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的意义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61-61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即“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相似文献   

2.
一个有价值的批评应该是“绿色”的.它不仅能帮助、教育学生,而且还能警示、激励学生。“绿色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前提下的一种艺术的批评方式,它避开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  相似文献   

3.
沟通     
我的这篇下水作是根据一个话题作的要求写的。我的写作和同学们比起来可能要成人化一点,但和同学们一起作我能感到我似乎又回到了激情洋溢的青年时代,既紧张又充满了写作的愉悦。这道作题是这样的:“一桥飞架,把此岸和彼岸沟通;一道铁门,却使住在对面亦陌不相识。世界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人,人与自然,需要交流沟通……有人认为,寻求沟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人指出,提倡对话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也有人觉得,人与人是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的……请以‘沟通’为话题,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4.
灰色绮梦     
李江 《成长》2005,(1):63-64
苇苇: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女孩,对于性知识方面,我从没有去关注过也不刻意地回避它,我一直认为,“性的成长”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备感困扰。有一天晚上我梦到被人强奸,那个男人的面孔很陌生,整个过程中我拼命地挣扎,使他没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鲁迅先生的《祝福》问世以来,多数人对作品中的“我”这个形象的理解倾向于: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怕负责任,软弱无力;串起情节,见证事件……我认为,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我”,还应该结合创作者的特殊情感体验及作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正我想冒昧地谈一谈,在我看来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主题还应该能引起持久的兴趣,一个选择只有一时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小说家,是个浅薄的小说家,因为一旦人  相似文献   

7.
童心何处没有,何时不在。它不带任何杂质,晶莹透明。它是生命和欢乐的象征,是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它能把你带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而缺乏童心的世界将是一个荒凉和冷酷的世界。因此,作为还是孩子的学生应该生活在具有童心的世界里。我们要精心地呵护它,使这颗稚嫩的心不受到伤害,放出光彩。其实,作为成人的老师也应该有一颗童心。它能帮助老师体会教育  相似文献   

8.
儒家经典《礼记》有一篇文章叫《礼运》,里面有一段是孔子讲的关于“大同社会”的话,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儒家和谐完美的理想社会。这个“大同社会”大概有四个要点:第一,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它是为大众的,不是为个人的,这是它的一个要点;第二,和谐社会应该能把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让他们来为社会服务,使得这个社会能够很讲信用,人们都能和睦相处;第三,各种人都能够有他的适当位置来为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比如说孤寡老人或者是有残疾的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供养。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生活,这样就可以保证社会每个分子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第四,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是没有欺诈的,也没有偷盗的,是一个夜不闭户的美好社会。孔子把这种社会就叫“大同”。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施展才华的天地。这是其他形式的作文无法与之媲美的。可就是因为其“开放”、“自由”,作文时不少同学时常闯人一些误区:错把话题当文题:错以为文体不限,即不讲文体;错以为提示语言材料就是文章的主题等现象不一而足。为此,结合日常作文教学,我总结了写好话题作文的四字诀,相信它对我们的写作实践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任齐娟 《科学教育》2005,11(2):59-60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的产品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心中应该矗立着一个个人,一个个大写的人。作为一个班主任,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在班级的德育工作实施着“以学生为本”这个理念,因此,同学们认同我、喜欢我,班级工作也取得好的成绩,尤其是思想工作,能做下去,也有成效。反思这个实施过程,我觉得首先有一个确立理念的过程,其次是实施的过程。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1.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涂沫人生     
一、喜欢读书,我选择了文学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人不论干什么,都要有乐趣才能干得好。有读书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读书人;有赚钱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有做饭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厨师……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艺术家通过作品把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主张表现和再现给欣赏者。一件美术作品其价值和“生命力”更多的时候来源于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主题又通过形式美感结合各类题材巧妙地用特殊的美术语言和结构来传达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让人陶醉,耐人寻味,使人联想,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4.
陈灵爱 《福建教育》2005,(12A):11-11
一本优秀的教育刊物,不仅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还要融可读性和人文性于指导性之中,做到雅俗共赏。改版后的《福建教育》就有这份魅力,不仅装帧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栏目设置和亲和的风格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慧心”栏目里的文章。如果一个作品能给人带来某些思考,使人受到某方面的启迪.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好作品。我觉得“卷首”文章就堪称好作品,也是我每期阅读的首选。文章虽小.却异彩纷呈.荡涤人的心灵。每次读完.感觉就像品一口清茶.满嘴余香。  相似文献   

15.
刘建国 《青年教师》2006,(10):29-30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9,(6):23-23
六一儿童节里,我对着浩瀚的夜空遐想——我希望自己拥有六个小小的核桃,每一个核桃里藏着一个美丽的愿望:我希望自己能长出一对洁白的翅膀,带我飞向广阔的蓝天:我希望自己有一台多功能笔记本电脑,让它告诉我那些未解的奥秘;我想要一个能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箱子、一杯永远喝不完的饮料、以及一颗可以让人变美丽的药丸……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8.
刘长兴 《天津教育》2014,(19):29-30
业内有句名言,已经广为流传:“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讲它,应该是一种追求;局长讲它,可能是一种要求。论说,这是一条“可逆性”定理,如果表述为“一所好学校必有一个好校长”,也未尝不可,而且在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好像更加普遍。当然,无论怎样表述,反正“好校长”和“好学校”之间,已经建立了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之所以会那么“必然”,是思想导引使然。其实,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9.
课改以来,冒出一个新词,叫“生成”。课堂原本应该是预设的,像演戏得有剧本一样。但课堂常常不能会照“预设”一字一板进行下去,教案是死的,而教和学的人是活的。所有在过程中产生的意料之外,全可视为“生成”。面对“生成”,有人视为打乱了教学计划,教育无思想准备,所以茫然而不知所措;有人却能巧妙利用生成把它作为一种资源为我所用。化废为宝,借机行事。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的语言艺术当中,最重要最能发挥效力的,莫过于“比喻”了。好的比喻在人们的语言活动及文学作品中常常能以形传神,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具体性,一个精辟而正确的比喻往往使整篇作品生辉,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