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屯溪方言中以“着”代“了”,“着/了”相通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屯溪方言中的“着”同时兼有北京话中“着”、“了”两种用法。其一身二任的用法似来源于安庆官话。  相似文献   

2.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3.
“着、了、过”当为动词词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X+着”类介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词向介词虚化的角度出发,得出“X+着”类介词中的“着”不表示动态意义这一结论,并指出了“X+着”类介词产生的过程。同时从三个角度对“X”与“X+着”类介词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也谈“着”     
《语文建设》2001年第7期刊载了谢质彬先生的《什么情况之下不能用“着”》一文,其中谈到了“着”的几种错误用法,如连词后带“着”,介词后带“着”,表动作已完成的词语后带“着”以及在某些表非持续性动作的词后带“着”等。笔者读后很受启发,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些看法,特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之法,重在求奇,求奇则能出妙笔。请看下面同样内容的3个片断:1.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大伙儿纷纷离去,只有一人还站在原地不动。艺人深情地对那人说:“您才是知音哪!”“不,我在等您坐着的那凳子。”2.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一妇人泣不成声。艺人停下琴,来到妇人面前:“是我的琴声把您感动了吧?”“您的琴声让我想起不在的丈夫。”“您丈夫是做什么的?”“他是弹棉花的。”3.一艺人手持一把大刀对一路人吼道:“是听我琴声,还是挨一刀?随你挑!”路人无奈地选择了听琴,听着,听着,路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您给我一刀吧…  相似文献   

7.
据说,海明威站着写作,“而且用一只脚站着”。他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思想。”英国评论家贝茨曾说海明威是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人”。面对着“日益浮华啰唆”的书面英语,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  相似文献   

8.
“着”字句是表示静态位置的位置句中的一种,“着”字句根据内部隐含的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着1句,着2句和着3句。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着”字句的内部差异:1.不同的“着”字句中的动词语义特征的差异;2.不同的“着”字句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的差异;3.不同的“着”字句中的语用功能的差异。最后,还将对与“着”字句有对当关系的“了”字句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9.
棋悟     
一片一望无际的战场,天际两边,各出现了一支军队,一方大旗上写着“汉”,另一方大旗上写着“楚”慢慢靠近,靠近,各自安营扎寨,列开阵势。我和爸爸——这对父子棋迷,又要大战一场了。“战场”上“硝烟弥漫”,爸爸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智力测验”被一些“有识之士”从高等学府和研究所的殿堂请到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来,“智力测验”被当成一种商品在一些人嘴里吆喝着、摆弄着。马路边设摊,公园里设点,只需一张测试纸和一支笔或一台小型家用电脑和一张软盘,买卖就开张了。中国儿童之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之心切,保证了测源达“三江”,真是一  相似文献   

11.
一根细竹竿     
猫先生到山上折了一根细竹竿,他想带回家做成钓鱼竿。走着走着,猫先生遇见了“旦”字,“旦”字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你怎么啦?”猫先生关切地问。“我早上总是起不来,每天迟到被老师批评。”“旦”字说。“没关系,我来帮你。”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本文拟讨论广西桂林市南郊二塘乡北芬小村北芬话“着”字的用法。北芬小村距桂林市城区15公里,该村居民约500人,所操方言属官话方言之“桂柳话”,地方上称“桂林话”,实与桂林市城区官话略有差别。本文所论乃北芬话之“着”,非桂林话之“着”。 北芬话“着”字读zuo,阳平,与“桌”同音。其基本用法有三:(一)“着_1”为时态助词,表示行为动作完成或状态的产生,只出现于否定形式。(二)“着_2”为句末语助词,表示暂且的语气。(三)“着_3”为助动词,跟在别的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有了结果。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一、着_1 “着_1”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行为动作完成或状态的产生、变化。“着_1”只出现于否定形式,用“没(有)”否定行为动作实现或否定状态的产生、变化。 (一)“着_1”附在动词后。 1.“着_1”表示过去或现在行为动作实现、完成。比如:  相似文献   

13.
“美女经济”的兴盛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但“美女经济”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女性获得了自由与解放,相反,在“美女经济”的背后隐藏着一套针对女性的规训体系,实现着对女性的约束与控制。透过“美女经济”的运作可以看到一套由男性建立在“权力一知识一肉体”结合基础上的女性规训体系,男性在“美女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运用诸多具体的权力技术实现着对女性的规训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懒惰的报复     
“咔吧”一声响,邵宇“哎哟”着,两手拉住裤子赶紧蹲下。“怎么啦?”女同学们赶紧发问。原来邵宇正帮着他们班的女同学撑皮筋呢。“裤子,我的裤子扣掉啦。”邵宇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科技课的材料里正好有针线,缝上去不就得了吗?”“就是,就是。”女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邵宇仍旧蹲着。“起来呀,回班去吧。”丽达说着就去拉他。“别拉,我自己会回去的。”邵宇说着开始蹲着往前一步一步地蹭。 下课了,邵宇拿出了针线,然后开始发呆。“快缝呀,我们还等着你呢。”丽达着急地说。“我……我哪会缝呀!”邵宇满脸委屈。“老师…  相似文献   

15.
精彩纷呈、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是我生命中的最爱。作为教育的行动者、思考者,我努力地追寻着,不断地思考着,大胆地实践着……资料链接一:在上《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我和学生们来到了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蓝天的美,感受着什么是“湛蓝、透亮、纯净……”,体会着“久久不忍移开”,在蓝天下学生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绪飞到了拉萨,飞到了布达拉宫。“我想对着蓝天放声歌唱。”“我想摘下一片白云当枕头。”“我真想用手摸摸这蓝天。”“我想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享受这蓝天。”……  相似文献   

16.
“歪歪——歪歪——”每天早上只要一听见这个声音,就知道是我们班的“歪歪”来了。先说说这个“歪歪”的由来:“歪歪”大名陈家辉,自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每天哭着说“歪歪”不过,每个阶段“歪歪”的内容各有不同:如刚开学,他就每天“歪歪”着不肯上幼儿园。后来一看不上学是不可能的,他就每天开始“歪歪——”着说肚子痛,让我们和家长都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7.
铃声     
第四节课的铃声响了。他照例蹦蹦跳跳跑进教室 ,手不断做着各种动作 ,嘴里不停地嚼着也不知含了多长时间的口香糖。这节课是物理课。老师正在讲着“欧姆定律”。坐在最后一排的他拿出了漫画书 ,细细品味着。他并不知道物理学讲些什么 ,他只知道“樱木花道”是怎样学会灌蓝的。“轰 !”同班同学都在向外走着。他一惊 :“没下课呀 !我没有听到铃声呀 !”见同学们都拿着物理书 ,他知道了。他从抽屉里翻出那崭新的物理书 ,同时顺手又带了一本名叫“老夫子”的漫画书。他和我在一组做实验。每次实验 ,他都拿一本课外书籍品味着。我是实验小组的组…  相似文献   

18.
套圈 圈套     
大街的拐弯处有棵老杨树,树下坐着戴草帽的人,他的前面放着个空酒瓶子,瓶子上放着包“迷人”的香烟,“旧草帽”手里掂着十几个圈,大声吆喝:“快来啊,两毛钱一个圈,一个圈中一盒香烟。好大的便宜,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啊!”高声的吆喝立刻吸引了一批“顾客”,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接到一份电报,上面写着“邀请收到电报的孩子去X星球旅行”,我高兴极了,一蹦一跳地跑到“飞船始发站”去了。当我们准备好在飞船上需用的东西后, 就坐着“神舟88号”飞向太空了。  相似文献   

20.
本首先论述了“来着”的分布状况,然后讨论“来着”语义意义,通过对时制助词”的”的比较,揭示“来着”一词的个性特征,最后分析了语气词“来着2”的功用以及与“来着1”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