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的尴尬     
“注意,不要把东西丢在地下。”一个人说。“能丢在地下吗?只能丢在地上。”又一个人说。是的,东西是只能丢在“地上”,而不能丢到“地下”去的。这是语言的尴尬。 档案中是不是也有诸如此类习以为常却违反逻辑的尴尬。 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升了级,  相似文献   

2.
这世上有许多原本荒诞不经的东西,只因见惯不怪了。比如,看到“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之类的提法,我总感觉很不是滋味!记得在一次记者编辑的会议匕,有位领导郑重提出:“希望有些同志重新将初中语文学好!”就是批评有些人连基本的语言逻辑都不怎么过关的。我当时很有同感,因为我自己就是经常回过头去翻翻中学语文课本的。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爬格子”,自然多与舞文弄墨者一起切磋技艺,研究作文之道,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志文章写好后不愿修改,草草邮走。等待编辑给修改。这种态度很不足取。我在某报社帮助工作过,体验了一段“编辑”生活。文章一经编辑之手,一般会增色不少。但有些东西编辑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比如引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把丢了的捡回来刘如森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些报纸上原本很不错的专栏,在不知不觉中“丢了”。对这些专栏该不该丢、是什么原因弄丢的、该不该捡回来、捡回来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稍微作一点理性思考,对于办好有特色专栏不无裨益。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丢了并不一定都...  相似文献   

5.
章文一 《湖北档案》2007,(10):35-35
人性的至美。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善良与关爱。 当你一时疏忽,丢了一件重要的东西,正着急地不知所措时,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这是你的东西吗?”此时你会心中充满感动。  相似文献   

6.
大家看到《故宫》里时髦的、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并不具备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影像价值,而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可以替代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有些东西放弃很容易,想再拥有就很难,比如友谊,爱情,还有电视栏目。放弃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的放弃应该算得上是一种积极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再拥有。而被动盲目的放弃是一种倒退,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8.
谁主持谁     
陈曦 《青年记者》2006,(5):55-55
很多事经不起琢磨。见怪不怪,想当然,久了,就容易麻木。不能把“为什么”、“凭什么”丢了,尤其是新闻人。是人,说都脱不了“俗”,但职责所在,新闻人就是应比自己所服务的大众更清醒、更高明。但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清醒”不到哪里去,“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我们的电视主持,我们的宣传报道,我们的行事作派。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提醒我们更清醒些,更高明些。  相似文献   

9.
同样置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面对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有些通讯员能从中发现闪光的新事物或新问题;而有些通讯员却什么也抓不住,这主要是有些同志被自己习惯形成的思维定式“框”得太死,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常常熟视无睹的原因.笔者认识的一位通讯员,却常有“发现”新闻的能力.比如,对向灾区、向有困难者捐款这类经常发生的事情,许多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与同事言及电视新闻节目,对方说,他很赞成我的新闻不应该不是东西的观点,并将不是东西的报道归结为伪新闻。伪新闻,这倒是颇有些新鲜的名词概念。细揣摩,对这一名词概念确实很有些认同。何谓伪,自然与真南辕北辙,倒是与假颇有些同义。但是它与新闻搭配成词  相似文献   

11.
米戎 《出版参考》2016,(11):40-41
书稿中存有的谬误有些能够让人理解,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可有些就让人匪夷所思,比如常识性的东西本不该错,可不但错的不贴边儿,写的还煞有介事.一部学者的书稿中就有这种情况,而且岂止有,还居然有五六处之多,着实令人称“奇”.我们不妨见识一番. 1.东汉末年,中经王郎称帝盘踞辽东,刘秀命朱俘为幽州牧……东汉王朝存在近200年,其间经历了12位皇帝.刘秀为开国皇帝,在100多年后还在下圣旨岂不是玩儿了一把时空穿越?不是光武帝死不肯放权,实在是作者搞错了,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在生活中,总想刻意留存一些什么,尤其是与家庭或个人档案相关的东西。比如我年轻时曾经保存有上百张电影说明书和话剧戏单,每张上面都写有我当时的观赏日期、时间、地点。但随着岁月流逝,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如今已都如星流云散。然而与此同时,有些与家庭或个人档案相关的东西,我们并没想刻意保存,结果却留存了下来,比如44年前我的中学老师伍颜瑛写给我父母的一封信,今天就成为了我的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一个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要多上稿,除了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外,还要面对现实写新闻稿。比如说,你是农村的通讯员,看到农民施化肥都用手抓,既撒不均匀,手又洗不干净时,就可写一篇“建议生产撒肥器”之类的稿子,而当听到农民治各种虫害分不清使用什么药的呼声时,就可写篇《分清虫害对症用农药》的稿子。比如,有个通讯员在路上看到:一青年将一老人撞倒后就要走,一过路人喊住这青年,说他丢了一样东西,并要其将老人扶起来后才奉告,待青年照做后,路人说,刚刚你丢了道德,现在给捡回了……后来,这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老华侨,前几年经常找家乡领导"上访",要找回已经丢失的青年时期的个人档案:"丢档案就像丢了魂!"这话很有深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例外!说大一点,档案是一种软实力,在促进人类和谐中具有不  相似文献   

15.
胡德勇(一个拾金不昧的小伙,本刊注)送来的这包东西,显然就是吴欢去取的东西了.这是一包从福建带来的茶叶,是欢欢的女朋友,有可能就是他的未婚妻小陈托人带到北影的.他专程去取这包茶叶,但却把东西丢在半路上了;回家之后提都没提,八成是根本忘记了.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识人     
孔子有个学生叫颜回.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孔子经常在众弟子面前表扬颜回,众弟子不服气。学堂里有时丢东西,那些贵族子弟硬说是颜回偷的。孔子深知颜回的为人,为了证实不是颜回偷的,要考察一下颜回。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解三国,还是很有时代特色的,比如他用的心理分析的方法,他的形式是生动活泼的,比如他用了很多有时代特色的词汇,他可能是"三国"接受史上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解者和传播者.这是一个前提.我批评易中天,不是说他很不堪,相反他很不错.因为他很不错,很有影响力,我才批评.批评是希望读者能正确对待,不要盲目崇拜,并不是希望读者抛弃或者鄙视易中天.  相似文献   

18.
照顾全面,切忌顾此失彼,是报纸宣传的重要原则之一。否则,我们的宣传就象黑瞎子掰苞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失信于群众。比如保护野生动植物,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已宣传了几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82年4月就发布了有关布告。去年3月,省人大又批准发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然而,该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邮电支局,为支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20.
"福尔摩斯"的"盗贼"妹夫在中国5000年历史的积淀中,有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家族观念。如果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还算符合人类本性的话,那么有些关系就让西方人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