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所教的语文课文中,《背影》是我最喜欢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的课文之一,尤其读到年迈的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亲自为儿子买橘子那一节时,我扫一眼课堂上认真听读的学生,总能发现有一些学生眼睛已酸,坐在下面悄悄地抹眼睛。
  本文的刻画角度真的是很新颖,选择通过"背影"来刻画父爱———尤其是在一个沉重灰暗又笼罩着生活的辛酸的环境氛围中,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年迈父亲动作艰难甚至可笑的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让多少人为这种朴实无华甘心情愿为孩子付出的父爱而潸然泪下?生活中,人在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时候,只注重前面表情、言语的修饰和美化,把光辉灿烂只留给了正面,往往忽视了背面,让背影始终处于原始状态。所以,背影所呈现的只有人故有的真实、朴素。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如同电影中一个特写镜头,拍得那么细,拉得那么慢,"攀""缩""倾"等这些准确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刻画了一个努力、笨拙而艰难的背影里,这一背影承载着太多的人生的艰辛和不易,承载着太多的沉重的爱和责任······仿佛凝重的父爱就定格于那一幕,让每个人为这个身体臃肿但仍不辞劳苦的父亲,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戴和怜悯之心。作者通过超乎常规的视角,刻画父亲的背影,让人产生深思,产生联想,获得感悟。所以本文着重刻画背影的第六自然段,为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情感,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的分析,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感受父的亲形象和无言的父爱,同时让学生得到写作上的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惊人相似的艺术形象:朱自清的《背影》和都德的《最后一课》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震撼人心、令人难忘的背影。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塑造了一个有浓厚、真挚亲子之情的父亲形象,在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作者没有采用正面的人物肖像描写,也没有音容笑貌的勾勒,而是着力写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特征——背影,那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的肥胖身躯,蹒跚地越过铁道,尤其是爬那边月台的镜头:“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背影,是父亲进入“老境”后,颓唐潦倒、饱经忧患…  相似文献   

3.
关于《背影》的主题思想,争议颇多。其中的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字里行间盈溢着真挚的父子之爱。的确,“背影”是父子深情的凝聚点。所谓父子深情,既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也有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爱戴。作者选择了一个“背影”,巧妙地把这两方面的爱融汇了起来。从父亲这方来说,在浦口车站与北去求学的儿子分别,从决定不送到终于去送,以及看行李、选座位、托茶房等琐事,已经表现出对儿子的关切与厚爱;然而,慈爱的父亲觉得还不够,还要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几个桔子——那肥胖的身躯、那蹒跚的步履、那笨拙而又艰难的动作,合成了儿子眼中“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  相似文献   

4.
朱红的橘子,蹒跚的背影,儿子的眼泪,有如一面明镜,折射出父子间的悠悠亲情。那位父亲为远去的儿子买橘子,蹒跚地穿过铁道,又艰难地爬上月台,抱着朱红的橘子回到车上。那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让儿子潸然泪下,也让我内心激荡,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爸爸。  相似文献   

5.
朱红的橘子,蹒跚的背影,儿子的眼泪,有如一面明镜,折射出父子间的悠悠亲情。那位父亲为远去的儿子买橘子,蹒跚地穿过铁道,又艰难地爬上月台,抱着朱红的橘子回到车上那肥胖的、穿着青靠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让儿子潸然泪下.也让我内心激荡,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爸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父亲喂上那边月台”的情景,特别是那一连串蹒跚动作的描写,把父亲“怜子”的感情全部凝结在苍老、笨拙的“背影”之中,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方法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评议。一、形象感悟法形象感悟是让学生遵循阅读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形象为媒介,以感悟为主要方式,达到对作品思想情感意义的把握。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紧抓“背影”形象,引导学生感悟。1.抓重点词句,初步感知形象特点。作者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做了具体细致的刻画。教学中,要求学生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如“蹒跚”“探”“攀”“缩”等,感受父亲情愿在铁道两边爬上爬下,做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的艰难形象,初步体会爱子之情。2…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上感人至深的一种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背影》,可谓妇孺皆知。文中所刻画的"父亲"那肥胖的、蹒跚的、慈爱的背影,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明代,也有一篇散文,同样描写亲情,同样饱含深情,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它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题目】朱自清永远忘不了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为他买橘子的背影。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难忘的背影?请你以《背影》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解析】八年级,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在文中细致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10.
想念父亲     
今天课堂上,我又一次领着学生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开篇读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喉咙发紧哽咽着,眼泪不禁滑落.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幻化成了我的老父亲——身材臃肿,腿脚不便,不说蹒跚地走,就是挪到门口院子晒太阳都呼啦呼啦喘着粗气.  相似文献   

11.
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的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都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其次,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也具有共同特点。“审美欣赏包括两个层次的心理特征:一是表层次的,属于表现形式,是审美主体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二是深层次的,属于内在心理结构,是当审美活动深入进行时,在欣赏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复杂关系和矛盾。”(引自《美学原理》)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的心理活动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个个表层次的感性认识。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析课文,并通过教师通俗易懂的分析或生动形象的描绘及学生自己的想像、联想而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读到描写父亲背影的那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结合文字就不难想像出父亲的背影,这就是表层的心理特征,后来再细细品味,由文中这样一位父亲的背影,想到千千万万父母的背影,进而想到自己对父母的关爱体贴是...  相似文献   

12.
唠叨进行曲     
自从读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脑海里总是闪现着“父亲”那蹒跚的背影,还有那袋蜜味芬芳的橘子。“父亲”那笨拙的脚步虽然有点滑稽可笑,可那却是父亲对儿子爱的丈量。  相似文献   

13.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人 ,无不被作者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所感动。其中 ,作者用“蹒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步态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父亲的个人处境和爱子之情 ,属于成功的步态描写范例。何为“步态描写” ?它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 ,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 ,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充分用好这一“武器” ,以达形神兼备之效。下面就是一篇学生习作中的一个步态描写片断 :“口当口当 !口当口当 !……”下课铃终于响了。…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让我立刻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父亲那肥胖蹒跚的背影被永远地铭刻在儿子的心中同样的,母亲那慈祥而沧桑的双手也让作者流下热泪。两篇文章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可都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家乡古镇一堵斑驳的石墙上,一张题为《老路》的黑白照片深深吸引了我。照片上显示:大雨滂沱,一条黑油油的泥泞路,让行人无从下脚,一位父亲挽着裤腿弓着腰,背着一个小孩,踩在近半膝深的稀泥里艰难前行着……看着父子俩艰难跋涉的背影,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听父亲说,那是他儿时从家里出发至乡镇赶集的唯一一条路,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父亲,当年他3岁。  相似文献   

16.
读过《背影》的人,无不被作者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所感动。其中,作者用“蹒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步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父亲的个人处境和爱子之情,属于成功的步态描写范例。何为“步态描写”?它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  相似文献   

17.
1.突出特点 ,抓住关键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宁鸿彬老师讲《背影》 ,紧紧围绕“背影”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1)课文几次写“背影”?(学生回答 :四次。)(2)四次写“背影” ,写了几个“背影”?(学生回答 :两个。)(3)四次写“背影” ,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 :两次实写两次虚写 ,实写一详一略。分别从四个角度写“背影” :思背影 ,望背影 ,找背影 ,现背影。)(4)为什么详写第二次“背影”?(学生回答 :详写这段“背影” ,表现父爱。)(5)“我”为什么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学生回答 :父亲年高 ,体胖 ,…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背影》共有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最重要的一次是父亲车站买橘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9.
<正>朱自清是著名散文大家,其作品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回忆性散文《背影》潜藏着独特的情思,本文拟从情感隔膜与沉重之爱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情感隔膜《背影》中的情感渲染是有目共睹的,文章刻画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爱的怀念,这是一种双向流动的爱,具有生命的温度和力量。但是在这种“爱”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8月17日,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程春雨老师,在克什克腾旗上了一节语文课——《背影》。程老师跟学生一起深入阅读《背影》的时候,我坐在学生身边,聚精会神地观察和倾听,试图读懂这节课堂。先有教师的深度阅读,才可能有学生的深度阅读。张华教授说,视角是世界本身的特性。读《背影》,把视角定位在"父亲"上,是一种视角,也是大多数人阅读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