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凯健 《科教文汇》2013,(2):198+20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都认为,对于脱离的共犯,按照犯罪既遂处理。但是该种理论的合理性是否正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笔者认为,有必要承认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并对其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2.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3.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4.
李大为 《科教文汇》2007,(11Z):151-151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发生率居高不下,现刑法分则只将其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指使逃逸的人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成为共同过失犯罪不按共犯对待的唯一例外.本文认为应把交通肇事逃逸定为不作为故意犯罪,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才能消除有悖于刑法理论的例外,有效地打击和遏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6.
满易 《科教文汇》2011,(17):132-134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自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释意派提出后就不断遭到质疑与抨击,反对者多认为语言是意义的唯一载体,脱离了源语语言的意义将无从依附。然而,释意派对口译理论与教学的贡献却是不可否认的。本文试从认知心理学科的角度,在结合交替传译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其源语理解和信息记忆这两个机制,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论证"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交传中的合理性,指出其存在的认知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向犯是必要共犯理论探讨的重点,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理论通说认为若是刑法只明文规定处罚对向者中的一方时,则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处罚的对向者中的另一方不能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但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主张提出的根据究竟为何,这一通说能否一般化为总则性的学理规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说的观点,欠缺充分的法律说理,不值得采纳.对另一方不罚的理由,应该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和刑法分则规定各罪的构成要件的具体解释中得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简单分析了多维空间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认为多维空间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生态学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并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生态学理论自身的合理性,也是社会科学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情境理论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基于生活经验、基于实验探索、基于认知冲突设计多种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有限理性与竞争情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博弈论是竞争情报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它对情报工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原因是它的分析是基于“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一假设,而现实中的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本文尝试将西方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的理论引入竞争情报领域。本文阐述了有限理性在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和(人们)日常行为中的表现,提出了利用该理论克服信息收集和分析中的缺陷,更有效地分析竞争对手和提供情报报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理性是一个充满着多重意义的概念,有合逻辑、合规律、合事实的理性;有效率原则的工具理性;有合功利意义上的理性;有手段与目的一致的合目的的理性,有博弈均衡下的理性;有遵守道德或社会规范的理性,等等。但这些不同层面上的理性意义都有其局限,如果把某一特定层面的理性不适当的放大,并作为理性的标准,就会脱离人的现实活动。现实的人的理性是一种动态平衡的适度理性,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辩证的理性。人们采取哪一种理性方式,依赖于特定时空条件、范围和情景,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为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理性作为目的理性的表现形式,在压制人们交往理性的基础上,遏制了人类的解放需求。通过建立批判的解释学、实行协商民主和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恢复交往理性的功能,从而破除科技意识形态的束缚,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视角,但是也存在某些幻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人”与“经济理性”语境出发,分别从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治理理论角度来探讨非营利性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运营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的经济理性。对非营利性数字图书馆主体的整体偏好、行为模式和契约关系进行分析,体现多中心治理与多元参与思潮。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树明  方建民 《科技通报》2005,21(2):242-245
本文分析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引入ISO9000族标准的原理,对学生公寓管理中如何系统地运用"过程方法",及各过程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并对过程文件结构的合理性及改进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经济学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将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作为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基于演化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则从有限理性出发,强调政策制定者的学习过程,并在更宽泛的含义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技术以及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入手,分析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将有限理性理论引入数字产品用户购买行为的研究中,探寻有限理性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根据个体行为模型,提出基于有限理性的数字产品用户购买意愿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购买习惯、购买经验、情绪、能力、风险态度、认知、购买动机对用户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认知是购买习惯、购买经验、情绪、能力、风险态度与购买意愿的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18.
秦永恒  万迪昉  姜帆 《软科学》2011,25(1):75-79
组织中总是存在着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造成的困境。首先分析了"个人-集体"创新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然后验证了这种困境的存在,并发现效率的降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一步证明,组间竞争可以以较低成本显著改善以上困境。  相似文献   

19.
吕晓丽 《科教文汇》2013,(27):197-198
本文试图分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中的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并讨论启蒙理性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认为风险社会的政治图景本身值得反思,而这种反思需要重新探讨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关系,这种讨论将开启规范政治哲学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熊运莲 《科研管理》2010,31(2):147-153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以公允价值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会计准则。然而在开始执行的2007年,11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有2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余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种现象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还是趋同?本文以理性和有限理性为线索,分别利用规范分析和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存在着明显的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