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以他的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闯进了仓皇无措的文坛。余秋雨的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转型时期的缩影和投射。因此,从他的作品创作过程的转变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人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学短论的形式,对散文文体的内涵、特质,新时期散文的审美追求,以及巴金、刘白羽、贾平凹、余秋雨等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六位散文作家的创作个性、基本风格等进行了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6.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7.
李瑞龙 《文教资料》2007,(35):28-30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独步文坛,影响深远,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他的学者散文创作是尤其吸引人们眼球的。在他的文章里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美感,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灵动、历史功夫的敏锐、思想内蕴的深厚,使得他在巍巍大观的散文界中更胜一筹,不可小觑。此外,有读者发现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有历史史料的偏差和误用,笔者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缺憾,但终究不会减弱余秋雨散文的浓厚魅力以及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所以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这不仅因为他学者型作家丰厚的知识积累,深邃的眼光,更国为他深入实际的观察和体验。同时,选择切合大众情绪的民族历史文化作为主题;运用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及虚实的巧妙结合与语言表达结构的合理运用等,也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苦旅》风靡海内外,余秋雨现象成了一个公众话题。文坛内外对此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纷纷撰文表达赞赏之情。但随着余秋雨散文创作的发展,这种褒扬的掌声并未一度持续,评论界也发出了某种争议的声音。余秋雨也正是在热议和争议下进行散文创作的变化与更新,探寻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入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首先,余秋雨在写作中始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高瞻冷峻的笔触贯穿全篇,人们往往能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一股学者书生气。他在文章中生动感人地叙述着历史…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20世纪20年代中期学术立场的“转换”.带有明显对“他”解构和对“自己”解构的特点。即他不仅有意避开“五四”激进派对传统化所采取的二元对抗逻辑思维和简单取舍的做法,而且他自己也由早期号召新学作家“模范”外国的“美”,彻底转向复古晚明的小品,凸现晚明小品的反抗、边缘、颠覆的社会功能,重新确认现代散的精神源头。解构也是在创构中进行的.而他创构出现代散理论话语,重视在口语基础上的“杂揉调和”,注意“涩味”与“简单味”,讲究“知识”与“趣味”的“统制”,其实也是对纯粹白话语言观的“解构”。因而,这种现代散:建观念的存在,本身就是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散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鹤逸,男,陕西汉阴人,云南大学教授。其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歌、散文、文学理论、译著等多方面作品,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源。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界仅将其作为研究其他作家的佐证材料使用。本文就现有研究成果,从生平、翻译作品、诗文创作以及其他研究四方面对其做以综述,以期引起学界对汤鹤逸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洛阳是欧阳修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洛期间,他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处于学习模拟期,故在洛散文首先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对韩愈颇多承袭。后在与尹洙的交往中,接受了其“简而有法”的写作主张。在洛散文又具有简洁明快的特色。在洛散文的句式虽以散句为主,但仍有较多骈偶,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文赋。  相似文献   

17.
林非是当代文坛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其《人海沉思录》具有很高的学术品格,在大胆引入随笔这种“舶来”文体的同时,也自觉汲纳了此种文体所擅长的精神思辨特点,从而将学术建设与思想言说有机地嫁接于一本,构成了思想对学术的引领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理学宗师朱熹之经学与其文章之学的关系,尚未引起足够关注。他在奏疏的写作中时常引用《尚书》经文,除了利用《尚书》的劝谕功能影响帝王,还通过对经文的阐释,引导帝王接受自己的理学体系。与北宋儒者不同,朱熹十分注重阅读经书的主观感受与趣味,并在文章中传达、显现这种趣味。在记、序这两种文体的创作中,朱熹或阐发经义以提升立意,或反思学习经书的方式,或重绘经典传承的学术谱系,使其文章具备了深刻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其人喜吟咏,擅文章,虽作品大多散佚,而生平尚可据当时史籍和名家别集的相关记载加以考索。他与欧阳修等一同主持了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嘉祜二年科举考试,与欧阳修、梅尧臣、王珪、韩琦、文彦博等人多有唱和,且与王益、王安石父子为两世之交。他的政绩、品格以及交游连同创作一起所引发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