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界》2007,(9)
油画《金山》在整体上采用明暗运用的手法,画中山体明暗交界线呈浓重的过渡对比,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用画面大片的暗部衬托明亮的山顶,令人感到画面光线耀眼而不失柔和。整体画面以黄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画家运用浓重的蓝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忽厚忽薄的笔法,运用光与颜色的结合,又使色彩与山体形状有机融合,造就出质感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13,(9):2-2
著名书画评论家孙克先生很高兴看到李传新的作品,为他画中明丽抒情的水乡风光所感染,更为他成熟的艺术功力和笔墨修养所动心。画面中的太湖帆影、虹桥卧波、青瓦小楼清新自明丽抒情的水乡风光  相似文献   

3.
汪雷 《收藏》2006,(5):119-119
书画交易古已有之,但是,画家卖画按“平方尺”算价钱,却不知从何时起。仔细想想,“平方尺”实在是个有趣的概念,书画交易中(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是“某某多少钱一平方尺”,越大越贵,而画的质量常被抛到一边。同一个画家,画同一个题材,甚至画面构图也完全相同,但价格总以大小来决定。大画不一定难画,小画也不一定好画。画大画需要画家具备豁达的心性和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而画小画要画出大气象,也绝非易事。有人擅长画大画,有人小画画得好,若都以“平方尺”论价,还真很难说出谁吃亏谁占便宜。  相似文献   

4.
吴本新 《收藏》2007,(2):78-81
基本特征 经过民间画师的不断创造和努力探索,梁平年画的技艺日臻成熟。梁平年画在用色上强调强烈的对比,追求红火、热烈的喜庆效果。它用色不多,以佛青、煮红、品绿、槐黄等为主,大都属于单色和间色,在画面上较多大面积地使用原色,因而醒目但不刺眼。如在传统梁平年画里,大门两边的文门神、武门神的官司袍和甲胄上,一边是大块煮红,一边是大块佛青,两大冷暖色块的对比十分配上上,花边也辅以粉红和品绿。  相似文献   

5.
这是中国乒乓球前世界冠军们一张难得的合影。画面正中的是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他端着酒杯.发自内心地笑。就在半小时前.他还不知道他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七十大寿。  相似文献   

6.
刘岩 《收藏》2009,(7):8-10
北宋灭亡时.曾供职于皇家画院的画家李唐开始了逃亡颠沛,一路以卖画为生。这样的生活,让他一改传承自五代宋初范宽、李成的细密笔法,他没有条件慢慢地画.所以独创“大斧劈皴”,并因此引领了南宋时期的绘画风潮。  相似文献   

7.
张宜欣 《收藏》2014,(9):164-165
当代油画,画家探索的风格多样,具象的、意向的、抽象的……孟新宇的创作样式是直抒胸臆,画的是将自然融于画面的“别样风景”,山、水、庄稼、炊烟、菜园、花枝、云、马……这些元素“融合”的画面很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但却又是实实在在充满厚重肌理的油画创作。他常常运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这种视角有中国式韵味,同时,他对画面的整体感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如 《收藏界》2014,(7):104-105
陈独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作为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才华出众,思想犀利,在旧中国的泥潭中趔趄向前,步履蹒跚,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本画以写意的方式,刻画了陈独秀先生年轻时的精神状态,画中的陈独秀先生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着智慧和坚毅。自由奔放的绘画笔触和大虚大实的处理手法,使画面生动传神,似乎能让人看到陈独秀先生性格的刚直及其一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二届院展,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两侧,一面是刘万鸣的几幅巨制花鸟,一面是赵建成的巨制先贤人物画。刘先生墨色精微,深沉博大,与赵先生相映生辉,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正大气派。2014年第三届院展,依旧在同一地点、同一位置,刘先生画作气象之精彩,令观者叹服。刘万鸣作品以花鸟走兽为主,画中意象,情态生动、鲜活有趣,极尽传统笔墨兴味。他笔下的花鸟,常在古雅诗意的画面情境中,流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设计者苏海一:将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重要讲话的历史照片再现于第一幅画面上,以他的形象作为主体突出在画面中央,体现出邓小平同志在此会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用红色浪潮为背景来渲染主题,不  相似文献   

11.
袁崇和 《收藏》2009,(3):185-185
非常高兴地见到了于文昌的作品集,立即进入了读画境界。这帧画集辑入作品30多幅,以虎画为主.工笔写意兼而有之.虎的重点十分突出.确实是“少而精之”。  相似文献   

12.
他的史诗     
李小山 《收藏》2017,(9):138-143
他这个人 我与杨佴曼虽然结识时间已久,但真正在一起相处.则机会不多。以我的直观感觉,杨佴曼不是高调的人。与许多喜欢做画外功夫的画家相比,他宁愿守在画室里埋头画自己的画。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23)
正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吴冠中(1919~2010年),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从而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特色。而他画笔下描绘的江南水乡,则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题材作品。他用纯熟的画技,精妙的布局,准确有力的线条和柔和的色调,将江南水乡的无限风光和魅力展现在笔墨丹青之上。且从早年秀丽的江南风景到晚年的抽象线条,都是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色之间极富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架构,画面洋溢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无穷的诗情意韵。因他生于江南、长于水乡,对故乡有着浓厚的深情(图1),故他画笔下的江南水乡又总流露出情真意切的雅致。  相似文献   

14.
赵秦 《收藏》2011,(12):134-135
我觉得华新的每张画都值得在画面前站一段时间。细细地品味他的一点一线一笔一墨。华新的绘画,不像当代许多画家那样越来越浮躁,而是越来越安静了,越来越深入了,这个是很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现象。他有两种差距比较大的绘画风格,一种我觉得可以叫做“笔”系列,  相似文献   

15.
吴杨 《收藏》2010,(4):28-33
庚寅初始.我有机会与马海方老师结伴外出.朝夕相处。话说作画。他曾相问曰:“说说我的画.你有什么看法?需作哪些改进?多给提点建议。”说这话时我见他眸子发亮,神情专注.不无热切。他是位沉默寡言之人,通常言语不多.生活简而又简.唯有说画、作画,精神头便来了。  相似文献   

16.
徐伟 《收藏》2011,(3):54-55
何海霞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后改汉姓为何。兄弟三人,他为最小。小名福海,学名登瀛。由于母亲无女,他在14岁时被改名海霞。他幼年时就随父亲研习书法,并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四书五经。16岁的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绘画才能而誉满京城。1931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第九次展览中,其创作的《饷鸟图》以清新淡雅的画面呈现悠悠古意,平实简远而又趣味横生,深得张大千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0,(7):129-129
推荐理由: 寓高雅于通俗的探求者 三十而立的利烽.将他的茶画结合紫砂茶文化的特质融于一体.用刻刀在脆而珍贵像“金疙瘩”一样的紫砂壶上。铭刻下集国画与茶香为一炉的茶画。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悠远、秀美雅致、技法新颖,他的茶画中,蕴涵着秀美的万里江山。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说现在是中国画的鼎盘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急功近利的艺术家纷纷放下画笔,忙于市场应酬和炒作,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和宣传。在这样热闹的情形下,我们发现有一位画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深居简出交际颇少,为人非常低调,又性格内向显得沉默寡言。我们认识他,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一幅《圣境的召唤》,画面上天高云淡,一位藏族少妇肩背一个幼子,手拉一个孩童,一起凝神遥望远方,画面中隐约浮现出牛羊满圈、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少妇神情沉静中透露出某种坚定,又隐隐流露出一种热切的希望和向往,表现出圣洁宁静的美丽。加上孩童天真憧憬的目光,整个画面淡定宁静,有种单纯与阳光的美。我们记住了他,是因为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表达出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厚重。他的名字叫任继民,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草根"画家,他关注的是底层人的生存、命运和内心情感以及对信仰的执着。怀着几分敬佩我们叩开了他的画室。  相似文献   

19.
阎老师又画了一只虎!我不信。阎老师日前生病,在北京三零一医院诊治,出院后,专车送他回老家休养。玉涛先生打开画卷,我不由感到震撼:不仅吃惊于画面气势之美妙,更感动于阎老师借修养之机,竟养了一只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山水画以黑厚重为特色而又取得非常高的成就者,当推黄宾虹和李可染。目前,他们双双创下各自作品最高价,成为各拍卖公司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热点。黄宾虹擅画山水,偶作花卉,兼工书法、篆刻,并长期致力于美术史论和中国画教学。其山水画创作大约60岁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他师古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