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评点,尽管由于新的阅读和批评模式的生成而逐渐淡出了小说读者的视野,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研究个案,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国演义》评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如果我们要对《三国演义》评点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可以发现,这一研究至少必然会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三国演义》评点的版本分析,《三国演义》评点的主体研究,《三国演义》评点的文本阐释;在逐个深入研究的同时,推进并形成整个《三国演义》评点的立体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是我国封建社会较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所评点的《水浒传》,很早就在国内流传,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对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观点,长期以来便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近几年来,在批判继承文学遗产工作中,有些人提出应该予以重新评价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历史地具体地来研究一下金圣叹是怎样评点《水浒传》的,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观点,也有利于清醒理解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学批评的实质。本文试图就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批评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3.
执教《浪之歌》这一课时,进行到了评读这一环节,一个意外出现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具体的评点一下吧。"当班里最擅长演讲的同学范读完后,我问道。  相似文献   

4.
王望如评点《水浒》,从前学界研究甚少,重视程度不够。王望如对《水浒》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重要问题,都在评点中作了很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有很多论述非常精辟,这对我们研究和阅读《水浒》都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王评并非仅就《水浒》而论《水浒》,而是经常联系社会现实,拓展了《水浒》评点的内容。王评虽然深受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影响,但对《水浒》同样有着自己的独到领悟和见解,对金评既有所匡正,也有所超越,成为《水浒》评点园囿中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因评点《水浒》而蜚声文坛,但对于他评点《水浒》的是非功过,学术界至今仍众说不一。下面我仅就金评《水浒》中的弦外之音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也便休”。这是金评七十回本《水浒》用来结束全书的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实际上这是金圣叹评点《水浒》结束时痛苦心情的表白。这说明在明末“开门视天,云墨如磐”的黑暗时代,在厂、卫特务横行天下,文网密布,“张口犯刑律”的“寒夜”,评点《水浒》,不得不用曲笔来  相似文献   

6.
冯曼 《留学生》2013,(11):28-29
我作一首诗表达一下我的心情,这首诗叫《走向明天》: “百年的欧美同学会,1913年开始了历程篇章,留学报国、团结奋斗的团体,我们和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我们不断探索前进发展。看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孜孜学者,为国家强盛,  相似文献   

7.
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学者非常重视对《左传》的学习,总结《左传》特有的文法。方苞评点《左传》以义为经,以法为纬,注重对《左传》文章段落结构分析,这种独特评点方式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李文渊师事方苞,他对《左传》的评点在很多方面都与方苞一脉相承。当然李文渊的评点也有独特之处,他更加注重从篇法的角度梳理出《左传》在段落上的起承转合关系,他的《左传评》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分析也比方苞深入。  相似文献   

8.
王望如评点《水浒》,从前学界研究甚少,重视程度不够。王望如对《水浒》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重要问题,都在评点中作了很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有很多论述非常精辟,这对我们研究和阅读《水浒》都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王评并非仅就《水浒》而论《水浒》,而是经常联系社会现实,拓展了《水浒》评点的内容。王评虽然深受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影响,但对《水浒》同样有着自己的独到领悟和见解,对金评既有所匡正,也有所超越,成为《水浒》评点园囿中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的评点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之有评点,不始于金圣叹;但因金圣叹之评点《水浒》、《西厢》,从而确定了评点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并由此出现了一个队伍庞大的评点派.从明末清初直到晚清,始终不衰,正如廖燕在《金圣叹先生传》中所说: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又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中也说:杭永年仿金圣叹笔法,批《三国演义》,似(?)效颦……《金瓶梅》以淫说法,彭城张竹坡为之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可以继武圣叹.所以,将金圣叹誉为评点派的奠基人,那是毫不夸张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时有恒先生捐赠给我院图书馆的大批图书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手写本《清毅先生谱稿》和康熙六十年辛丑盂夏次修《张氏族谱》刻本,都是清代初年以评点《金瓶梅》知名的张竹坡的族谱,而《清毅先生谱稿》,为我们今天研究张竹坡的家世、生平、著述以及他评点的《金瓶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手写本《清毅先生谱稿》分装八册,封面尚完好的三册分别标明卷次为“一卷”、“四卷、  相似文献   

11.
《古文观止》中《左传》选文及评点建立在《古文析义》基础上,《左传》评点里程碑之作《左绣》也从人物评点、辞令评点、文法评点等方面继承《古文析义》。综观清前期《左传》评点,《读书堂古文晨书》《正谊堂古文汇编》《古文析观详解》等都可见对《古文析义》的借鉴,其时众多坊刻本也反映出对林云铭《左传》评点的广泛引用。林云铭《古文析义》可谓清前期《左传》评点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2.
《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林兰香》的成书年代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在康熙年间;一种认为在道光或稍前;一种表示不能确定。本文从《林兰香·序》中所透露的“以不奇为奇”的创作思想及寄旅散人评点中13次提及“前明”这一现象,推断作者(或评点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又从评点中出现的康熙初期邵飞飞的诗句“马粪如香细细添”,推定《林兰香》的成书年代当在康熙初期的1676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历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明代出现评点《史记》的热潮。从当时《史记》评点主体身份来看,评点者同时具有“文人”和“士子”双重身份,导致《史记》评点批评体现两个精神向度。以茅坤的《史记抄》为例,一是审美批评,主动进入作品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从“文”的角度打量批评的对象,包括了批评姿态的“同情的理解”、评点符号的不言之言、评点过程的文情激荡的特征;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体现了关注社会政治、匡救社会危机、抒发自己内心怨愤的“士人”情怀。这些评点的精神向度形成了一个与《史记》文本相辅相成的又一重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刘辰翁是最早以评点形式评论庄子的学者,其所著《南华真经点校》从“画”、“味”、“奇”等审美范,畴对庄子文学性进行了欣赏,别开生面,在庄子散文评点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小说《白鹿原》因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蜚声文坛,迄今为止,《白鹿原》累积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认为是当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前不久《白鹿原》又推出了评点本,评点《白鹿原》的文学批评家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这次评点的内容。雷达表示:“我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6.
杜诗评点是杜诗学史上数量繁夥且独具民族特征的文学批评形式之一,一直以来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系统的梳理。历代公、私书目是著录杜诗评点的主要载体。杜诗评点伴随着杜集定本的形成而逐步发展和兴盛;唐代以来史志书目的杜集著录是杜诗研究的晴雨表,反映了杜诗研究的实际状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虽著录了不少杜诗评点之作,但在具体评判中多持贬抑态度;历代私家书目则相对比较重视杜诗评点著作的采撷,尤其注重杜诗未刊评点的著录。根据公、私目录对杜诗评点的选录标准和著录概况,可以管窥出目录学视阈下历代学者关于杜诗评点的观念嬗变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7.
莫烘霞 《广西教育》2012,(21):42+49-42,49
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具有悠久传统,我国古代有不少学者的著作就是对他人文章所作的批注。比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  相似文献   

18.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步入初中,我们在阅读方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曾经的童话、寓言已经不太适合我们,而有些名著对于我们来说又过于深奥.这时,最需要一本令我们信服的刊物,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当我看到《初中生》杂志时,顿时眼前一亮,这本装帧漂亮、内容丰富、格调积极向上的刊物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啊!它里面的美文美图,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放松一下;里面同龄人的优秀作文以及作家和老师的评点,义让我们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升;还有那些推荐的好书也让我们的文学底蕴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20.
邓老师:上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祝福》。首先,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我们在虚拟课堂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自主研读。第一阶段,对小说单元的三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进行整体感知,同学们自主选择篇目写读后感。第二阶段,评点鉴赏,写对联概括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第三阶段,针对学习平台中同学们的焦点问题,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在机房里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