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11,(9):66
<正>2011年8月12日,由《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实施、国家广电总局认定的全国广播业综合实力大型调研评估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广播媒体同仁100多人参加了发布会。如今的广播媒体两台合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制播分离正依次从单个或多个节目制播分离、节目制作部门制播分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记者直接参与口播新闻,把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给听众,已成为广播改革中的一种喜人景象。 但是,记者口播形象如何?我们需要怎样的记者口播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应该关注的时候了。 从广播、电视的现状看,对记者口播,很多人更多的是把它当作实现创意和节目招徕的一种形式,甚至仅仅作为手段,认为“口播不就是一种播法嘛,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口播就一定有人爱听”,因此忽视了记者口播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常此以往,手段、工具的开掘必然乏力,江郎才尽,行之弗远。 当我们队发挥广播特长、调动记者潜能的更高层面去关照、揣摩时就会发现,记者口播不仅是传播事实、阐发(稿件)主题、影响受众的一个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展示记者魅力的一种手段,它甚至有着堪与采写媲美的无穷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记者口播的声音形象代表着记者从业的媒体形象,反映出记者的德才学识。因此,广播、电视从业者,应当多去探究记者口播的内在规律。 记者口播依循的是广播听知规律,它的本质、特色、形象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传播在听众中的影响力日见下降,地市和县一级更是如此。一档广播新闻节目播出后,鲜有听众反馈。一天三挡新闻节目,优播与劣播、少播与多播、播与漏播,在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县境内竟然无人问津。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索广播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7):56-57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广播制播系统项目,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将视频领域的制、播、存网络架构应用到广播音频制、播、存领域,创造性的将传统电视台视频制作和播出的诸多概念和环节引入音频制作和播出中,构建了全新的、统一的广播制播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多种信息源,实现了广播电视双向应用与资源共享,广播、电视优势充分互补,广播电视业务紧密结合,同时兼顾网络广播、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节目,是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广播新闻不仅要创新内容,也要丰富播音语言样态。文章从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特点出发,介绍了广播新闻中的播与说以及两者区别,阐述了融媒体时代播新闻和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广播以声音为媒介,以说话的方式传递信息,表现为线性的播读。播读是广播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播读,因人数不同有不同的形态:自说自话,单人播读;互相对话,多人播读,为双声对播传播状态,播读方式的变化会影响受众的接受状态。  相似文献   

7.
池浚 《视听界》2000,(5):60-60
本文试从南京经济频率曾使用和目前南京电台各频率均已采用的广播广告套播方案,就现代广播广告的传播频度和与此相应的广播广告的策划,来谈谈套播广播广告到底能有多大影响和效果,能产生多大的价值,以供我们的广播广告从业人员研究。A企业。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社会餐馆,经营的  相似文献   

8.
李彦 《新闻窗》2013,(3):51-51
广播文艺节目以其独特的听觉魅力和收听便携性,丰富着听众的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占据着广播节目的半壁河山。然而,随着听众审美情趣的逐步提高和新的媒体的竞争,对广播文艺节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文艺节目,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广播文艺节目创新的必要性1.文艺节目的地位要求必须创新广播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综合走向了专业,从广播发展到了窄播,一个综合频率向多个专业频率发展,但无论是新闻广播,还是交通、文艺、生活等广播,文艺节目都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之页     
新疆军区去年在部队精简整编的情况下,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专职、业余报道人员共同努力,取得了新闻报道工作的较好成绩。截至11月中旬,去年军区部队共在全国性报刊和广播、电视台刊播文字、图片稿件六百二十六篇(幅),在自治区级报刊和广播、电视台刊播稿件四千三百多篇(幅)以上。这些稿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较好地反映了军区部队贯彻党中央、  相似文献   

10.
彭博 《中国广播》2006,(7):12-13
随着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广播走向“窄播”已是大势所趋。综合台唱独角戏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一批专业频率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听众,从而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听众群,形成了广播整体的竞争力。从全国各省市广播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出现的专业频率一般都是新闻、经济、交通,近几年,更加“窄播”的专业频率相继出现,如音乐、  相似文献   

11.
董敬红 《传媒》2016,(11):59-61
小众化传播也称分众化传播或窄播,与之对应的是大众化传播和广播。从字面上说,小众化传播也好,窄播也好,都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广播本义是以电波为载体,以大众化为特点的广泛传播。而今天,小众化传播成为广播特别是地方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且相关论述文章常常见诸报端。笔者仅从城市广播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对小众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月15口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丌播,拉开了中国广播事业改革的序幕,各地广播机构相继开办了经济台。经济台的开播,从节目形式到播出方式都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当时广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以后形成多频率的发展格局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央广播事业局于1958年12月23日到27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了全国中等城市新建广播电台现场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的46个中等城市的广播电台负责人五十多人.广播事业局地方广播部左熒同志,江苏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郁啓祥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交流了广播工作经验,并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检查和总结了1958年的工作。徐州台在会上介绍了多快好省地发展广播事业和组织宣传工作大跃进的经验。苏州、黄石、南通等市广播电台介绍了工作情况。在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徐州台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他们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业余编辑组、业余文工团、记者当促进派、节目“下放”以及利用电灯开放广播等问题,感到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14.
MF200多频中波广播发射机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主导研发的新一代大功率中波广播发射机,采用了最先进的直接数字驱动功放模块技术和多频自动调谐等技术,能在60秒内从一个频率切换到预设好的其他播出频率。该发射机已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五六一台进行了半年的试运行代播实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甲级标准,实测整机效率可达90%以上,已作为五六一台甲机房的公用备份机。本文对MF200多频中波广播发射机的项目研制情况及技术突破做简要分析,以期通过MF200多频中波广播发射机助力广播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菊 《中国传媒科技》2014,(8):117-117,128
现场口播是最能考验一位广播记者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广播记者需要扎实练就的基本功。分析了广播记者现场口播所要具备的三大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新时期强化广播记者现场口播能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广播编辑。深感要办好广播节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稿件的数量多与质量高又依赖于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记者队伍和业余通讯员队伍。就县级广播台站来说,建立和培养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业余通讯员队伍是办好广播节目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建立和培养业余通讯员的工作中。广播编辑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发掘和培养业余通讯员工作中可以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业余通讯员队伍是不稳定的。工作调动、职务变化、情绪涨落等都可能使一名经常写稿的通讯员停下手中的笔,而另一方面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7.
如今,广播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我国广播融入了国际窄播化大趋势.专业化办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多层次听众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适应了开发电台的服务、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展方略.广播改革从"广"向"窄"的转变正是要通过"窄播"达到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目的,这便是以"窄"求"广"."窄播"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著名社会学者乔治·吉尔德曾形象地把"广播"与"窄播"比做"公共汽车"与"出租汽车".  相似文献   

18.
当代各国国际广播播出量的比较分析洪沫当代国际广播已发展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的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性庞大事业。据统计,全世界开办国际广播的国家和地区已从80年代中期的78个增加到105个,国际广播电台共有160多座,每天所播用的各种语言共约15...  相似文献   

19.
华志广 《视听界》2002,(5):34-34
在风起云涌的广播改革大潮推进下.我因广播融人了国际窄播化大趋势。专业化办台适应了多层次听众的要求,适应了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特点,适应了开发电台的服务、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的自身发展方略。然而.我们不能以窄播化大趋势全盘否定“广播”的功能和作用。窄播化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电台全都是综合台所存在的节目不能适应多层次听众需求、广播单向传导和功能单一等弊端;但并非电台节目越“窄播”越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中心的播控系统已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播控体系发展。在广播播出工作中,如何综合利用播控中心的技术设备和人力条件,有效避免和解决智能化播控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播技术工作者思考和创新。本文针对智能化播控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对广播中心智能化播控系统的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