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以课程标准之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为核心的理解与诠释,使教学从“非语文”“泛语文”中走向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理解、品味、积累语言,并学会迁移运用”等术语频繁出现在教学目标中,成为教师开发教学内容的标尺.虽然指向“言语表达”为中心的方法论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仅仅固守言语方法的训练而忽略文体的阅读取向,背离文体特征,仍显削足适履、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2.
林飞 《考试周刊》2015,(52):29-30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母语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轻松自如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者认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指向"语用",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作者根据《新课标》中年段教学目标,重组年段训练点,深入挖掘文本,选准语用训练内容进行教学,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中年段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如:练习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仿写典型独特的段落结构;习得常见的谋篇布局方法;临摹常用经典的语言手法;巧用课文留白,训练学生语言,等等,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点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课堂问题设计的指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读懂语言之“意”,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的。因此,着眼语用,引导学生揣摩表达就要成为课堂问题的指向。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的问题,着重从在课堂中渗透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结果评价的研究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想象,运用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模糊,加上重阅读积累、轻表达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年级习作课堂往往变成由教师拟定习作题目或范围,提出习作训练的要求,而后对学生习作选材、段落结构、遣词造句等进行详细指导的模块组合。这种由教师向学生发出习作"指令"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对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3,(78):37-38
2011版课标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了语文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一是咬文嚼字,挖掘语言训练点;二是二次开发,捕捉语言表达点;三是关注篇章,寻求语言内容共生点。只有精研文本,关注"语用",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才能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如温儒敏教授所谈到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是语占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8.
文章因细节而生动,课堂因细节而精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善于解读课文的细节部分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又能使教学提领而顺,让课堂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外语教师接受任务型教学理念,把任务型教学途径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而任务设计与实践是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课堂任务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深刘领会任务型教学的真正内涵.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设计出体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任务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问题足课堂教学的强大动力,缺乏问题的课堂是缺乏张力的。设汁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够体现学习目标的问题足教学设计的核心指向,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目标片面化、教学活动浅层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即:整体建构学习框架,解析单元内板块间的关联,提炼主题意义;有序制定目标体系,综合架构课时目标,巩固语言知识;分层实施学习活动,指向迁移运用,发展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语言具有个性化特征,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借鉴和学习,对教学语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帮助学生内化学习认知,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追求目标。教师利用多种教学优化设计教学语言,提升信息技术专业性、生动性、科普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78):32-3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练笔能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求。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课堂随文练笔中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能反哺、深化教材文本理解,还利用文本丰富的题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练笔空间,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谷自强 《阅读与鉴赏》2010,(6):32-32,2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学习语言,“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说”的训练却往往被忽略。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杨孙涛 《新疆教育》2012,(23):104-105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新课标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6.
侯巍 《考试周刊》2013,(81):153-153
高中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化学课堂.有效的化学课堂使教师教得高效,体验教的幸福.使学生享受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堂导入.或者课堂导入不合理,枯燥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则很容易让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的经验,简要分析当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语文教学“语言是基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学是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个特点,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和学习,通过教师课堂板书的严谨、规范和准确与学生语言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诵读的音准、断句、流利与学生普通话语言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赏析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与学生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应用、示范与学生口头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师生教学双方的互动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64):152-153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良好地运用教学语言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有趣性。作者根据对教师的访谈情况,建议把握好声音语言的四性,同时辅以其他教学语言,将教学语言灵活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由于应试的压力和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语言学习而忽略人的品格、品质、品行等深层育人目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从学科育人的视域探讨英语主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指出通过定位主题语境、探究主题任务和领悟主题意义三个步骤来实现指向学科育人的英语主题层次递进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以高效能、低效能两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编码、量表等课堂观察法,从新课导入、语言呈示、对话交流、教学媒体运用四种教学行为,对高、低效能课堂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效能的课堂具有鲜明的任务取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内容讲授的清晰度和学生学习发展状况;高效能课堂中,教师的四种教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特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重点的呈示具有层次和逻辑性,环环相扣、富有条理;对话交流环节设问质量较高,偏向于提出开放型、追加型问题,层层推进,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向教学目标;多媒体使用少而精,以要点式呈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