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甫雷什中学的家长大学 巴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自己毕生精力的地方。同时,那里还有一所学校也是他心血的结晶,那就是家长大学。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具体体现在这所学校里。 苏霍姆林斯基一向认为,学校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的。虽然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善于教育子女,学校有责任引导家长走上正确教育子女的途径。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创办家长大学的思想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成人成才,除了学校老师、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不同的学派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使其形成不同的人格。在不良的家教方式下,其子女的心理、人格发展都可能出现问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则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家长合理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3.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4.
家长教育期待是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相较于城市家长,农民工家长教育期待水平相对偏低。在实现教育期待上,他们表现出了明显的外控倾向。与城市居民有更多互动的从事越界型职业的家长,对子女获取更高学历的意愿更强烈。家长投入效能感、聚居区的独特文化、城乡二元和新二元社会结构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家长教育期待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家长教育期待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短期内,家长教育期待可能提升子女教育期待,但长期来看,缺乏实现条件的家长教育期待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是正向的,家长教育期待的表达可能导致子女轻视本阶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杀母一事震动了当地,震惊了全国。徐力的同学和老师们都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恶性事件呢?我认为:首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关研究早已发现,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子女期望水平高,则子女受到的激励就大,对自己成就的愿望也就强烈。反之,就会使子女丧失自信心、自强心、上进心。家长的期望是一个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拓展着越来越广阔的空间,这为丰富和发展家庭教育学提出了需要和提供了可能。当然,也对家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家长不可能都是教育专家,不可能在精通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后,再来养育和教育孩子。因此,我们的责任是指导他们在千头万绪之中,把握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东西。我想,当前,应当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做为家长的主要责任。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子女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引语】 教育子女是一门艺术,教育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下面是几篇名人教育子女的文章,相信不论是家长还是子女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9.
做好农村学生家长工作 势在必行王忠贵俗话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其子女影响很大。目前看,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低于城镇学生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在教育子女方面,相对地说也就比较差。许多家长对孩子仅有好的愿望,却不知道如何正...  相似文献   

10.
何尤 《教育艺术》2005,(1):39-39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理解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家长也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守纪等情况。然后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高度发展、社会充斥着各种物质引诱、人与人的关系日渐疏离的今天,家长应如何教育子女?中国有句谚语叫3岁看80,意思是说要及早教育子女,教育子女太迟的话,孩子习惯或个性已定,很多事可能就不可扭转了。如何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家长关心子女的成长,对子女的品德进步给予了有益的影响,但这一代家长也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教育子女水准参差不齐,真正能够高水平进行家庭教育的家长不多。为此,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帮助他们提高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准,从而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携手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每个家长,不管他愿意与否,都是一位教育者。他的教育影响,根据其个人生活特点的不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当一位家长意识到教育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时,他就不单是一位教育者了。许多家长所努力的也正是想成为教育家。实现这一愿望和标准的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家长之间相互的爱、相互尊敬、和谐的意向和行为的统一。对于教育子女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真正的爱的气氛、相互谅解和人间关系的快乐更有效的了。  相似文献   

14.
先前,一谈起家庭教育,人们便把目光全都朝向孩子,总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家长总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的精力大多用在教训孩子、想方设法纠正孩子的过错上。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其实,家庭教育是提高家庭全体成员素质的教育,包括子女也包括父母,而且父母教育比子女教育更重要。父母是子女的教师,是子女的监护人。子女社会化所需的许多知识经验,要靠父母引导他们去学去体验。父母当然应比子女懂得多一点,才能教好孩子。同时,父母又是子女与生俱来的最早的模仿对象,重视学习的家长,才会成为…  相似文献   

15.
国际学校成就评估协会曾对许多国家进行过调查,结果证实学生之间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总的来说,80%取决于校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的社会文化水平。现代微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家庭文化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子女学业及工作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家庭文化构成对子女成才的影响,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影响子女成才的家庭文化构成的因素主要有家长文化素养、家长教育动机、家长人际活动、家长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 :为子女付出了这么多 ,可子女还不能理解。现在 ,一对夫妇也就一个孩子 ,谁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但要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不要强行“牵着子女的鼻子”走 ,而要把“拐棍”交给子女 ,让其自己走 ,父母则在一边进行助推 ,这样的速度也许要慢些 ,但每走出一步 ,孩子都能体味到一份收获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咱们中国人爱说这样一句话“人有脸 ,树有皮” ,说的是人都有自尊心 ,其实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自尊。再则 ,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是强大的 ,是能够给他们力…  相似文献   

17.
金勇 《科技文萃》2000,(6):38-41
编者按: 家长对子女的义务,说到底一是抚养;二是教育.抚养是管子女的吃、穿,而家长的教育义务,主要是偏重于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文化观念等精神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据说英国一所名牌学校的招生考试非常有趣,考试的对象竟是学生的妈妈。妈妈合格,孩子就能录取。这个例子,无非是说明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对家长来说,特别是对独生子女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他们缺少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青少年在品德、人格、心理、身体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和学校存在问题外,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全社会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教育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不要把一切希望都寄于子女,明白过分“望子成龙”的危害,切实把提高家长素质和改善家庭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子女的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要探索家长教育方式和子女发展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就先要研究评价家长教育行为的方法,如果不能正确评价家长的教育行为,变量关系的分折也就缺乏依据。有关家长教育行为的评价,国外学者曾作过不少的研究,1959年心理学家Esschaefer曾提出从“接受和拒绝”、“限制和允许”两个维度上评价家长教育行为的理论。1983年,Maccob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