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能生”是指在学业、心理、纪律等方面发展滞后的学生。本文提出了以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为主转化潜能生的教育模式,即“双导师”教育模式,对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邹达琴  严煜 《科教文汇》2008,(22):160-160
通过对当前高职生自身学习特点的分析,找出高职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方法。对高职生思政课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进行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进行思政教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陈保华  徐江利 《科研管理》1998,19(1):56-62,50
根据新疆地震局“八五”第一年(1991年)和“九五”第一年(1996年)地震事业综合统计资料,结合全国地震系统“八五”期间的综合统计资料,对新疆地震局人员结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职工培训与教育;地震事业经费;仪器设备和车辆状况;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等问题,应用相对数比较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地震科技、防震减灾、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要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改革英语的课堂教学,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07,(6):F0002-F0002
清代至今,徽州民间大多数家庭在客厅桌上都陈设有帽筒,数量之多,应为全国之最。徽州民间陈设的帽筒主要有瓷、竹、紫砂制品等,其中尤以瓷制者为多,这与徽州离景德镇近有关。过去徽州住家厅堂陈设,讲究“东瓶西镜”。中间放一时鸣钟,以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  相似文献   

6.
科技论文“一文多注(标注)”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楚鸿 《科学学研究》2009,27(5):711-715
 目前,科技论文普遍存在“一文多注(标注)”现象,且其比例在国内科技论文中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对“一文多注(标注)”现象进行原因与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克服“一文多注(标注)”现象的负面因素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决定与国内协同写作网站“一起写”(www.17×ie.com)合作,招募志愿者进行开放教育课程的协同翻译工程。此前.协会对2000多门国外课程进行翻译整理,主要依靠传统单人领取任务的方式进行,进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实验开展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数百所学校的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高等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育精英的源头,对“生本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却远没有中小学校般的轰轰烈烈。那幺,如何把握教育时代脉搏,顺应教育规律,在未来教师的培养上开启生本教育先河,就成了师范类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宁佳博 《科教文汇》2014,(21):132-1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探索“生本教育”中的“生本德育”工作。“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厚实的基础”的核心价值观。“生本教育”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有效途径。“生本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此,笔者介绍本校在“生本德育”工作上有实效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贵兰 《科教文汇》2009,(19):9-9,15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云南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行了内容涵盖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对教育产生的不同作用,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黄淑玲 《科教文汇》2024,(4):171-174
该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认为“工匠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内涵特征:(1)专业技能过硬;(2)教学经验丰富;(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5)具备深厚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提出了评价“工匠型”教师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成果、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四个方面。最后对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李宗芸 《科教文汇》2023,(9):178-181
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目标,对2022年部分高考生物试题中蕴含的劳动元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试题以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医药科学、食品科学为载体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基于此,得出如下教学启示:(1)革新劳动教育观念,实现“五育”融合;(2)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形成创造性劳动观念;(3)引入科学家“劳动楷模”,树立科学劳动观;(4)强调课后自主探究,提高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靓 《科教文汇》2008,(34):56-56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质量问题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学校来说,产品(学生)质量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教育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教育管理质量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应在于教育管理质位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相似文献   

14.
对于"问题生"的教育,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1)对"问题生"家访;(2)多关注"问题生";(3)多提建议思路;(4)小组常态协作,期望能起到对问题生的教育和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集中供热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不容置疑的。现行锅炉供暖比较多的问题有以下三点较为普遍:即“两小”(锅炉房规模小、锅炉容量小)、“两低”(锅炉负荷率低、锅炉热效率低)、“两多”(能耗多、现行间歇供暖多)。因此,认真做好锅炉供暖的运行管理和节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杨松慧  刘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81-181,166
实施“三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创建和谐校院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对和谐校院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世林 《百科知识》2023,(33):73-74
<正>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具身”认知指导下的认知科学的第二次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向智慧教学,实现了从身心二元(“离身”)到身心一体化(“具身”)的转向。从教育的“离身”到“具身”,更注重人的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也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何让学生通过“具身”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三生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互为关联,相辅相成。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加强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四有新人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现状的分析,提出“三生教育”的重要意艾,介绍“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在全国中职学校中开展“三生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广电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随着“智慧广电+”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广播电视从功能型向“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演进,在“数字云南”、乡村振兴和智慧城市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集中供热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不容置疑的。现行锅炉供暖比较多的问题有以下三点较为普遍:即“两小”(锅炉房规模小、锅炉容量小)、“两低”(锅炉负荷率低、锅炉热效率低)、“两多“(能耗多、现行间歇供暖多)。因此,认真做好锅炉供暖的运行管理和节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