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对课改语文教学"淡化文体"的反思1.淡化文体的成因分析"淡化文体"的提法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提出到泛滥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淡化"提法的事与愿违。当时,中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模式化倾向,中考和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测评过分看重和强调文体。于是,学生可以不考虑所写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真情实感,只要按照作文题目要求,"填充"甚至是"凑成"相应文体的模样就可以得高分。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印象才军与我同乡,都是上虞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养的,不仅在肉体,也在精神。咱俩既是同乡也是同道,是一起走在语文道上的行者。我们为语文出家,我们在语文之庙修行。思者先行,行者无疆。我们在一路行进中拣拾起一个个语文之贝,也留下了一个个或浅或深的脚印。——王崧舟自2009年以来,我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和研究,最初仅仅是对自己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挑战,想看看自己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无论是语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还是选拔性的中考,大都以话题作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还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标明"文体不限"的字样。于是乎,我们阅卷时就发现了一大批说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议论文不是议论文,而又并非散文、说明文之类的"四不像"文章。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4.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崽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些教师在解读文本、设计课时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会在有意无意中缺失基本的文体意识,对一个个独特的文体所承载的知识鲜有教学思考。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学目标都隐匿了关于文体知识的初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掌握语文学科规律的熟练程度,促进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从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溯本求源,关注文体基本特征;行之有法,分类渗透文体意识;掌握规律,解析文体应用研究;拓展巩固,渗透文体意识滋养对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培养较强的的文体翻译思维能力是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在《笔译》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首先对文体的概念以及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译》课程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原文理解阶段文体意识的培养以及译文表达阶段文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树立观念、确立方法、分类渗透三个角度探讨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9.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一、小处入手求创新 学生对教材的研读,往往失之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若能引导其从小处入手,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作品,则能使其获得独到的理解与认识。如《祝福》,可设计《细微之处看(祝福)》的研讨题目,让学生充分挖掘小说的“细枝末节”,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与主题。  相似文献   

12.
宋文梅 《教师》2024,(5):18-20
针对不同文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探究不同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章阐述了文体意识的基本含义,概述了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分别从故事类文体、科普类文体、诗歌类文体以及经典文学出发,探究了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和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0):19-2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意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中“淡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学生在个性和创新写作等方面留出了空间,随即各种形式的考场作文不断涌现。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材选文成了媒体的热点话题,其中“教材选文的真实性”一度引发了热议。《陈毅探母》(苏教版)就是被热议对象之一。有人认为在陈毅相关的传记与历史书中找不到相关记载,文中对话有杜撰嫌疑,而且文中一些细节不可信。教材编委会的回应中提到该文选自《陈毅的轶事》一书。何谓轶事?轶事就是不载之于正史,但群众喜闻乐道的零星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对情节与细节进行丰富和加工,使之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很多的轶事来自民间,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是师生共同面对的文本。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树立极强的教材意识,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从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确定教学重点的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教材,注重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四个方面谈对树立"教材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淡化文体”教学的倾向,致使学生的文体知识匮乏、文体意识淡薄、文体能力不足,这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一度成为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刊物曾集中编发了讨论文章。随着“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如何加强文体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特级教师祝禧认为: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又是在文化的土壤中生长着的,如果语文课沦为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必然会失去语文本身的特质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文学翻译教学的特点及问题,论证MTI文学翻译教学中文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和途径。MTI文学翻译教学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理论教学应在传统翻译理论教学基础上引入文体学理论,实践教学应涵盖练习的选材、批改、评讲及课程反思等环节,从而加强学生翻译中的文体意识建构,提高MTI文学翻译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猫》的两次教学为例,论述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教师增强文体意识需要打破与专家理论的隔阂,教会学生按文体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本分,语文教师要警惕精彩的“怎么教”对“教什么”的蒙蔽.  相似文献   

20.
语体也属于言语,而言语则取决于人们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取决于人对语言和实际方式等语体的学习程度,而人的年龄决定着语体的程度。当今我国的语体研究主要是关于不同年龄段语体特征的解释,而小学时候是培养语体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刚刚从父母的怀抱"挣脱"出来,对现实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很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而学校没有关于学习语体的课程,那么学生的语体只能从生活的养成,从而毫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