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从各个场景描述了晚清的腐败黑暗,这段时间也正好是清末新政改革的第一阶段。本文将1 901-1 905年光绪朝的部分上谕与《官场现形记》小说情节进行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来解读这篇首部批判现实的近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文康不满《红楼梦》中所流露的封建末世说,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纲常礼教的迂腐守旧的立场出发,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创作《儿女英雄传》与之争胜。其作品对《红楼梦》的女儿观、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设置、官场黑暗的揭露等方面有着承继渊源,但在主题表达、人物形象、满人民族意识、文学的雅与俗等方面作出了新变。  相似文献   

4.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晚清李宝嘉(字伯元)著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部长篇小说,是作者因憎恶“仕途之鬼蜮百出”而作(吴趼人《李伯元传》)。作品的主要内容,在暴露清朝政府和封建官场的种种弊恶与丑态。《制台见洋人》一节,通过两江总督文明见洋人的描写,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对下属骄横跋扈,对人民极端仇视,对侵华帝国主义分子却卑躬屈节的上层官僚代表人物文制台的丑恶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整个晚清封建官场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的卖国行径。这回书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除作者深恶痛绝晚清封建官场的腐败之外,艺术上多方面运用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晚清谴责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种高级形态。它的价值是以揭示官场腐败为首。为文大都反映了封建吏治的腐朽,以反贪官为重中之重。贪官,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必然,以反贪为文学倾向,具有极鲜明的时代性以及独特的内涵。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便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谴责小说,顺应潮流而生,对贪官的批判、抨击更强而有力,其反贪官意识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戏曲家汤显祖改编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而为《紫钗记》,艺术上有许多新创之处,卢太尉形象的增入是其中最大的改动。这一形象的增入使作品矛盾冲突的双方由封建士族婚姻制度与其牺牲者转变为封建强权豪势与下层民众,使一个爱情悲剧变成为以爱情为中心的“社会问题剧”。卢太尉形象实是汤在目睹明末国家政治生活、官场科场的黑暗腐败,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忧愤深广而不得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的“讥托”之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小说提出了封建制度、封建文明的传承危机问题,回答了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基于封建皇权自身的矛盾,封建吏治的腐败,性秩序的混乱,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新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描写的封建贵族朱门绣户豪华的生活场面里,有各种各样的奢侈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大部分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有些东西,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还只是皇室和极少数王公贵族才能享用,在《红楼梦》里我们却看到了大量的记载。瓷器是其中的一项。《红楼梦》里提到瓷器(或根据作者描写的特点判断是瓷器)的有十九处之多。这些瓷器是封建贵族统治集团利用他们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势力,搜刮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工艺美术品的一个物证,也是对封建贵族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的揭露。  相似文献   

10.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著名传奇小说,在小说史上理应给予应有的地位。其思想价值是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体现了唐传奇作家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无终,封建官员难有善终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当官从政的巨大风险;反映出皇帝是官场斗争的总根源,揭示了祸自君出,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1.
《聊紊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它假托鬼狐故事,暴露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揭露贪官污吏以及土豪劣绅的丑恶嘴脸,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双音节动词重叠后不能带"了"和"过",但古代白话小说中有这样的例子;也有人认为,"AB了AB"后不能带宾语,但《儿女英雄传》中有一个"AB了AB"后带宾语的例子;有人认为"VV瞧"和"V-V瞧"只有《红楼梦》中才有,且只有两例,但古代白话小说中还有不少"VV瞧"的例子,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  相似文献   

13.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其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同样也是译坛的经典之作,曾被众多的翻译家和翻译爱好者欣赏和点评。笔者从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翻译艺术,并通过《红楼梦》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形合与意合机制产生的内在动因。论文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体现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并为译者提供了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从私人形式变成公共领域的文化事件,是在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上,精英知识分子的文本叙述经过央视、网络、报刊等媒介,使私人空间大众化,形成了大众文化的最初形态通俗文学,红学家等精英知识分子对其学术性的批评,遭致了大众的抵制与反抗,从而形成文化事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就更能看清事件发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创作上,曹雪芹无论写人还是写物,普遍运用了“画家三染法“的表现手段:先出其大概,再经两三次皴染,就使对象跃然于读者的心目了.曹雪芹的这种描写方法既符合人们认识对象的规律,又经济而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尹湛纳希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等小说,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一层楼》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精神方面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泣红亭》中人物命运的设计则完全脱离了《红楼梦》的模式,更多的融入了《再生缘》的内容。尹湛纳希对《再生缘》的接受,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也艺术地批驳了弹词作家们对它的批评和非议。从作品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看,《再生缘》在蒙古族中或说对于尹湛纳希的影响是仅次于《红楼梦》的,在这一点上也可称得上是“南缘北梦”。  相似文献   

18.
巫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但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三国演义》描写到的巫术类型就有相术、占星、占卜、通天等。这些巫术描写,对于丰富小说的文化内涵、表现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形成小说的显隐双线结构、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形成小说多方面的叙事艺术技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宣扬传播了封建迷信与宿命论,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对《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这种负面效应,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美观念及“三寸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审美观,并且这种审美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三寸金莲"作为封建社会的陋习在各朝各代都出现过,其根源是受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