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凭箜篌引》作为李贺诗歌的代表作,意象跳跃、意境诡谲,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为了提高学生鉴赏李贺诗歌的水平,文章以《李凭箜篌引》为例,采用自读、讨论、表达、吟诵等小组学习方式,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赏析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对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对比赏析、涵泳品味等方法加以突破,引导学生鉴赏“悄无言”与“秋月白”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实践的效果却并不显著。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李凭箜篌引》为例,来谈日常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主要从目标设定、提问方式、小组讨论、内容安排等方面来改进课堂上的一些"低效"做法,以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杨俊叶 《学周刊C版》2011,(5):203-203
有人将音乐定义为“感情的速记术”“情绪的语言”,不是没有道理,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文字,其难度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音乐的诗歌只有一小部分,且大多出现在唐朝,存这其中就有不少佳作,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课。由于这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各高职院校对此课的理解角度不同,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如何传授诗词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人文素质,进而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古典诗词鉴赏”课的整体教学设想,包括教学目的的提出、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要求以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6.
古代较为完整地描写音乐并能达到一定境界的诗歌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自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这三首诗歌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难于捕捉的声音(琵琶声、箜篌声、古筝声)这种抽象感觉借助联想和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容易感受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表现了弹奏者精堪的技艺。艺术感染力很强。但三者又有不同之处。李诗更多地对于乐曲及其效果的摹绘.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情思。  相似文献   

7.
王翼 《语文知识》2015,(4):32-34
《琵琶行》是中唐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与《长恨歌》齐名,被誉为他的艺术双璧。千百年来,《琵琶行》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空中,为世人瞩目,为世人痴迷,为世人膜拜。人们吟诵,人们深思,人们玩味,它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就连唐宣宗李忱都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褒奖,清代张维屏也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的感叹。可见,它有极强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8.
十五国风是《诗经》的精华,它对中国诗歌的体裁、用韵、艺术表现手法、语法修辞、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冬钱 《教师》2014,(16):90-90
正有教育家说:"语文是生动生活的再现,是人类心灵升华的舞台,是活泼的情趣乐园,进入那人类精神的宝库,我们以及学生们都应该乐而忘返。"这本应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正常的情形,然而,现在也被应试教育取代了,使得课堂教学缺少诗情画意。其实,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认知。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兴趣,才能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真切的体验,教师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  相似文献   

10.
高云 《学子》2014,(18)
正我们每天总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风吹雨落、虫吟鸟鸣,这是天籁之音;交谈争吵、机器轰响、琴筝和鸣,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制造声音。不论是自然之声,还是人类之音,能让人愉悦、引人悲欢的都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明的作家善于在自己的诗文中描摹声音,使读者见其文而闻其音,闻其音而入其境,入其境而知其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等经典诗句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苏云 《语文天地》2009,(12):58-59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赏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诗歌鉴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嵩的"中国风"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意象很有研究价值。以下从意象入手,对歌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同时探讨这些意象以及一些典故、成语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和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脚诗宋词,浸濡着“洚陛的智慧”和“生命的体验”,弥漫着“真”与“善”,给人最真切的美的体验,以持久、细腻、真挚之美倾城倾旧,感动人类。但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很难指引着学生深入这座“宝山”,去探骊得珠,去寻美探幽,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感觉是“很敬畏”“很麻木”,甚至敬而远之,干脆不去选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歌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与流行的现代歌曲相融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因此,本文从"中国风"歌曲的艺术特色以及审美价值的角度进行探索,以期为将来的音乐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学周刊C版》2010,(10):205-20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礼记》中记载的一首祭祀歌谣到《诗经》《楚辞》,从“建安风骨”到“太康诗风”,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音乐与台湾现代派诗歌不仅血脉相连,而且殊途同归。历史的隔阂造就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特有的文化乡愁,并逐渐衍化为台湾的文化传统,"中国风"音乐便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对"传统与现代"、"西化与民族化"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风"音乐和台湾现代派诗歌最终选择回归传统,并试图用古典情怀来构建现代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在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更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侵染,充满了浓郁的后现代气息,体现出流行文化鲜明的时代性。方文山的这类歌词反映出:大众文化流行时代,人们已然不愿意记起曾经的深度与历史感,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被彻底的消解与颠覆,而强烈的个性意识无法遏制地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中、高考语文试卷加大了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考查力度,题型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分值定为8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要加大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和备考力度。怎样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经过多年高三教学总结的“三审”“四品”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颇有成效。在此,愿与语文界同仁互相交流,以促共进。  相似文献   

20.
刚布置完练笔的话题"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此次的练笔速度很快。课间,教室里"周杰伦"、"许嵩"歌声不断。课后统计下来,喜欢许嵩歌曲的人最多,可许嵩何许人也?我倒不知道,赶紧上网查,找到学生喜欢的《千百度》《断桥残雪》等,增长了不少学问,发现歌坛上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