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音乐教学方法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既要正确对待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科学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总结出切合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榕 《考试周刊》2022,(10):146-15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基础和音乐兴趣爱好,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和良性引导.既要从多个维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也需要不断发掘每个学生在不同音乐领域和音乐形式当中的天赋和兴趣.文章阐述了目前我...  相似文献   

3.
秦艳 《华章》2011,(10)
"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只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一节课都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初中是最需要老师为其灌输丰富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学,老师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曲调歌词本身,而更应该重视到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旨在不断地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丰富情感的渲染,不断地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寻到生活情感中的真正写照。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初中老师在音乐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育,这就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本文主要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  相似文献   

5.
滕晓梅 《文教资料》2009,(23):117-118
本文通过对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创造的创新机制的研究分析,解读音乐审美的基本环节和要素,从而利用这一机制为音乐审美活动服务,不断地激发出更多的审美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6.
潘伟 《红领巾》2004,(1):153-154
音乐形象并不是一维的存在,而是由作曲家、演奏家、欣赏者这三者共同塑造的一个三维动态结构.在这个动态结构中,音乐形象不断地转化、发展、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量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涌入,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和老师所关注的重点.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而言,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音乐当中,放松心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学校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师范音乐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就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教学的质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教育界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融入更多的时代理念.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才,他们的教育也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也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地介绍了我国中学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了音乐鉴赏课实际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音乐欣赏课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拥有一双会聆听的耳朵.曼妙的音乐旋律能渗透人的心灵,而乐感是其最具渗透力与牵引力的灵魂.对乐感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欣赏课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老师应当从乐理的基础知识引入,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乐感,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随着乐感的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阐述乐感培养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为音乐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鉴赏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新时代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音乐"和"的审美观对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影响极大,在先秦时期这种观念已有所体现,后又经过不断地阐述与解读,"和"的审美观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它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念,拓展了当时的音乐创作的题材与范围,提升了音乐的内涵,是我们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音乐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扩展了中国音乐的传播范围,为中国音乐迎来了世界传播新格局.如何看待中国音乐新的分布模式,探索中外音乐的交互影响,进而为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是当下研究的新课题.因此,由喻辉和〔澳〕斯蒂芬·怀尔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要全面地欣赏音乐,必须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的各种流派,要了解音乐的结构布局即曲式和体裁,还要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顺利地发展起来的同时,与一系列社会科学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研究音乐这种艺术语言和具体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研究各种音乐活动的心理特点、掌握音乐教学与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的音乐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在这门新的学科中,应当说其主导方针乃是分析音乐作品、音乐演奏和欣赏音乐活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乐感和鉴赏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并尊重学生的需求,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与享受音乐,在欣赏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地更深刻地揭示了音乐与美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音乐能力的发展和智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尽早地让孩子进行节奏、乐感的训练对孩子今后的情绪、审美观和做事情的和谐有积极作用.婴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当儿童出生后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充满歌声的环境中,不断接受音乐的刺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才能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9.
青年初期又可以称为学龄晚期,是青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日趋接近成熟,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对青年初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音乐审美观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介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音乐教育方面要采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随着科学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在音乐教育与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是现代化的特点".随着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广大音乐教师不断积极地探索,希望开创音乐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笔者总结近期的学习和实践,成文如下,愿与大家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