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文的视角论 ,人本主义当是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思想在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生活三个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并表现出了如下的发展趋势 ,即从科学哲学内部到其外部、以哲学为批判对象转向以科学为批判对象、以科学实践为批判的参照推广到以生活实践为批判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传统管理是大范围、高强度的管理 ,积极性目标设置和消极性目标设置并存而以后者为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恶性同期循环和停滞 ,并且造成了影响更为深远的精神浮肿、萎缩和心理扭曲失调。中国传统管理失败的根源在于思想和经验的相关性缺失。中国若要现代化 ,必须对其传统进行理性的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它是一种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侧重于批判技术的社会应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以建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全球性、革命性、建设性批判。技术生态学批判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唤起了人类对其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重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思想启示和方法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茹 《科教文汇》2008,(24):214-21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长河中的主导思想,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可谓博大精深。作为历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儒家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以人为本”、“修已安人”、“执经达权”等管理智慧对于现代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批判地继承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对其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中国正在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推动着现代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现代文化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继承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两部分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德国当代著名社会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规范语用学在哈贝马斯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对其进行建构中,哈贝马斯批判和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康德、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米德、阿佩尔、奥斯汀、乔姆斯基和达米特在内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并与他们进行了思想的直接对话,因此,具体地揭示他们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规范语用学的形成路径,对于整体把握哈贝马斯社会思想的本质,理清当代德国哲学的发展方向,进而洞察20世纪哲学方法论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部分(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规范语用学理论(1)交流理性的重建构成了规范语用学形成的内在动因,促使哈贝马斯从意识哲学转向到语言的分析哲学;(2)通过对传统语义分析途径的考察,哈贝马斯最终将现代语用学中发展了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规范语用学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人为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活动。以往,人们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说教批评,甚至批判联系在一起:而这正脱离了其教育的本质。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改革,是在实践中,激发人的主观能力,挖掘人的潜力,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对经济、政治、法律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中国法律思想的主流也深深打上了儒家学说的烙印。我们对待儒家文化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儒家的礼、儒家的分和等级制度都可使之为中国当代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日益感到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有其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这些理论有个共同的特点:忽视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而道家管理思想因其非常重视"人"的价值,而成为克服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它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通过对中国传统的道家管理思想的分析,着重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佩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红绿之争"的变革思想以及对社会主义生态构建思想三个方面概述了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还有利于正确理解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出生于1919年,他是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在政治领域、社会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均有突出贡献。虽然丹尼尔的思想并不如德国一些哲学家的思想那么"隐晦难懂",但是要准确、全面剖析丹尼尔的核心思想与文化脉络却殊为不易。丹尼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后现代文化理论之一,在其建构的思想"大厦"中有着突出价值,不仅重点论述了文化的含义,更是突出现代与后现代文化思想、宗教文化功能等方面在文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丹尼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理论中对后期现代文化进行了批判与修复,立足在符  相似文献   

12.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主要包括单面人性论、社会批判理论和艺术救治理论.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青年教育因素,主要包括人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充分发掘这些青年教育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对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高峰 ,它体系完备 ,论证严密 ,思辨水平非常高 ,是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理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学家对佛学的激烈批判是理学教育思想保持其儒学属性的重要前提 ,同时 ,理学家对佛学的大力吸收又是理学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威廉斯通过“文本”与“解码”的方法对传播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解码”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制约论,提出“媒介即文化”的传播技术本体论研究范式,通过“解码”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提出传播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其意义,同时将传播技术置于一种文化社会学的批判中加以解读,为现代传播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侯强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4):122-125,130
文革时期,在科技领域内由"反修防修"口号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是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技和法制建设,使得中国社会现代性因素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科技法制建设完全中断并进入了悲剧时代。历史告诉我们,文革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入剖析,得出了单向度的社会的结论,并对科学技术的异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批判中,他深刻指出科学和技术的合理性正扩大成为生活方式,并对人加以控制,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他认为只有“新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掉物质需求的诱惑与思想异化的束缚,能够促使人类的精神本质得以逐步复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分析社会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社会病态现象的立足点.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普遍的文化困境,传统文化原有本意丧失,网络文化减弱人的主体性,消费主义侵蚀人们的价值观,"官本位"的政治文化损害人民大众的权利等.为此,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审视中国文化异化的成因,寻找扬弃文化异化的具体路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娟  冯静 《内江科技》2008,29(3):92-93
本文旨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基础上,解读杜威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的契合,进而论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指导意义,吸收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中国当前的新课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天人论是船山学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在天道和人道二者中,王夫之更加强调人道的作用,提出互为道器的天人论.这种思想不仅吸收了张载和朱熹的学术养分,也对道家思想作了批判的吸收.然而,其中的矛盾,恰是王夫之在思想创造中进取与努力的体现,对今天的中国哲学依然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开展过一系列自然科学批判活动,在50年代初期、50年代末期和“文革”时期出现了三次批判高潮。文章探讨了50年代末期与科学批判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了这一时期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科学批判的典型事例,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了简单评价。文章指出,大量高校学生参加批判活动和对许多科技工作者进行点名批判是50年代后期科学批判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的科学批判既是50年代初期批判活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文革”时期科学批判活动的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