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字三胞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森"这样的上下结构且又是由同一个部首构成的类似金字塔形的字。它们有的是用于人名,有的是用于地名;有的是常用的,有的我们还很陌生。现将它们集中起来,在比较中来识一识这些"三胞胎"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而且复杂,就其基础性而言,应包括六项基本功,即“识、听、说、读、背、写”,我们称之为“六字经”,只要我们的教师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念好了这“六字经”,学生踏踏实实地不折不扣做好这“六字经”,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就会打坚固,语文能力自然也就会提高,而且可以终生受用。如何念好这“六字经”呢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识”,即识字。这是最基础的,也是进行一切语文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蓬门未识绮罗香”,“蓬门”“绮罗香”从正反两面突出了文题中的“贫”字,一个贫寒女子的形象一开篇就突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张云华 《广西教育》2007,(4A):39-39
一、根据要求,因“宇”施教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因此我们对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写会的字在教学上要各有侧重。1.以读代写,轻松认识“会认”的字。教学认识的字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用多种教学手段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如开火车读、小组抢读、找朋友游戏(找出相对应的字和拼音)等。  相似文献   

5.
王礼平 《学语文》2011,(3):53-53
“作”和“做”是两个很常用的字.但由于它们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字义相差甚微,我们常常将它们混淆.分辨不清到底是用“作”还是“做”?现在我们就此二字作简略分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  相似文献   

6.
学习同音字的主要作用,是要“·防·止·用·错·字”。用错字就是说该用此字,你却用了读音相同的另一个字,忽略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和字形都不同。在实际运用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有些同音字是经常使用还经常混淆,如“即”与“既”、“须”与“需”、“映”与“应”、“符”与“负”。对于这些同音字,我们要字不离词,准确地理解它们在不同词语中的用法。如“即”与“既”,我们既要知道它们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还要注意它们分别用在哪些词语中。“即”有“当时或当地”正进行、“靠近”等义,常用于“立即”、“即席”、“即使”、“不…  相似文献   

7.
“字理识字”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贡献岳阳市教科所葛天普我们感到,在开展识字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命题:识宇量是文字运用的基础,但识字多寡并不能表明文字运用能力之强弱。改进识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多识宇,其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巧用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识字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阅读及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摆在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识字教学的方法. 1.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做“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活动,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多识一点字,快识一点字,可以加快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进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现行统编六年制教材规定了各年级的识字量,确定了一、二年级的识字量是1700,并提出了“认识”和“掌握”两种不同要求,从全国范围内考虑,这种安排是恰当的。但是,城乡有差别,各类学校有差异,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完不成规定的识字任务,有的地区、有的学校的学生感到吃不饱,尤其是城市小学,由于识字量的不足,削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影响了阅读和写作的早期训练,同时也会给教材中的课文选编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曾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学习《诗经》,并不仅仅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称,而且它们在诗中大多都承负着比兴、喻托之重任,所以我们更可以从鸟兽草木的各个具体个体特点、习性的认识基础上,进而深刻领会诗中的深意。单就鸟儿来讲,有的甚至已成为化积淀中的固定意象了,比如:鸳鸯、燕子、喜鹊、大雁、布谷等等。  相似文献   

11.
张汉清 《小学生》2009,(4):15-15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相似文献   

12.
“也者”式与“者也”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形式,但二者用法差异很大。弄清它们的用法,对阅读古书,准确理解文意,不无裨益。 一、“也者” 在“也者”式中,“也”与“者”均为语气词,属语气词的连用。我们知道,作为语气词,“也”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顿宕”语气;“者”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提顿”语气。二者连用,以加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3.
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老师问:“撤销”和“撤消”这组异形词,用哪个规范呢 ?一些有影响的书报刊物中,有的用“撤销”,有的用“撤消”,这又如何解释呢 ?  答:异形词,有的专家称为“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的同音同义而在书面上不同形的词,如“撤销”和“撤消”。换句话说,异形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面形式,它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例如把“林阴道”写成“林荫道”是不符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是在写别字,不是异形词。“哎呀”与“啊呀”不同音,“礼拜”与“星期”不同义,它们之间都不是异形词关系。“眼泪”写…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容”字最早的意思是将谷子装进屋子。今天我们来看看它的字形,上部是一个“宀”,代表屋子,下部是一个“谷”字,确实是屋子里装着谷子。后来,从“容”字的原始意思中派生出了无数个新意。有一种风度叫从容,有一种美德叫宽容,有一种功夫叫容忍……想想这些风度、美德、功夫,无不与“容”字的本义有关。现实生活中,将谷子装进屋子固然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必须将心作为容器,装进无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知识,有的是问题;有的是你喜欢的,有的是你不喜欢的;有的是你的同类,有的却是你的异类……  相似文献   

15.
巧学趣体字     
所谓“趣体字”,是指那些形体结构相映成趣或相近的字。它们有的在形体上相近易混,有的在意义上密切相关,有的在使用时必须连缀成词。笔试以其“趣体”为线,串起这类汉字共23组,并以歌诀的形式注音、释义,学来甚是简便、快捷,亦可见祖国字的妙趣横生。试辑录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一、根据要求,因“字”施教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因此我们对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写会的字在教学上要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同源词浅论     
汉字中有不少字有同一来源,即先有一个字,后来出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就造一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这就是同源字。如枯、涸、竭音义都有联系,是同源字。决、块、缺、阙都有“缺”的意思(玉缺为块,水缺为决,器缺为缺,门缺为阙),语音也相似或相同,也是同源字。有的同源字在古代意义相同或相近,由于意义长期演变,现在已看不出联系,但从古籍或一些合成词里仍然看得出联系,它们仍然是同源字。如“迫”和“薄”,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没有意义联系,但成语“日薄西山”里,“薄”还保留了“迫”(逼近)的意义。本文不称同源…  相似文献   

18.
事件一:教学楼走廊两旁刚贴上了一些文明用语,如:请保持安静、轻声慢步靠右行等。这可是老师们牺牲了国庆节的休息时间做出来的。没几天,学校大队部辅导员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和他一起“参观”。哎呀,刚贴没有两天的标语完全变了个样。有的上面是用手指甲按下的一个个难看的小坑,密密麻麻;有的上面留下了“有力”的脚印;还有的撕去了上面的笔画,如“保”字变成了“呆”,“持”字变成了“寺”,“安”字变成了“女”,“请”字没有了“言”……据调查,这事是我们班部分男生干的。事件二:数学课上,老师提问时,×××等几个同…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20.
漫谈标点     
提起标点符号,不少人会说它是“进口货”,其实不然。汉朝许慎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一书中有“、”(音主)字,定义是“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意思是说:在文章中如有可以点读(dòu 逗)的地方,就用“、”字来标点,也就是在可停顿的地方就用“、”来表示,这个“、”字类似现在的逗号。《说文解字》中还有一个字是“√”字(有人称它横折),许慎解释说:“钩识也”。这个“√”字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