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产生诸如高兴、激动、气愤、苦恼等不同情绪。当产生这些情绪时,面目、肢体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构成了教师情感表达的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例如,随着教师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眼光时而有神,时而暗淡,时而发直或斜视;面容则时而微笑,时而咬唇,时而皱眉,时而搐鼻等等,这些表露于外的情感表现形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表情。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要让学生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熏陶中深深爱上语文这门学科,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变化伴随着教学内容而波澜起伏,感情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可谓“淡装浓抹总相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十五到二十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应该时而活泼欢快,时而沉静严肃,时而奔放豁达,时而温婉细腻,并伴有浓浓的书卷气息和淡淡的儒雅气质。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学生始终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始终有一种美的享受和热爱语文、学好语文的情感愿望。但如今的阅读早已悬坠了沉重的世俗功利,  相似文献   

4.
理智和情感是一对亲兄弟。情感.那百转千回盘旋无定于人心之间的情感.把世人分隔为不尽的亲疏远近,使有的人相见恨晚.有的人话不投机。情感生了一双色彩流动无方的大眼睛,通过世界面对不同的人调和出不同的颜色,时而热烈,时而冷淡。  相似文献   

5.
亏空举荐走进我市优秀青年教师——杜小兰的课堂,看到的是质朴,听到的是欢快,领略的是和谐。短短的40分钟,在她的引领下,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万籁俱寂:时而全神独思,时而热烈合作,时而细致动手,时而认真推理……在这润泽生命、关注发展、开启智慧的教室,在这富有个性、充满情感、多姿多彩的课堂,她倾注给学生的是热情,展现给同伴的是艺术,留给自己的是汗水。她心中有学生、有情感。她对学生的关注体现在尊  相似文献   

6.
钢琴,能弹出饱含深厚情感的音符,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当你发现它竟然那样丰富时,你会觉得对它了解得竟然那么少。其实,钢琴是乐器之王。88个琴键,演奏的却是成千上万个曲目。曲调时而让你如痴如醉,时而让你的情感变化多端,时而让你的快乐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7.
雨声呢喃     
<正>雨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因为有它,花草树木蓬勃葱茏;因为有它,五谷丰登,衣食丰足。就"雨"而言,它本身并没有情感,可是多情的人们却给它注入了无限情思。在诗人的眼里,它是大自然的精灵,它时而轻盈,时而猛烈,时而温柔,时而暴虐。春夏秋冬各有风姿;朝起暮落自有特色。纵观古今,它的形态,给了诗人、文学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横扫中外,它的呢喃,给了文艺工作者取之  相似文献   

8.
正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觉察某种现象并愿意作出注意→需求反应→行为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这个过程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交替发展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以情导知,知情交替,情知交融,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张宏全 《考试周刊》2013,(97):42-43
<正>朗读具有情感美,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真挚火热的心(除了少数凄美的故事外)。朗读具有语言美,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火山喷发,时而如新春闷雷,时而如柳丝悠扬。朗读具有节奏美,时而强,时而弱,时而缓时而急,给人回味无穷、余音萦绕的境界。朗读具有潜在的功效,学生在众多的朗读中练成口顺心顺,渐渐地升华到手顺笔顺文通,文笔粗糙简陋也让朗读粉饰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  相似文献   

11.
爱,到底是什么?准确地说,爱,是对另一方炽热的情感投入。至少字典上是这么说的,但我却觉得这远远不够。爱,是他用手轻抚我的面颊;爱,是当我依偎在他的臂弯中,回味着他那肌肤中所散发出的缕缕清香;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卿卿我我、情意绵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调动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中,时而沉浸在悲壮的、沉郁的情感之中,时而沉浸于欢快的、美好的情感之中.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入境呢?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堪称其死亡诗中的经典.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时而恐惧死亡,时而相信永生,时而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时而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情感中充满矛盾.矛盾是狄金森死亡诗的灵魂写照.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一段优美的旋律,随着感情的变化,时而平缓流畅,时而跌宕起伏,进而感染听众。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发现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旋律中蕴含的美,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感悟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她通过音的高低起伏,力度的强弱对比,旋律线的丰富绵延,汇成了音乐独有的语言表达,时而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时而如耳语般温柔缠绵.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投入的过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赋予了人们展现情感的空间,作品中的情感与欣赏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更激起了人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2005,(7):76-79
走进我市优秀青年教师——杜小兰的课堂,看到的是质朴,听到的是欢快,领略的是和谐?短短的40分钟,在她的引领下,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万籁俱寂;时而全神独思,时而热烈合作,时而细致动手,时而认真推理……在这润泽生命、关注发展、开启智慧的教室,在这富有个性、充满情感、多姿多彩的课堂,她倾注给学生的是热情。展现给同伴的是艺术,留给自己的是汗水。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时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健康、积极、主动的发展,并与认知过程保持和谐统一,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如何在数学情感教育中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教育活动,总是那些能充分地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充满着情感和理性的魅力,并闪烁着所有参与者的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时而起伏延续,如钟声回荡不绝于耳;时而点到为止,让意蕴尽在不言之中,呈现出或浓或淡的丰富色彩,显示出亦庄亦谐的多样风  相似文献   

20.
刘灵侠 《辅导员》2010,(24):25-26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语文是一门有血有肉、充满灵性的学科,教师如果懂得煽情就可以让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比如众所周知的著名主持人倪萍,她能游刃有余地调动着观众的情感;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