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也是拉开了林黛玉生于斯死于斯的贾府生活的序幕。曹雪芹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和一般小说序幕没什么两样,但纽楼梦》毕竟不是一般小说,习惯于“一石多鸟,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小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作者借助多个视角展现了贾府的概貌及相关人物。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三人称之下多种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明确曹雪芹多角度叙述场景、刻画人物、构思情节的方式,探究作者如此布局的巧妙之处,从而管中窥豹,明确叙事视角的转换对小说的重要作用,感受《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该允许课堂出现“意外”,更为重要的是,出现“意外”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搪塞,不是回避,更不是训斥,而是勇敢、坦然地去面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回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脂砚斋评曰:“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保留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为高中语文传统经典课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大家都非常重视。但多数做法都是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按小说阅读套路从环境到情节、由人物到性格进行分析,其中又有对贾府布局的描绘,林黛玉行踪的归纳,甚至吃饭时人物座位的分析等,显得繁琐,从而使教学陷入一种封闭性和模式化之中,丢失了对作品艺术魅力的感悟,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8.
陈琼 《学语文》2013,(2):52-53
《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主要部分,它在《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贾府的尊贵豪华以及与皇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亮 《语文天地》2013,(19):27-2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按照课标要求,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小说的赏鉴能力,学会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分析小说的内外环境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读懂小说文本,首当其冲要抓住文本的环境。小说人物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红楼梦》中有条线索:林黛玉在没去贾府之前就常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社会环境,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别父离家,走进贾府,就进入了一个特写的环境。她在贾府所过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与贾府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贾府社会环境的几个  相似文献   

11.
[文本说明及解读]一、目标要求:《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以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天活动为线索,为我们清楚地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其生动传神的辞令艺术让人获得无尽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小说艺术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文化瑰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李亮 《语文天地》2013,(10):27-2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按照课标要求,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小说的赏鉴能力,学会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分析小说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人物、意蕴入手,挖掘文本中的环境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探寻文本的意蕴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阅读的层面说,经典要"常读常新";从阅读教学的层面说,经典要"常教常新"。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客,其经典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我们在与其一次次的美好遇见中,是否真正做到"常教常新"呢?能否在细读中发现、走进并欣赏到文本深处美丽的风景呢?  相似文献   

17.
高语第四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姐妹及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一大批贾府亲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了《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为课文,如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作者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展示了荣国府的里里外外,描写又有重点,将贵族家庭的荣华富贵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与人物描写相互辉映,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天地。”(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潘红娟 《现代语文》2010,(6):140-141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篇目,因为它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红楼梦》的所有精华:文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筑的,医学的——可以说《林黛玉进贾府》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