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日常社交时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称呼、问候、选择话题、邀请、赞扬或祝贺、表示谦虚、道歉及告别等方面。只有不断了解和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且入乡随俗,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日常问候和见面礼节是一种民俗语言现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英、俄日常问候习俗和礼节在用词、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共性与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认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郑玉钦 《文教资料》2009,(23):49-50
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在口语交际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英汉口语交际中称呼、介绍、问候、致谢、道歉、电话等进行了比较,旨在让读者对英汉交际文化的差异有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同语言反映着不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同语言文化决定了人们交际行为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交际礼仪文化的差异.英汉民族是两个语言不同的民族,英汉语言各有其历史渊源和价值趋向,这就决定了英汉交际文化的诸多不同.其在问候、称谓、赞誉、恭维、答谢、道别等交际礼仪方面各有其讲究.了解这些差异,可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一、问候和称呼 在英语国家,人们会选择合适的问候语和不同场合的人问候.例如,刚认识的成年人一般用"How do you do?"相互问候;朋友见面时,则用"How are you?"对方的回答是"Fine,thank you.And you?"而中国人和朋友或刚认识的人见面时,常用"您好"或"你好"来问候.此外,大多数中国人常以"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问候相识的人.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什么?说起这个话题,一时不知从何提笔。记得读本校同仁的一篇《问候》时,对其中一句点睛之笔印象最深:问候无时不在,问候无所不在。由此联想,脑海中就迸出来一个观念:课堂无时不在,课堂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一年级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初级学生在口语课堂中的话题选择情况,并对各种话题选择情况和不同性别在话题选择上的差异及不同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目的三大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几点基于话题的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言谈的禁忌     
忌在公共场合高声谈笑在公共场所与人交谈应轻言细语,声音大小以对方能听清为宜,不要相距很远高声交谈,也不要在大厅里、旅馆走廊里远距离打招呼、问候,而应等双方走近后才问候致意。忌谈论令人不愉快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什么?说起这个话题,一时不知从何提笔。记得读本校同仁的一篇《问候》时,对其中一句点睛之笔印象最深:问候无时不在,问候无所不在。由此联想,脑海中就进出来一个观念:课堂无时不在,课堂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0.
赵莉 《黑河教育》2013,(5):69-69
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话就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学生学好英语很有必要。一、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一)问候方面熟悉的人在见面时都有打招呼的习惯,这是世界各族人民共有的行为。只是问候的内容和方式不同而已。在中国看到熟人外出,我们通常会说:出去啊?去哪里啊?  相似文献   

11.
招呼语是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招呼语呈现出时尚化、现代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招呼语相比,现代招呼语在话题选择和句式选择方面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变异性特点。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使用恰当、得体的招呼语显得特别重要。交际活动中,招呼语要受话语构建、话语理解、话语角色、语言环境、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对中英问候语的特点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隐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用实例证明不同的社会生存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语言的使用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类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在交流时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招呼语和称呼语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中两者的语用差异,能使读者对这种差异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起桥梁作用的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学习者也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Daily Greetings may be the commonest expressions between people.Recently,a lot of scholars have begun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But they seldom explore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From the cultural points of view,this paper had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et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existing in greetings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7.
问候语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然而其话题内容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对英汉问候语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失误,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日语寒暄语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语言及化的独特性引起了研究的日益浓厚兴趣,其寒暄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独特性,分析、探讨日语中寒暄语的结构特点、语义特点,并与汉、英语言中的寒暄语相比照,展示了日本语言化之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语言在不同化中的语用差异成为跨化交际中的障碍,从称呼用语、打招呼用语、礼貌用语、介绍、问候、寒暄及告别等方面分辨英、汉语的语用差异有利于跨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龙王公主》和《海的女儿》分别出自中国的陈玮君和丹麦的安徒生笔下,不同的文化圈造就了作家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心理,进而或隐或显的影响到其创作的风貌。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都是自身文化的反映。文章致力挖掘这两篇题材相似的文学作品因作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对两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西方在长辈与晚辈关系、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