住个别诗句,认为刘兰芝不是“被遣”而是“自请遣归”。当然这样的分析,理论上是有足够的“高度”,刘兰芝性格中“革命”和“解放”的程度也够彻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