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上.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理解。但笔者认为在这些解读中,少了从"人"的角度去解读,没有关注文本中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3.
杨燕 《文教资料》2012,(34):101-102
《荷塘月色》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其教学应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笔者对《荷塘月色》有了一些粗略的教学设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人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对其教学启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散文能体现最真实的作者)、从《论朱自清散文》出发对《荷塘月色》写作手法的多元探讨。以此来向各位教师请教。  相似文献   

4.
马丽花 《考试周刊》2011,(91):44-45
作者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提出了文学教学内容的指向是"看那一园灿烂的葛藤花卉",即细读文本,欣赏言语本身的观点,并从教学实践中选取了《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经典散文的不同教学设计来对比例证,进一步论证观点。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写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朱自清美文中的经典,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荷塘月色》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契合了当代人普遍的社会心态,"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符合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江南生活的追忆体现了当代人的家乡情结。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经典名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面上看,《荷塘月色》并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却也不易,需要用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著名学者孙绍振说: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  相似文献   

9.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明佐 《教书育人》2006,(12):24-24
笔者担任了一次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竞赛的评委,参赛课题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与王实甫先生的《长亭送别》。总体感觉老师们的课上得比较精彩,各有特色,都使用了多媒体,有的老师还自带了笔记本电脑。但细细想来,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妨放大一下,乃至设想下去——如果平常的课也都这样“鼠标点点点,画面飞飞飞”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于1927年在《小说月报》发表,且1931年被选进民国教材《新学制中学国教科书初中国文》中,在这之后《荷塘月色》就一直被列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荷塘月色》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有关该篇文章的研究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大部分的研究内容是围绕着文本解析和教学解读展开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从民国至今约九十年的解读成果,窥视不同时代该篇的教学解读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变了多次,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是每次必选,是一篇备受教材编者和师生重视的经典作品,那么,这篇作品到底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呢?  相似文献   

14.
解冻的情诗     
《荷塘月色》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的一段情诗《采莲赋》 ,多少年来一直被中学教材删去 ,时至近两年才“解冻”。这首“解冻”的情诗在《荷塘月色》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章节。有了它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有了它才能体现全文在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而追求理想世界和艺术上的完美恰是《荷塘月色》的绝唱。你看那淡淡的月光下 ,像牛乳洗过一般的田田的荷叶 ,星星点点的荷花 ,四溢的荷香 ,微风吹过闪电般荷叶上的波痕 ,是那样的优美和恰到好处。但那毕竟只是恬静的自然世界 ,还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  相似文献   

15.
上《荷塘月色》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荷塘月色》抒发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虽然语言优美,但我不喜欢。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语文读本》中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抒发的是那种顽强惊人的生命力,带有着浓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使我读后感觉内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写景抒情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缜密细腻,意境清新委婉,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文本中的描写极富艺术特色,为写景抒情增色不少。下面笔者就《荷塘月色》中的描写艺术做一些探讨。一、描写景物时,作者善于把思想情感、生活感受与自然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丰满而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清新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大多数的评论者都认为这是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是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的向往”。《荷塘月色》一文正是由这两个世界构成的。而我在教学中发现,文中描写了三个世界,即烦躁的现实世界、宁静的自然世界和理想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中庸直指》透显出蕅益对《中庸》一书的独特见解。他以佛教天台宗"性具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兼具善恶,由此而来的"道"有仁与不仁之分,故"修道之谓教"显得格外重要。而修教的法门是"慎独",目的是让"性"中本有的"诚"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9.
"虎妈"的话题,无疑是由冬至春、席卷美国的一场"沙尘暴"。但这一话题,也并不为所有美国人所知。在笔者所任教的大学,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何为虎妈,但教授们对此都有着相当的了解。笔者的美国同事说,这是因为年轻一代早已不再看杂志、报纸,恐怕也不大看电视新闻,而对知识分子或教育界人士而言,这无疑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二月,笔者的系主任特别转来一篇发表于《国家》杂志上的文章,题为《虎妈综合征》。系主任告诉我,《国家》杂志是美国知识界一家非常重要的媒体,虽然对外的知名度并不如《纽约时报》或《时代周刊》那样显赫。  相似文献   

20.
魏加尧 《考试周刊》2012,(26):47-48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原因何在?"文眼"内涵是什么?怎样确定其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作者还是趋向于"各种矛盾说",因为她最符合作者的感情经历和心路历程﹐所以倾力在异乡为自己营造了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