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散步,在宗白华先生眼中,是一种美学的境界:漫不经心,拈花微笑。"散步"这两个字表现了宗先生美学中的悠闲和学术人生的境界。我以为,散步美学,也是教学中需要的特殊智慧。"散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真味课堂中的美学。1.等待——气韵,通达。我们期待在课堂上看到等待的场景。比如,学生在思考,在读书,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小声交流,教师不限定一分钟、两分  相似文献   

2.
<正>推荐理由宗白华先生作为一代美学宗师,和凡人俗世眼中的学者标准似乎相去甚远,非著作等身之人,可是每每读他的《美学散步》,总不由得击节赞叹:既源生于传统文化,又汲取了西方美学的精髓,艺术的灵性和诗情洋溢在书中的每个角落。2017年是宗白华先生诞辰120周年(1897—1986),特推荐先生的经典之作,以臻纪念。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共写过30多篇美学论文,《美学散步》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也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这些文章是宗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史中一位美学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诗人。他将自己的美学研究称作美学散步,在自由自在的散步中,宗先生广涉艺术,凭借诗人自在的灵动体验和亲近艺术的本质和美的真谛,以有效的方式承传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诗性传统,为当代美学以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先生的一篇佚文陈育德宗白华先生是一代美学大师,著译卓具风格。最近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宗白华全集》,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它的问世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宗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推进当前美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将会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实践中,宗白华遵循兼具西方“理智”精神和中华传统的“元学”精神的理路建构起他系统化而深具民族根性的形上诗学大厦:从论述艺术主体、艺术本、接受与世界(“道”)之间的关系中将生命的广大境界和宇宙的奥境统一于其独特的美学感悟。宗白华形上诗学体系的内在精神充分体现出宗先生对中华学术千百年来寻觅宇宙人生奥秘之“道”的穿透性领悟。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18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汉语修辞史与汉语修辞学史学术研讨会暨宗廷虎先生80华诞庆贺会",笔者提交的发言稿主要谈三点:宗先生一生硕果累累,奖项不断;宗先生退休后的成就超越退休前;宗先生的学术贡献将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有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式散步风格。在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和原始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显著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个人的性情、人格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些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有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式散步风格.在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和原始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显著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个人的性情、人格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些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著名修辞理论家、修辞学史和修辞史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教授,几十年来在汉语修辞学研究领域不辞辛苦,默默耕耘,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历练铸就了享誉学界的学术研究风范.宗廷虎先生的学术风范,不仅仅彪炳于筚路伏枥执着追求的学术自觉上,还体现在对修辞学研究所持有的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上,更深深地烙记于开放博大的学术胸怀上.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方针”和“人类文化向艺术更高层次的转向”等学术思想,蕴涵着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层面上对美学和人类学的科际整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说明美学与人类学的科际整合是学科发展的逻辑结果,兼备诗性精神和美学情怀,是重建信息时代和谐、宽容、劲健的人文世界的一个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分析了中国诗画在空间意识表现上的美学特征。他认为:中国诗画中空间意识的表现手法是散点式的,其特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境界,其象征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即形而上的“道”。宗先生的这一观点是辩证的、独特的,富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系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以道为中心、气为基础,由此决定了中国艺术追求虚实结合、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西方哲学重科学、重逻辑、重数理,由此,决定了西方艺术强调和谐、比例、对称、平衡等。将这两融合起来,寻求一种全人类的审美共识,是宗先生学术生命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学术研究的开拓者。他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成功地开拓出中国古典美学转换发展的新空间。本文意在结合宗先生美学研究的实践,浅析他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廷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亦史亦论,高瞻远瞩,无论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