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完形感知是人们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整体反映。语言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完形感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被人们再认知的对象。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作用体现在人们对信息的简化过程中;对语言意义的解释作用体现在人们能以自己的经验使抽象的语言符号成为形意结合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有:声乐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被广泛关注,但系统性研究不足;忽视对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过分关注声音效果或情感表达,缺乏整体性思维;倾向主观感受语言,忽视让学生"唱自己"。声乐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对声乐教学语言研究的高要求使声乐教学语言系统性研究不足,歌唱发声器官的非可视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歌唱运动的特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整体性思维,歌唱的个体差异性使声乐教学语言倾向主观感受。声乐教学语言改进措施是:构建整体性思维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前提;遵循心理学原理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基于歌唱原理准确选择并完整阐释教学词汇;强化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提高指导效果;应用可视化新型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3.
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使输入的语言信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需要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修正。只有输入的语言符合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才能使其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4.
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使输入的语言信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需要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修正。只有输入的语言符合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才能使其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即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主体思想感情的表达。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和工具,是在时间的序列中绵延的线条。于培杰说:“语言的线型性质使它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必须改变、扭曲对象的实际状态:共时性的现实存在变成了历时性的语言流动,三维空间的形体,被挤压到一维时间的线条中去。”  相似文献   

6.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汉、俄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 辞格比喻,能使被描述的事物生动、具体,使深奥的事物或道理浅显易懂。所以,在俄语教 学中,加强修辞知识的学习,以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芸旖 《家教指南》2004,(6):57-58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另一种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这种非语言行为既能表露一个人的意志、性格和情绪,又能表示某些意图。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目光的透视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柔和、热诚的目光会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瞪着大眼、斜着眼则会使孩子产生自己被鄙视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  相似文献   

8.
刘李 《安徽教育》2012,(6):38-39
<正>《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英语教学在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新课标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味、感受生活。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北师大版)是  相似文献   

9.
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使输入的语言信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需要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修正.只有输入的语言符合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才能使其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先锋派作家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语言模式,让他们的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陌生的面孔:句子成分多重并列;语体变化;无句逗和随意句逗;小说写作近程的被述,等等。然而,正是这和陌生化,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审美刺激,尽可能多的能指拓展了主体审美对象的可能世界,使其在接受近程的再创造之中荻得一科独特的审美效果。传统小说也只有在这种新的小说语言形式被读者逐渐认同之后,得以更新和发展,这便是新时期小说语言实验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新疆大学哈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来研究被试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状况,因变量为反应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及结论:在实验一中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实验二中同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与测验阶段被试出现了同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没有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效应。结论:非熟练汉—哈双语者哈萨克语与汉语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储存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共同存贮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自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认真思考。语感具有人文性特征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从语言的"说"中产生的,因为语言使我们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身。人一生下来就被交给了语言,在语言"寂静的轰鸣"声中形成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强调了师生互动,而且突出了生生互动,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交流互动为主要途径,使学生积极“动”起来,在合作中真实地应用英语语言。英语课堂中这种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际能促进学生运用语言,学生也能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 ,结合四级英语培训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大量地输入可被理解的真实性材料 ,同时 ,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使其在积极主动中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刻。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它是绝妙的华章。“伟人英雄,歌以吟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以修身;平民百姓,识以养性”。古诗词用词精辟,比现代诗更讲究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不但可以使幼儿初步欣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美,而且能使幼儿感受到祖国语言艺术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七十年代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引起了语言教学思想的大变化,外语教学在这种宏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了以培养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人们对语言教学观念的改变及社会经济文化的需要使交际教学法成为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被认为是当今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然而每一种教学法并不完全直接作用于教学.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AlanMaly,1992).交际法施教过程中往往注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忽视策略能力的培养.然而,策略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小说的成功,归功于作家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他以语言的丑陋和颓废之美、舒缓的文风、错综的语体美、人物语言高度的个性化,再现了被历史遗弃和赶下宝座的天潢贵胄及其不肖子孙的式微命运。他的文学语言,契刻着浓厚的文化乡愁,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事沧桑感,使读者深深体味到人物命运的多舛,以直取人生真味。他以文学语言为魔棒创作的精品小说,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在整个华语文学圈,白先勇小说的语言具有经典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龚晓睿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43-45,48
英语诗人狄兰&#183;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183;曼德尔施塔姆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确立语言本体性切断能指与所指的常规联系,使语言在能指符号永无休止的异延中辐射出无穷意义。二者以异延的语言营造异延的诗境,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赋予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